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根据(青岛市5月统一质量检测、济宁市5月模拟、山东新高考 质量测评联盟5月联考、淄博市4月模拟、威海市4月模拟、临沂市 4月一模、德州市4月一模、日照市4月一模、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一)、潍坊市昌乐县4月模拟)语文试卷汇编而成青岛市5月统一质量检测(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 征之。岁余,迁右补阙。会泽潞节度使郝士美卒。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 出使经行,历求利病。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
2、十家之内,大半 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 斯,聚敛之臣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 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假设不由兹谬矣。穆宗即位,召拜考功员外郎。岁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自宰 相而下皆行升黜。状入,留中不发,议者以宰辅旷官,自宜上疏论列, 而渤越职钓名,非尽事君之道。乃出为虔州刺史。未满岁,迁江州刺 史。度支使张平叔奏征天下久逃逋租,渤上疏日:度支所收贞元二年 流户赋钱四百四十万,臣州治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已旱死一千九 百顷有余。假设徇度支所敛,臣惧天下谓陛下当大旱责民三十六年逋赋。 臣任刺史,上不能奉诏,下不忍民穷,无所逃死,请放归
3、田里入为职方郎中,进谏议大夫。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 阁,帝久不出,群臣候立紫宸门外,有省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 次白宰相曰:“昨论晏朝事,今坐益晚,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渤 之际,而祸乱极矣J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日: “安右何如?”对日:“安石为翰林学士那么有余,处辅弼之地那么不可J 神宗不听,遂相安石。鸣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明张溥宋史论节选)(丙)假设乃于三代留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 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 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 也。以不世出之杰,
4、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渝者,在泰西那么有克 林威尔,而在吾国那么荆公。(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注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三 代:夏商周。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接忠直/躁迫强 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B.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携忠直/躁迫强 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C.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接忠直/躁迫强 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D.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撰忠直/躁迫强 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5、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 以有一一个或者多个年号,如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B. “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 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C. “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 等,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D. “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 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
6、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 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坚持变法。B.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 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C.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 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D.甲文主要通过表达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 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4分)(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 矣。(4分)14 .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
7、?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 文本分析。(3分)(一)10 . D11 .C( “权”是指暂时代职。)12 .B(早灾时,王安石是自己引退。)13 . (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朗廷屡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共4分。“母忧” 1分, “起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2)最终导致众多好邪小人相继为虐(继续做暴虐的事情),贻害 社会(再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枫乱到达了极点。(共 4分。“卒” 1分,“嗣” 1分,“流毒” 1分,句意1分。)14 .朱嘉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杆,而否认他在变法中 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
8、用人不当造成恶 果的做法。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我赞同朱嘉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 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 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著名的改革家。(每条要点1 分,第三条只要意思对,酌情赋分。)参考译文:(甲)王安石宇介甫,抚州临用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 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 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 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 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
9、因 为财富缺乏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 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缺乏,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 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 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 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 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 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 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屡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北宋神宗熙宁
10、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 “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 治事务J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 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局部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 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 J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 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 在最亟需的了 J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 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 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 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公布执行新法。王
11、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 意不肯改变。他甚至说“天灾缺乏以畏惧,租宗缺乏以效法,人们的 议论缺乏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 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 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早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 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乙)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 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德、经世济民为已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 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才干作为,本来,社会或许可以重 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
12、那种强盛。而王 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 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 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社 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到达了极点。”这种 观点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问过韩琦:“王安石 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当翰林学士那么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身 处辅弼的地位那么不可J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是用王安石为相。 悲哀啊!这虽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丙)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 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年,偶
13、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 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像或者给他铸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 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 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哀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 人的诉骂,时代变迁,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 国有王荆公。淄博市4月模拟(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 “王佐才也J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 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 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
14、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 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 ”更极论之,于 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 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 务十余条,大概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 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縻,得公私庐舍 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 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縻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 赏。季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模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 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
15、者为大家葬之,目日“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 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 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日:“古之命相,或 得诸梦卜,岂假设今日人情如此哉? ”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 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6、(3分)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 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 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 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 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11 .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17、。C.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12 .以下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 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响的迟钝表示不满。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屡次下诏书 进行催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之罪也。渤请出阁待罪”会唤仗,乃止。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鄂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 坊使下殴击百姓。发怒,命吏捕之,曳扶既至,时已嚏黑,不问色目。 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东省 2020 届高三 联考 语文试卷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人教版高三总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