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州市2021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 语,私是一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西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 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 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 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2、如果他只和太太 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 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 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 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 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食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 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这不是人情冷
3、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 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 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 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 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 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 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
4、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 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 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辱注书云欲相师仆道不骂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收,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 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
5、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 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B.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C.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D.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指断开句
6、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为“读”。古书没有标 点,所以要学习“句读”。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乐师,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C.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D.谦辞,指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文中“仆”,是柳宗元的自称,属于谦辞。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写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 的不良风气。B.师说选段运用“嗟乎”“
7、呜呼”感叹词,并以“其可怪也欤”作结,直接而鲜明地强化作者批判之意,发人深思。C.柳宗元述说自身条件差,并以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理由,谈及“今之世,不闻有师”,因此“不敢为人师”。D.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不顾世俗风气,收招后学青年,勇气可嘉,但也因此招来众 人嘲笑与辱骂。13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14 .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两则选段的说理方法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1014题答案】【答案】10.B11. A 12. C. (1)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
8、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 的明智之处。(2)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13 .师说选段运用对比论证说理。通过三组对比,分析阐明“耻学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之 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说理。引用孟子“人 之患在好为人师”,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以韩愈为例,来驳斥时人对他的诋毁,并对韩愈 “抗颜为师”进行声援。【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 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表议论
9、,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环顾其中”为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其中”作“环顾”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为文章”动宾结构,前省略主语,“文章”作“为”的宾语,“言论”为同义复合词,均不可断开,排 除C。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为读”错误,应是“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 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此不敢为人师”强加因果,原文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今之 世,不闻有师”是对社会风气的叙述,不是“不
10、敢为人师”的理由。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或”,有的;“不”,通“否”;“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2)得分点:“为”,做;“众人”,一般人;“且”,尚且;“况”,何况。【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师说运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 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教之”,自己却不愿甚至耻于 从师作对比,则指出“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 之族”作比较,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
11、的奇怪现象,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说理。下文连举两例,陈述不敢、也不愿为师的理 由。其一是韩愈为师之例,其二是孙昌胤行冠礼之例,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例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流 俗不问是非,见怪即吠,倘若独为众所不为之事,必然招致厄运。引用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追根 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魏晋以降,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顺流俗,收召后学,作 师说,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目为狂人,不得不匆匆东行。由此见出为人师者的下场,也见出世风的浇薄。以韩愈为例,来驳斥时人对他的诋毁,并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隐含着对韩愈 的同
12、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参考译文:(一)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 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 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 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 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 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
13、老 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 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 “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 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 (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选自韩愈师说)(二)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
14、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 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 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效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 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 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 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 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
15、相互拉拉扯扯 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 了登楼的目的。B.颈联中“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的作用
16、,暗示了后面将 要写的内容。C.尾联话中有“话”,意思是李白与谢眺精神相通,谢眺的诗李白能理解,但是今日李白写此诗,又有 谁能读懂呢?D.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之感, 使全诗浑然一体。16.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1516题答案】【答案】15.D16.“摇”“滴”二字用得极好。白云和空城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让人感到空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 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
17、同寻常的情态,异趣 横生。【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D. “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之感”错误,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 和忧愁。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找到哪两个字用得好:诗歌颔联写“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这两句描写白云低垂,水 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其中“摇”“滴”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 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
18、,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非常逼真传神。白云和空城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 涌动,让人感到空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最后分析表达效果: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 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样的描写, 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从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
19、“同学少年”回忆的句子是(2)杜甫登高中的“, ”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继而使境界旷远,意象宏阔。(3)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7题答案】【答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峥噪、萧、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香雪为代表的
20、山村少女对现代 生活的向往: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带磁 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 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 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 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
21、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 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萌发B.激发C.萌发D.激发A.萌发B.激发C.萌发D.激发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心悦诚服可望而不可即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可望而不可即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出其不意出其不意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B.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
22、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C.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D.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20.文中两个词语“荷花淀派”和“北京话”都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1820题答案】【答案】18.A19. C20.两处引号的作用不同:“荷花淀派”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特指文学创作的流派;“北京话”的引号表 示特定称谓,小说中是对火车上那个不知姓名又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的小伙子的称呼。【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
23、能力。第一处,萌发:种子或胞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激发:刺激使奋发。根据横线后“朦胧的少女情愫”可 知,应用“萌发”。第二处,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此处说的是凤娇为 “北京话”付出心里一点儿也不勉强,应用“心甘情愿”。第三处,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风马牛不相及: 比喻两者全不相干。此处说的是爱情难以拥有,应用“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处,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 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此处没有采取行动的意思,应用“出人意料”。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 永州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