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2.我国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简表如下。名称地域成就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制作彩绘陶器,培植出粟等主要作物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制作红陶并使用磨制石器,会建红烧土排房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养蚕缄丝技术据此说明当时我国境内原
2、始文化的特点是()分布广泛,多姿多彩 已经进入农耕定居生活状态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A. B.C. D.3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里,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 期的父系氏族社会里,社会贫富与不平等出现,大汶口文化等考古发现说明,这时私有制也 已经产生。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制度的完善B.生产力的开展c.思想文化的进步D.阶级分化明显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4 .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 氏(教人播种五谷)以及补天造人的女婿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曾经被列入过中国的“三
3、皇”之列。这些“三皇”的传说反映出中国()A.远古文明领先世界B.早期文明缺史实依据C.远古文明开展概况D.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5 .(改编)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 表达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A.使夏代历史成为信史8 .标志部落国家初步建立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说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知识点三商和西周.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何尊”。其内底铸文122字,其中有“宅兹中国”四字,意为“我要在国家的中心管理天下”。以下对何尊的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内底文字主要反映了西周奴隶的活动R.当时“中国”的区域大致在长江流域C
4、.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D.为研究东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改编)以下图是某位学生整理的西周制度史。据史实判断,处应填入的是()权力的分配 权力的维护(礼乐制、青铜文化)权力的核心宗法制权力的经济基础权力的记录(甲骨文)A.内外服制、原始经济B.内外服制、井田制C.分封制、井田制 D.分封制、原始经济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6 .考古学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大型墓长3 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 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设,由此可推断()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7 .早期
5、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8 尽管与中原、北方和东方新石器文化有直接继承关系的华夏文明成为以后中华文明 的主体,但中华文明仍应当被视为多起源而并非单一起源的文明。这说明各处新石器文化区 域()A.各具特色、趋向融合9 自成一体、差异明显C.数量众多、分布广泛D.各自封闭、相对稳定.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中国历代帝王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 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
6、 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局部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10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述了夏朝帝王“世及”情况:帝禹崩,其子“启遂 即天子之位” “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传子十三,传弟二,回传嫡子一。材料从本质上 反映了()A.夏朝禹开创了世袭制B.夏朝的宗法制已较为成熟C.夏朝的世袭制以血缘为纽带D.夏朝的王位传承都是传子12.(改编)周代分封齐、鲁是为了扼制东夷,分封燕、晋是为了控制北狄,分封南部多 个姬姓诸侯国是为了抵御南淮蛮夷。据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表达了分封制
7、的目的B.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认同C.有助于了解诸侯的义务D.阻碍了民族交融13.商代有专业神职人员,卜辞中称“巫”“贞人”。然而王不但亲贞,而且亲卜,贞、 卜全由商王一人主持。这反映出()A.商代占卜与祭祀职位形同虚设B.商代神权政治色彩逐渐淡化C.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商代专制王权为神权所束缚14.(改编)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 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指()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部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内外服制度到宗法政治D.从禅让制到世袭制15.(改编)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
8、期局部文化情况简表特色文物彩陶盆玉龙玉琮蛋壳黑陶杯铜镜分布范围黄河中游2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材料二 何尊(如图)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 武王灭商后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余其宅兹中国”(我且安排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 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开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内涵及其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考达标练1 .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可知,该 学者认为中华文明是由中原文明为核心的
9、众多文明构成,这是对“多元一体”的具体说明, 应选A项;据材料“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可知,中 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局部,没有高低之分,排除B项;材料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一种看法, 不是研究早期国家的政治形态,排除C项;原始部落只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局部,排除D 项。2 .答案:A解析:由我国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简表中的地域一栏可知,考 古发现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一带,说明分布广泛,不同考古遗址的成就都有不同, 说明多姿多彩,故正确;仰韶文化遗址已经培植出粟等主要作物、河姆渡文化已经种植水 稻,而大汶口文化会建红烧土排房,说明这些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教材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早期 课时 作业 部编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18933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