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古诗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4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识字、写字,背诵课文。2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3 .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4 .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今天老
2、师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我们先到这座亭楼里坐坐,歇歇脚,欣 赏一下它周围的景色吧!你们知道这座亭楼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讨论)2 .揭题:这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鹳雀楼。3 .简介作者和鹳雀楼。二、自读古诗师: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鹳雀楼的美景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读 读古诗吧!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登鹳雀楼说课稿一、说教材登鹳雀楼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 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 20个字,语
3、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 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 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 .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 诗人王之涣发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
4、 .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三、说教法、学法(一)情境教学法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 “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 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 浓厚的兴趣。(二)扶放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 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
5、二行诗句, 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 教学生乐学、会学。10(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诗传诵已久,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通过多种 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优美,既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 融为一体。四、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 楼阁
6、,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 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 (指多名学生读)2 .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 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 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3 .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翻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1 .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2 .(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
7、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 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3 .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 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4 .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三)精读课文:1 .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 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2 .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交流:(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 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 “尽”就是“完” 了。那“白
8、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11(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来理解一一就 是“黄河流入海”。(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 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表达: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 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呀!)(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一一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 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势!)男女比赛。(5)师边深情地表达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一太
9、阳正挨着连绵起伏 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 再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地读读。(师生齐读!)3 .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一(生齐读)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 问号吗?(重点:欲穷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解,会 学习!)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答案。今天,老师查 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 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一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工具书的作用真不小,这么快就 解决问题了。)4 .诗人说的再登一
10、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 松树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一一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 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 .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你们和同桌伙伴合作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 说说,好吗?(看得出你们一节课都在认真听!好样的!)6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我给 你们配乐配录像,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像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 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
11、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一一个人读,齐读。7 .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学得 好,记得牢啊!向你们学习!)8 .回去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能行吗?12(四)总结、延伸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 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经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许多地方用来鼓 励自己或别人呢!当我们的班长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 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励他,在他的素质报告书上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采访罗高扬:当你跳绳比赛中取得年级
12、第一的时候,我们同学们也可以这样对你说一谁 来说?采访戴铭君:虽然你钢琴已经考过5级,但老师还想对你说,你猜,说什么?其他同学 也可以帮助。2 .王之涣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成年后,曾做过官,但被人诬 告就辞去官职。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坛名人,前后达15年之久。后又当官,业绩显著, 就要高升时,不幸得病去世。他的性格豪爽,诗写得非常好,全唐诗中存有六首绝句。其 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有名。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另外一篇千古名诗一一凉州词。 这首诗又写了什么呢,你们可以试着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节课我们来交 流,好吗?3 .从你们的话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
13、进取、发奋向上的决心。是呀,不管什么人, 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 会“穷千里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感受。(配乐)最后老师 要奖励你们,送你们一句祝福的话。(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学习更上一层楼!)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景)黄河/入海/流。欲穷/千俚目,(想)更上/一/层楼。13望庐山瀑布说课稿一、说教材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古诗,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两首的一首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 兴趣和敏感力。望庐山瀑布
14、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描绘了庐山瀑布 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学习 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 一些古诗词的知识。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 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 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 中,理解力不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三、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
15、会认“瀑、布、炉、烟、遥、川” 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 5个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 奇。教学重点:会认“瀑、布、炉、烟、遥、川” 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 5 个字;能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赏诗一 一读诗一一背诗一一,f吾诗”的四步骤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6、增强课堂教学效 果,我制作了有关课件,把瀑布的影视文件、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拟难懂的14 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五、说教学过程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 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 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 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 导游而学生成了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 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
17、导入局部。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 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习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 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习局部。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写,边写边说笔画,学生 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 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 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一一朗诵比赛。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
18、,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诗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 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 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 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 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 布置的课后作业。导入课题
19、和检杳预习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局部,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 习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局部,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局部。152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4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三、学习生字导书写师: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都提前读过。可是不知道大家 生字预习得怎么样?1 .出示生字词,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 .这么多的生字,你们能帮它们找找朋友吗?(学生进行口头组词练习。)师:大家不仅会读,还能给它们口头组词,真是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
