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 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土。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 宣扬教化,假设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A.表达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 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
2、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1 .阅读如表,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出身表()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B.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抬高宰相副宰相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太祖6350%4375%太宗3667%232191%真宗121192%1717100%仁宗232296%393795%央不22100%22100%神宗99100%1818100%C.科举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 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映
3、了,当时()A.选官制度不断开展成熟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A.选官制度不断开展成熟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与隋唐重门第的思想观念相差甚远。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商品经济开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B.科举考试更加强调公平竞争C.门第观念已经彻底消失D.受少数民族社会风气的影响.东汉时趋于严密的察举制也发生一些变化。光武帝主张德行为首“以德取人。顺帝 时出现“以文取人”;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 象。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东汉()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选择权下移成为
4、世族维护特权的工具C.察举标准太过单一D.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2 .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誉录等制 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明清之际,多数中国知识阶层认为耶稣会传入的西方科学只是周髀算经的补 缺、完璧之用。甚至连徐光启也在上奏崇祯的历书总目表中抛出“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的论断。这反映出当时()A.古代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闭关锁国思想的根深蒂固C.借传播西学倡导回归国学D.抵抗西学成为社会的共识.南
5、宋学者陈傅良说:“自国初以行举,诱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以此得人。这反映出,宋代”()A.官员的政治素养高B.科举制冲击了门第观念C.官员选拔标准宽松D.科举选拔官员公平公正.据晋书记载:“元康末,(霍)原与王褒等俱以贤良征,(朝廷派人)累下州郡,以礼发遣,(霍原等)皆不到(朝廷赴任)。”该记载折射出当时()A.世家大族把持着选官大权B.传统的礼乐制度面临崩溃C.九品中正制实施存在障碍D.读书人为做官而沽名钓誉.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同步 练习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18924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