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22.12考生注意:1 .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 题)在答题纸上。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和考号。3 .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积累运用10分.按要求填空。(5分)(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3)在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选择。(5分)(1)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会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观念,。, o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把这种行为叫作文化自觉,这就是自知之明。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好的传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有意识地发扬它和继承它但真正传统好的东西不会完全走掉的让大家意识和理解到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应该保留的优秀传统A.B.C.D.(2)小松在学完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后,他针对当下新媒体时代信息真假难辨的 现实,以表格形式梳理了“辨析虚假信息”的方法,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二阅读70分分析维度特点新闻标题虚夸,标新立异,耸人听
3、闻信息不明,如“据说”“据透露”内容与表述逻辑不清新闻效果紧跟社会热点,博人眼球发布平台多为自媒体发布或转发(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成见B.若一位画家“未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方式描绘各种对象”,我们就不快。C.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杜绝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D.心理学表明,人们习惯于根据所熟悉的某种艺术手法为观察对象造型。6 .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加以分析。(4分)本文围绕“成见”说理,层层推进。先指出人们对于公共事件的成见客观存在,成见由别人的报道和自 我想象拼合而成(1分);接着进一步指出事件目击者的成见在于他对事实的带有创造性的改编、加工, 而这种加工取决于其地位和观
4、察习惯(1分),并用心理学实验加以证明(1分);同时承认成见存在的 某种合理性(1分),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要正视成见带来的危害,并运用理性控制和矫正成见(1分)。答案示例:本文围绕“成见”说理,层层推进。先指出成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见解是由别人的 报道和自我想象拼合而成(1分);由于地位和观察习惯的不同对事实的认识常带有创造性的改编、加 工(1分);接着承认成见存在的合理性,(1分),在此基础上指出,成见会导致错误还是带来便捷, 取决于创造并维护成见库的因素(1分),即构成我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控 制并校正成见最终取决于我们的生活哲学(1分)。评分说明:(一点给1分
5、,给满为止).有人认为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的行为和心理体现出了本文作者所说的“成见”,你是否认 同?请说明理由。(5分)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 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一一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答案示例:成见是指先入之见、预见。是头脑中原先就有的看法,使人在亲身经历前就对事物、事件进 行想象或分类概括。它能带来便捷也会导致错误。(2分)林黛玉在进贾府前就已经听闻贾府的种种, 知
