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4 种群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4 种群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4 种群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十四十四) )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练1 1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 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 D 在NtN0t中,1 表示该种群的增长率;种群的K值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优越环境中,K值将增大;在鱼类养殖中,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K/2 时,种群
2、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最后为0,故处于不同的种群密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2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K 2B B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
3、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3 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85732133】A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B只有在理想环境中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C环境容纳量的出现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最大C C 对于一个特定的种群来讲,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自然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也是存在的,并且与空间和资源有关。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为零。4 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2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
4、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C C 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A 错误;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下降,B 错误;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 37 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C 正确;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5 5有关“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 pH 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
5、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 D 营养条件、pH 和温度等的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6 6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导学号:85732134】AEF段 BDE段CCD段 DBC段A A 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初期,由于生活空间大,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天敌少,竞争者少,种群将呈“J”型增长。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上升,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减少,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增长减缓,并趋于停止。7 7在含
6、有 5 mL 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3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酵母菌种群在第 4 天增长速率达到最大C在第 4 天至第 6 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 400B B 酵母菌种群在第 4 天时,增长速率为 0;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不再继续增加,而是在K值上下波动。8 8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7、 ) 【导学号:85732135】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D D 相同体积的培养液,由于空间和资源相同,种群达到的K值相同,接种数量的多少,只影响达到K值的时间。9 9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几乎所有患有胃炎和胃溃疡的病人的身体里都含有幽门螺杆菌,他们在实验室培养测定的细菌生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在 bc 段按“J”型曲线增长B在 bd 段按“S”型曲线增长C在 cd 段种内斗争最激烈D在 de 段种内斗争最激烈D D 种内斗争最激烈的
8、时候是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候。cd 段种群数量最大,故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在 de 段,种群的生态斗争最激烈,但此时主要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1010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4【导学号:85732136】Acd 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 b 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的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D D cd 段种群数量曲线围绕最大值K上下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如果捕杀老鼠后,其数量在 b 点附近,老鼠反而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 生物 课时 分层 作业 14 种群 数量 变化 苏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