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1课谏逐客书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士不产于秦,W愿忠者众 秦以城求壁W赵不许,曲在赵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C.然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以下对文章第三、四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的第三段,从事实上论证逐客是错误的,作者列举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再以 太山、河海为譬,说明纳客之利。B.用五帝三王广纳人才无故于天下的例子,说明王天下者应能容纳万民万方。C.将上面的两个方面与今日秦王却宾客”进行比照,说明逐客之害,一利一害
2、,从两个方 面,论证了逐客的错误实质及危害。D.第四段在本论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 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的结论,结束全文。3.以下对文章第二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二段,首先极力铺陈秦王喜爱别国的珍宝、美色、音乐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实,从皇 帝的爱好着笔论证。B.第二段揭示了秦王喜爱和重视的是物,是为了“娱心意、说耳目,快意当前的自我满 足,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C.作者指出“今取人那么不然,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秦王在用人 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态度构成比照。D.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3、,这种重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驰的,是和秦王意在统 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的。4.以下对文章第一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议论文最好的开头是开门见山,本文正是如此,文章伊始,便明确地提出了论点:吏议 逐客,窃以为过矣。这是本议论文的绪论局部。B.第一段,从昔日先君之得着笔论证,以穆公、孝公、惠王、昭公四君任用客卿使秦成帝 业的史实为依据,论证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C.作者斩钉截铁地指出,四君的成就“皆以客之功。心意、说耳目者,“快意当前”的自我满足,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接着笔锋一转,指出“今 取人那么不然,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秦王在用
4、人方面一味排斥客 卿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态度作比照,紧接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 君之道背道而驰的,是和秦国“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的,因此,是从 皇帝之失着笔论证的。应选A,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段内容及手法的能力。D.第一段最后笔锋一转,继续从正面推论错误,第一段最后是笔锋一转,进入反面推论。 应选Do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把兵器和粮食给予敌人理解有误,原文是“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土,退而不敢西问,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是比喻的说法, 为说理服务,不是真的“把兵器和粮食给
5、予敌人”。应选C。4. 第一局部列举四位明君、九个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 己,第二局部由物及人,指出逐客的无理和偏执、秦王轻视人民不思进取的过错,最后直接 说理,秦王欲成就统一大业,必须海纳百川。【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并理清层次的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筛选这类 题目一定要将几那么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 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李斯的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文章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说明 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 恢复了李斯
6、的官职,而谏主客书也就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 传诵。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作 出了巨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依据。作者在第二段里却笔锋一转,设了许多比喻, 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十分喜爱,对人却持有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此段所设比喻 多种多样。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 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士就勇敢。接着乂深一层说明此意:地不分东 南西北,人才不管来自那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五帝三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此处以 古论今,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
7、。下文就落脚说明逐客的危害。这里不仅运用古今对 比,还有敌我比照,提出两种做法,两种结果,以此说明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 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第四段收束全文,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秦 王欲成就统一大业,必须海纳百川。5. 列举事实陈述道理时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可以说通篇文章就是一味地铺陈,而这种 铺陈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排比句组成的。谏逐客书在论点鲜明、论据真实的基础上铺陈, 使得文章淋漓酣畅,气势逼人,无懈可击,不可辩驳。善用比照手法。有纵的方面的比照,昔四位国君唯才是用与今秦王的重物轻人的昔今之 比;在横的方面,有秦王为政的重异地之物与轻异国之士的是非之比。比照强烈,
8、态度鲜明, 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较深锤炼语言,尤以动词的使用为最。“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中的取得迎”来四个动词的使用,恰到好处。五位 客卿虽然都是入秦为穆公重用,但又各有原因,各具特色,作者通过四个不同的动词便把这 些细微的差异表现出来。这四个动词绝不可随意更换,足见作者在遣词方面的推敲之苦,锤 炼之深。【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 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 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9、(1)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四君用客(实笔) 与“却客不内(虚笔)的比照,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比照,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 比,处处在比照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2)文章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项选择 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 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此外,从用词上看,如文章第一自然段 “取”得”迎”来四个动词的使用,可见辞藻的丰富。6. 浅近平易,多用典故。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和笔墨齐
10、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 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 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真挚感人,巧用修辞。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 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 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在“第以今口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 能之乎?一局部中分析黑暗现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详解】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并
11、理解全文内容;然后根据 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写作背景,从文体特征,使用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把握其 语言特点:最后概括特点,分析其艺术效果,并形成答案。1、从整体情感上看,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诚如鲁迅先生所咏:“无情未必真豪杰。”英 雄战士、志士仁人,他们也是人,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林觉民写这封信的时候,年近二十 五岁。风华正茂,临巾絮语,也正当儿女情长。白“意映卿卿如晤一开头,整封信围绕着一 个有血有肉的情字倾诉心曲。“卿卿”一呼,落笔动情,吾至爱汝,吾爱汝至”,吾真真 不能忘汝也,“吾作此书,汨珠与笔墨齐下,这些饱含感情的倾诉,使读者心魂为之摇荡。 2、从句式、用词上看,在这封感人