6、道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中预先的成见让她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先规划,决定进入贾府后谨言 慎行。(3分)评分说明:(成见:内涵2分;黛玉的心理变化分析:一点给2分,一共给满5分为止)(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陌生的至亲欧阳娟头一次听人谈论母亲,是在她离开我们之后。在一次家族聚会上,有个老妇人见我一声不吭,靠过来说:“你跟你娘一样,要强。”这话让我有些意外。说我要强,我认。可母亲,活了六十年就养了六十年的病,多说两句话都嫌累,怎 么能跟要强扯上关系?老妇人的话只是随口一说吧。我跟母亲是截然相反的。每每想到母亲孱弱而空度的一生,我便有一种难以释怀的遗憾。母亲刚一出 生就被判定为先天性
7、不足,带着一身病痛。体力活儿一重,她心脏就受不了,常常砍着柴、割着稻子就 在地上躺下来,一动不动闭着眼,喘上老半天。一个人,什么想做的事都做不了,什么想说的话都不敢 说,生命有何意义?母亲去世时,我刚刚二十九岁,自信膨胀在健康饱满的身体里,便常以一个强者的 姿态怜悯着母亲的羸弱和无能,暗自庆幸自己与母亲的不同。她离开时,我没掉一滴眼泪。往后的两三年时间,我确乎不甚伤心。一个冬日的上午,在一场长长的 懒觉后,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你是珍梅的女儿吗?我是她的朋友。她的身体还好吗?我想跟她说 说话。”冬阳洒在窗帘上,透着泛黄的温暖,我的眼泪喇地一下涌了出来。是什么样的情感让一个老人10隔着数十年的
8、光阴,辗转打听另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只为跟她说说话而已?不久之后的冬至,另一位老人的故事仿佛为这通电话做了一个注释。那年她和母亲都只有十多岁吧, 就在这山路上,她俩正搭乘一辆拖拉机,母亲率先爬进了车斗,这位老人刚刚跨进半条腿去,不知为何, 师傅却突然把拖拉机发动了起来,她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外,骑马样地横跨在车斗挡板上。母亲死死地 拖住她的脚。五六十年前的山路,到处都是深坑、厚泥,拖拉机颠得跳起来,蹿天入海似的。母亲被甩 得前俯后仰,僻里噗噌撞在车斗上,额头流出鲜血。母亲的手,我是看过的。那是一双鸡脚爪一样干瘦的手,皮下青筋暴起,一两肉都没有。紧窄的袖口 从手腕处往上捋,能一直捋到肩头上,手臂和手
9、腕一般粗细。这样的一双手,我不知它要怎样在一次次 的摔撞中拖住一个悬吊在车斗上剧烈下坠的身体。“这一世,我真是幸亏有你娘,到死都不会忘记她的 好。”老人的感叹又让我想起不久前的那通电话,想起电话那头那位未曾谋面的老者。垂暮之年,她为 何想起要与母亲通话?是不是也曾有过类似这样令她不能忘怀的时刻?又是一年清明,一个背着柴火的老爷爷叫住我说:“你是珍梅的女儿吧?我一看就晓得你是她女儿。” 血脉相连,难免有些相像之处吧。老爷爷说:“你娘后生时吃得苦,公社里开工,她从来不落后,春插、 双抢,别人栽一排禾她也栽一排禾。她身体不好,做多了体力活儿就流鼻血,这山下的田地里,块块都 流过她的鼻血。”我顺着老爷
10、爷的目光看了看山下。四月,田地绿葱葱的,一望无际,铺展于天地间。 怔愕之间,我想起聚会上那位老妇人的随口一说,按年龄来算,她也是跟母亲一起开过工的。或许她跟 这位老爷爷一样,亲见过母亲某些要强的时刻。有人终生惦念着她,让人不能不为她感到庆幸,母亲活得饱满而丰富。我一时难以自抑,拍了几张山 上的照片,附上全家福,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吃饭时打开手机一看,里面有一条评论:“这是你妈妈? 叫珍梅吧?她是我的学生。”这是一位在写作上与我多有交流的老前辈,她后来对我说:“难怪看着你 总有一种熟悉感,你妈妈是我当年最得意的学生。那时闹运动,她是班长,常站到讲台上去喊话,阻止 同学胡闹。”看过那时的历史资料,
11、我当然知道这些喊话的风险,连多说两句话都嫌累的母亲,竟敢在 这件事上喊起来,她当然并非无知才无畏。在阔别十年的光阴里,我总能在某处遇见一些貌似陌生,实则与一己之生命密切相关的人。当他们看 向我,眼里何止是我一人?在我身上,一定有跟母亲如出一辙的东西;在我平淡的面容上,叠印着母亲 的脸。他们一点点帮我拼凑起一个不i样的母亲,一点点填补着我心上那块被凭空割去的极其重要的内 容,让我与母亲的命运一次次短兵相接。母亲恬淡的面容背后,究竟埋藏着多少故事?她宽容温顺的性 情,历经过多少血泪锻造?从他们嘴里听到的母亲,跟我的母亲判若两人。那是一个勇敢、智慧、丰盈 的生命,与我认为的羸弱无能,空度一生毫无关系
12、。聚会上那位老妇人的随口一说,其实早已洞察了事 实。在山路上,在时光里,在那些故事的繁复纹理中,六十年的岁月拉到眼前,我终于与母亲深情拥抱。六十年前,村口的野蔷薇迎风怒放,乌柏树招展着心形的绿叶,蓼子花火辣辣的,母亲背着书包去上 学。扎着两只羊角辫子,这位姑娘正蹦蹦跳跳跑进刚打开的人生里。7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的作用。(3分)答案示例:第段紧承笫段说到我对母亲的疏离感;陌生电话那头老人的想念,勾起了我隐藏在内心 深处的悲痛;自然引出后文多位老者对于母亲的回忆,为我揭示一个不一样的母亲做了铺垫。8 .文中第段三次出现“随口一说”,分析这样构思的作用。(4分)答案示例:第段中我完全不认同老人的