20、师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3 .学生自由书写,注意正确的笔顺,书写美观。4 .展评书写,奖励。四、细读古诗1 .课件出示课文图片。(1)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2)前两行诗句说的就是这幅图,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1、2句诗)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理解“依、尽”等字的意思。(依:挨着,靠着。尽:完,这里指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2 .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不错,都能自己说出诗句的意思了,我们再看看后两行诗句。(1)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里欣赏美景,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看图,试说)(2)后两行诗句写的就是诗
21、人想到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更:再。)五、理解诗句的含义L你体会过“站得高,看得远”的感觉吗?(教师引导学生从楼层高低、山脚和山顶这些 位置的比照进行感悟。)2 .诗人登高望远,写出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发奋向上,不断进取。)3 .让我们再读一读古诗,把诗人发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读出来。六、引导朗读,背诵古诗1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心里所想的。看图朗诵,把你看 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2 .看图练习背诵,接上下句背诵,指名
22、背,分组背。3 .完成填空。4 天学的古诗是(),作者是()代的()0写作者看到的景色的诗句是(),写作者心里所想的诗句是()o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重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3 .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一、复习导入1 .小组比赛,背诵登鹳雀楼。2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饱览了黄河入海的壮美之景,这 节课我们就随“诗仙”李白一起去游览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去感受古诗中的美景吧。二、出示图片,理解诗题1 .(出示课文插图)师:图上画的是什么?2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瀑布吗?(出示图片,水流从高高
23、的山上垂直流下来,多像一匹布 啊。)3 .图中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在 诗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听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的节奏和韵味。2 .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3 .让学生自由举手分行读诗句,注意字音。4 .学习生字“瀑、布、炉、烟、遥、川”,重点正音”瀑北(说说在读这6个字时,你发 现了什么。如:“布、瀑、炉”的韵母相同。)5 .齐读古诗。四、朗读感悟,交流理解1 .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1)出示
24、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理解“香炉”。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 “紫烟”在这里实际指的 是什么?为什么会是紫色的?抓住“生”字,进行朗读指导。(2)出示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 是远景,抓住“挂”字,进行朗读指导。(3)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飞”,“飞流”说明什么? “三千尺”又说明什么? (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自由作答)指导 朗读。(4)出示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理解“疑”,“落九天”说明什么?(银河: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 杂着许多
25、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形容极高的天空。)3 .简介诗人李白,交流提供的资料。4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五、指导书写书写“照、炉、烟、挂、川” 5个生字。1 .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教师点拨。2 .重点指导:烟、炉:这两个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捺变点。川:注意每一画间的间距相等,第一笔是撇,不是竖。3 .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教师巡视指导。4 .交流评价。教学板书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得二霁里(黄河站得高上一层楼j看得远望庐山瀑布一条白练挂山前以为镭可从天落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 营造气氛,让学
26、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本课两首古诗一首是五言,一首是七言,在教学安排上,登鹳雀楼侧重于让学生在理 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通、读好、背好这首诗,并领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 诗所蕴含的道理。望庐山瀑布侧重于让学生领略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和恢宏气势,在体会 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中逐词逐句理解诗意。最后,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诗人用词的精妙。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 瀚壮阔,气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 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
27、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有志之 土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 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 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 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一、教学效果在读、背
28、、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因此我在教 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 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到达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另外,为了 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 境深远的音乐。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这 次尝试可以说是比拟成功的
29、,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 习语文的快乐。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化,防止了重复无 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等方式方法。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瀑布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被大自然的鬼斧 神工惊呆了,自然而然地对这首诗有了想要了解、渴望接触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缺乏之处L教学当中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处理,一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 生的主动性的发挥。2 .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
30、语的理解,如“尽”是“消失”的意思,“欲”是“想要”的意 思。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佳话,没有让学生结合以后的学习、工作进行 了解,还需下一课补充一下。四、改进措施“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 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体会出诗的真味。 同时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读起来也 就入情入境。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课有序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当 中去,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突出了展示的生动性、对话的多元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31、登鹳雀楼教学反思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 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 神。一、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 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 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 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 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 “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
32、音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 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拟。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 “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 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 的喜悦。二、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 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 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 得远”
33、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三、缺乏之处: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其中最大的缺乏 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 能真正体验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悦感。四、改进措施:通过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 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 验,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个难点。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 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
34、在山前。那长长的瀑 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 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之情。一.教学效果: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助补充。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3、扫 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 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拟简单,学生学起来比拟轻松。4、理解古诗。首先让 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 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方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
35、三千尺” 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 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二.成功之处: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一理解一读一诵”这4个步骤学 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 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 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 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 让他们感受到了 “飞流直下
36、”的感觉、领略了 “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 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三.缺乏之处: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 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2、时间 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 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 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四.改进措施: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
37、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 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方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 香炉是指香炉峰,“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 的基础上成诵。【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语 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我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1 .读诗看图,感受诗意。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 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了课文插图的提示,学生一下就知道了诗句描写的景物。2 .画一画诗,解读诗意。我让学生指导我把诗人看到的画下来,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强调了太阳是靠着山很近的, 一点一点落下去的。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感悟到了 “依”,感悟到了 “尽二3 .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 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 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缺乏之处:诗歌的朗读范读得还不够,最好能配乐朗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