12、至深的信中,也可见作者挥洒自如地驾驭语言的功力。 如对婚后生活的回忆,人间醉人的幸福境界,无须慷慨陈词。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 句式,参过失落,娓娓动听,明净如洗的语言,极富诗的韵致。信中为了表达对妻子的至爱 至情,时时出现叠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把作者对妻子无限爱恋, 对人生无限眷恋的浓烈感情传达了出来。3、从所用修辞上看,信中在抒发革命者以天下为 任和痛斥旧中国血腥统治等方面,大气磅礴,精光四射。大抵长短句式交替运用,接连使 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及比喻,句意或层层递进,或回旋曲折,铿锵之声如金石掷地,又于 参过失落中显示出语句大致相仿的特点,增添了文章悲壮恢宏的气
13、度与政论雄辩的色彩,使 感情的进发与理性的思辨有机地统一起来。此外信中还使用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 石”“破镜重圆”等。据此分点作答即可。7. (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3)名词作动词,值得珍惜(4)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5)使动用法,使.来(6)使动用法,使.强(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影明。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本句翻译为:向西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2)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本句翻译为: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3)宝,名词作动词,值得珍惜。本句翻译为: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利 用)
14、的却很多。(4)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本句翻译为:驱逐宾客使他们去事奉诸侯。(5)来,使动用法,使来。本句翻译为:使丕豹和公孙支从晋国来。(6)强,使动用法,使强。本句翻译为:使王室的权力得到加强。(7)明,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彰明。本句翻译为: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8. (1)判断句,此所谓者也”表判断(2)判断句,”此非.也表判断(3)判断句,此.也表判断(4)省略句。省略宾语之”(5)宾语前置句,自虚”实为虚自,即削弱自己。状语后置句,应是“于诸侯树怨”(6)状语后置句,应是“西于戎取由余(7)状语后置句,应是于宛得百里奚”(8)定语后置句,应是“夫不产于秦,可宝之物多;不产于秦,而愿
15、忠之士众【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1)本句意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此所谓者也表 判断。(2)本句意为: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此非也”表判断。(3)本句意为: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判断句,此.也表判断。(4)本句意为:人民因此股实,国家因此富强。省略句。两个介词“以后均省略宾语”之(5)本句意为:内部虚弱自己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自是虚”的前置宾语,自虚实为“虚自,即削弱自己。“于是状语后置句的标志,应是“于诸侯树怨(6)本句意为: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于是状语后置句标志,应是“西于戎取由余(7)本句意为:东边从宛地得
16、到百里奚。“于是状语后置句标志,应是“于宛得百里奚(8)本句意为:不出产在秦国,而珍贵的物品很多;不出生于秦,而愿意效忠的贤上很多。“不产于秦,可宝者是“物的后置定语,“不产于秦,而愿忠者”是士”的后置定语。9. (1)同“纵”,合纵。(2)同“纳”,接纳。(3)同“悦,喜悦、高兴。【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通假现象的能力。(1)句意“(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的联盟”,“从,通“纵”, 指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政策。(2)句意“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内通纳”,让进入、接纳、容纳、 放入。(3)句意“陛下却十分喜欢,“说通悦”,高兴、喜欢、愉悦、快乐、
17、欣喜。10. (1)古义:私下,谦辞。(2)古义:不任用。(3)古义:不分,不管。【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1)句意: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窃”,私下。(2)句意: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不用,不加任用。(3)句意: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管国籍。无,不分,不管。11. (1)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啊!这是为什么呢?要使事情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做文言翻译,一定要有整体意识,也就是要 在整体把握全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待翻译的句子飞翻译的时候要把握住关键字,以 直译为主,落实关键点,真正做到“信达雅。题干的
18、两句出自李斯的谏逐客书。第一句的关键是:负,动词,辜负,对不起;“何负于秦”是倒装句,介宾后置句,正常语 序是“于秦何负,意思是对秦国有什么辜负(对不起)的呢?第二句的关键点:快意,使动用法,使.酣畅满意;适,适合;”而已,句末语气助词, 可译为“罢了; “而已矣,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点睛】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步骤: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那么。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到达词句通顺。12. 够傍靠近廿二十的俗称【详解】此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
19、即“通川, 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对通 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句,毂通够,句意:有几家能够满意满意呢?句,“旁通傍,解释为“靠近;句意: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句,“念通廿,解释为二十”;句意: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13. 为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几家能骰,满意快意如我辈如我辈钟情者与汝以之与使无宁与其,不如【详解】此题考查文盲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会分析句子成分结构;然后 熟知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其语法特点,常见标志;最后准确理解句意,结合语境进行 判断。为,是,表判断。句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
20、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调整为“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句意: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 察我的苦衷。调整为“几家能骰,满意快意”。句意:有几家能满意满意呢?“如我辈”作定语,后置,调整为“如我辈钟情者句意:像我这样感情专注的人。省略宾语,补充后为“吾与(汝)并肩携手“。句意:我和你并肩携手。介词“以省略宾语之,补充后为“必以(之)告妾。句意:一定要把(它或这件事)告诉 我。“与使,无宇”是固定句式。句意: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14. 名词作状语从西面名词作状语从东面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名词作 状语对外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宝贝,珍爱,珍视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就霸业【详解】此题考
21、查分析文言实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区分词 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区分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 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名词的活用 西作动词取的状语,从西边。句意:从西边在西戎取得由余。“东作动词得的状语,在东边、从东边。句意: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蚕作动词食的状语,像蚕吃桑叶一样。句意:像蚕吃桑叶一样吞并诸侯领土。外作动词树的状语,对外。句意:在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对外在诸侯中构筑怨恨。宝,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宝贝。句意: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但可当作宝贝的却很多。业,使动,使成就霸业。句意:拒绝宾客使使诸侯成就霸业。15. 纵特指
22、合纵纳接纳附附着,加上悦喜欢彩颜料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对通 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句,“从通“纵,古义指“合纵;句意: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句,内通纳,解释为接纳;句意:倘假设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句,傅通附,解释为附着,加上;句意:戴在耳上的玉坠。句,“说通悦,解释为喜欢;句意: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句,采通彩,解释为“颜料”;句意: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的颜料。16.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解散 【详解】此题考查分析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逐客书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11.1 逐客 同步 练习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