13、话,认为老妇人的“随口一说”言不由衰,是对自己的敷衍, 母亲的一生跟“要强”无关;第段我想起老妇人的话,是因为从老人口中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母亲, 震惊感慨于母亲的要强;第段我感悟到我和母亲有着如出辙的东西,随口 说的是深刻的事实。这 样构思,用相同的表述传达作者对母亲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逐次深入和丰富,令人印象深刻。(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文章最后一段的描写颇具特色,联系全文加以赏析。(3分)答案示例:作者选取“蔷薇”“绿叶”“蓼子花”等生动而富有鲜明色彩的景物,选用特别具有生机的II 动词“怒放”“招展”,又用“火辣辣”等形容词,景色整体上显得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年轻时的母亲
14、充满朝气的形象相吻合,表达了作者心目中的母亲已不是那个病恢恨的形象,而是要强的、正直的、生 动的生命。表现了对母亲的深切认同和欣赏。(评分说明:整体性评分,大致把握四个要点。).学校将在文学社公众号“理解成长”栏目刊发本文章,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为本栏目写一段150 字左右的推荐语。(5分)答案示例:编辑,您好:向您推荐陌生的至亲。作品描述了作者在母亲离世后,追溯母亲经历,对 母亲由陌生转为深刻理解的过程。多位老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作者展现了母亲要强、正直勇敢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作者领悟到自己的个性正是出自母亲,母女生命紧密相连。母亲是生命中的至亲。理解母 亲的过程也是作者生命成长的过程。(评
15、分说明:信的基本格式1分,内容概括2分,主题的揭示2分)(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樟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跋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注王郎曾为司直,今不得志,欲西上成都谒当事,求一职。王郎别公往成都,公于其临行时,作此 以劝之。豫樟:豫、樟。两种高大的乔木名。9 .以下古诗选集中,最有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首是(B )。(1分)A.古诗源 B.古诗菁华C.随园诗选D.近体诗集10 .对诗歌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分)“酒酣
16、”:这里借助“酒酣”,写出了王郎意气奋发,拔剑起舞,唱出慷慨悲歌。A. “跋珠履”:古有穿珠履见赵使,此处告戒王郎不要为了 “跋珠履”而奔走权贵之门。B. “仲宣楼”:语出王粲登楼赋所登之楼为“仲宣楼”,以此点明送别之时,之地。C. “青眼”:晋阮籍待贤者以青眼,借此希望王郎能够遇到知己来施展自己的奇才。11 .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情感。(5分)答案示例:诗人送别王郎,寄寓深沉。诗中写王郎拔剑起舞,斫地悲歌的不得志之意(1分),诗人用 “我能拔尔”对他表示了劝慰之情(1分);又用夸张的笔墨写王郎奇才(1分),认为他一定能“得诸 侯”“跋珠履”(1分),表现了对友人的赞赏、肯定和鼓励(1分
17、);送别之处春色盎然,反衬出离别 的愁绪(1分);最后在对友人的厚望中(1分),又表现自己年老体衰壮志未酬的悲哀之情(1分)。(评分标准:劝慰、鼓励、离别愁绪、自我身世悲哀这4个情感点中,至少要写2个;其余分析1点1 分,给满5分止)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材料一:12董其昌,字玄宰,籍松之上海。公十三出就试,见赏于郡侯洪溪衷公,才名籍甚。规摹古帖楷书,己 得纵观项子京家藏晋唐真迹,自此不向碑版上盘桓,直悟入用笔用墨三昧,旦旁通绘事矣。客以笺扇求 者,其父见辄擘碎之,使专精本业。自此试辄冠军。食真有太学范尔孚者,捐资助公游北雍。戊子秋闱, 公名在第三,己丑名在第二,选读
18、中秘书。馆师田中台殁公匍匐数千里舆其榇送还闽中。凡六年,起湖广提学副使。甫试毕,乞致仕。家食二十余年。中原士大夫气节理学,分门立帜,公不 喜附丽为名高;亦绝不露纤亳抵悟之迹。即户外以干旄至,以问奇至,欣然应之;而书画诗文,则渐老 渐熟,几有“古人不见我”之恨。癸酉,上特拜公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既陛见,班行中额手相庆,曰:“此先朝凤麟,出而瑞世, 安可当吾辈而失之! ”于是肩摩踵接,幸沾公色笑为快,而祈请同翰者,亦无虚日。余寄声公曰:“公 向国王城舍中,以笔墨说法,今可洗足收钵矣!况趋朝陪祭,颠倒衣裳,其匍匐更有百倍于此者耶? ” 公报曰:“人之念祖,谁不如我?我将藉手以徼地下光。子视我岂恋恋
