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题--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docx
《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题--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题--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浙江版历史与社会中考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一)五年中考考点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 (2021湖州,5,1分)以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A)(A)早铸造于A.秦国西汉C.秦朝西汉B.秦国东汉D.秦朝东汉解析 如下图,这两种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左图钱币上铸刻着“半两此即秦国使用的 “秦半两”;右图钱币上铸刻着“五铢”,此即汉武帝时铸造的货币“五铢钱”,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 (2021台州,18,2分)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创新。以下属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是(B)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A.B.C.D.
2、解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指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由诸侯来管理 地方事务,符合题意;秦统一全国后,地方上普遍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由皇帝任用的郡守和县 令管理地方事务,符合题意;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符合题意。应选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保卫王室,开发遥远地区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员十二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有利于国家直接管理地方A.B.C.D.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描述的 是西汉的刺史制度,描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描述的是秦朝
3、的郡县制技演变历程先后顺序 排列应该是,应选九(2022湖州一模)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请你判断以下场景符合 史实的是(A)坊间市民互相馈赠胡饼大运河上穿梭着装载粮食的船只城郊外举办打马球比赛长安东市上人们用交子购买物品A.B.C.D.解析 此题的关键信息为“以唐朝为历史背景”。“胡饼”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食品,在唐代较 流行,符合题意;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唐朝亦发挥重要作用,符合题意;唐朝流行打马球,符 合题意;“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错误。应选A。二、非选择题(共23分)6. (2021衢州模拟)(节选)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深刻影响着我国选官制度
4、的开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3分)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甲乙两个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的原因。(3分)答案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片崔残了文化;汉武帝以儒 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秦汉时期对孔子和儒家认 可程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只是写出相关事件,没有展开分析的最多得2分,共3分)解析 读图,横坐标是时期,纵坐标为(思想)认可程度。由图可知,甲时期即秦朝,人们对孔子 和儒家的认可程度极低,而乙时期即汉朝,人们对孔子和儒家的认可度最高。这是因为秦始皇以 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
5、武帝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儒家思想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 (2022杭州中考)(节选)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5分)材料二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 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表述。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 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唐杜佑通典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3分) 材料三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 胜其利也。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
6、国 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 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 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开展和政权的巩 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一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材料三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2分)答案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 岸地区的城镇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 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仍然承当着水路运输的作用。坚持唯物史观,用开展的、辩证的眼光认识史事。解析 根据材料二“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大 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 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 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仍然承当着水路运输的作用。分析材料三两那么书摘,两那么书摘都认为,大 运河的开通在隋朝弊大于利,但对后世利大于弊,因此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开展的、辩证的眼光 认识史事。8. (2021金华中考)(节选)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4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 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
8、-649年)。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法的相关史实。(4分)答案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或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唐太宗重视开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解析(2)材料二观点是“文景之治”和贞观年间都是政府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黄金时期。据此列举汉文帝、汉景帝与唐太宗实行的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政策即可。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封建治世的共同特征:君主开明,廉政爱民,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商业繁荣,人口增长,社会安 定,国力强大,等。9. (2021湖州中考)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8分)人口迁移
9、,影响深远。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人口大迁移”的工程化学习。学习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选择其中三次人口大迁移区会制了示意图。第一次东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一第二次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金灭北宋“靖康之难” 引发的人口迁移根据示意图,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推断引发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口迁移的 共同原因。(4分)学习小组又对人口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兴趣,筛选出以下资料。资料1: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 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摘编自中国史纲要资料2:(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10、稔,那么数郡 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史记宋书资料3: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宋史食货志渭南文集结合资料,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4分)答案空间特点:总体由北向南迁移。第一次是少数民族从边疆地区向黄河流域迁移;后两 次都是从北方向南方迁移。共同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4分)民族关系角度:“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反映人口 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格局角度:江南从“无积聚而多贫”到“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变化,反 映人口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
11、奠定了基础。“富于中原苏湖熟,天 下足”反映人口迁移促进了南宋经济的开展才隹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4分)解析据示意图及图例可知,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三次迁移方向都是由北向南,其 中第一次是从边疆地区向黄河流域迁移(内迁);后两次都是从黄河流域(北方)向长江流域(南方)迁移。后两次迁移的共同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设问限定了分析影响的答题角度: 民族关系、经济格局。回答时筛选资料信息,分别展开阐述。三段资料各有侧重。资料1侧重“五胡内迁”的含义及影响,根据关键信息“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民 族界限日益模糊可直接得出结论:人口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资料2关
12、键信息“(江南)无积聚而多贫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第二次人口迁移促进了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资料3关键信息为“南渡后富于中原 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第三次人口迁移促进了南宋经济的开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L (2021金华模拟)(节选)民族交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3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鲜卑族服饰的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 响。(3分) 答案(1)穿汉服;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开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此后,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开展。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 历史 社会 中考 复习题 专题 中华文明 传承 中国古代 历史进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