19、一官者? ”乃思请辞。时上御下 严,乞骸骨者,不讶其有所避而去,则疑其有所托而逃;独公一再乞,一再留,凡六疏,温旨仍赐驰驿, 听公还。盖公以礼自处,而上亦以进退大臣之礼处公。予迎之舟次,公笑曰:“今而后,始知我与子, 两相期无愧心;两相见无愧色矣。”公北归时八十有一,精采健旺,须眉飒飒,有神仙霞举意。对客谈笑,竟日忘疲,不知其老之将至。 丙子仲冬九日,忽痰作,不三口而逝。一一节选自明代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有删改)材料二: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 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20、1)甫试毕(刚、才、始)(2)竟日忘疲(整日、一整天).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1)亦绝不露纤亳抵悟之迹(A )A.抵触B.抵挡C.遮蔽D.抵消(2)我将藉手以徼地下光(B )A.抚慰B.借助C.稍有所得 D.帮助12 .把第段画波纹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客以笺扇求者,其父见辄擘碎之,使专精本业。自此试辄冠军。有些人想用信件和扇面来求取董其昌的字画,董其昌的父亲看到就用手撕碎了这些信件和扇面,想让 他专心精进自己的本业。从那以后,董其昌只要考试就一定得第一名。13 .给第段画线句加上三处句读,请用标识出这三处合适的位置。(3分)馆师田中台殁/公匍匐数千里/舆其榇/送还闽中
21、14 .材料一第段和材料二都记载了董其昌“上疏乞休”,分析两文写法的不同。(4分)答案示例:乙文是史书,简洁明了,记载董其昌上疏乞休的事实,没有褒贬。(I分)13 甲文是行状,具体详细,记载了堇其昌在京中受到追捧,我作为朋友的规劝,黄其昌反复上疏和最终得 以致仕的经过,塑造了董其昌淡泊功名的人物形象,也用京中人的追捧和皇帝的再三挽留,侧面刻画了 董其昌名重天下的特征。(3分)15 .材料二董其昌谥号“文敏”,联系材料一推断其得此谥号的原因。(3分)答案示例:“文敏”的意思是博学聪敏、敏而有德。甲文中董其昌年少受学,博览名家字帖,纂修泰昌实录,思想和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学1分)甲文中堇其昌千
22、里送馆师灵柩回乡的厚道仗义、纂修泰昌实录时不动用官钱的能干廉洁、为京中人 追捧和皇帝的重视却多次请辞归乡的淡泊名利。(任意两点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山水训郭熙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 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 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 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口。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 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
23、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 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 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 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钩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钩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 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渺。节选自宋郭熙林泉高致注出处,出仕与退隐;节义,节操与忠义。“箕颍”指隐居者或
24、隐居之地;黄绮,隐者。16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D )。(1分)A.哉B.乎 C.耶D.也17 .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3分)A.只因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这就违背了为臣为子者必须遵循的世俗伦 常。B.因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就必须放弃为臣为子者出仕与节操与忠义。C.只有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这就违背了为臣为子者必须遵循的世俗伦 常。D.只因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就必须放弃为臣为子者出仕与节操与忠义。18 .分析“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中“本意”的内涵。(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松江区 2023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高考 模拟 考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