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瓶颈与对策分析.docx
《中医诊断学瓶颈与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瓶颈与对策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瓶颈与对策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医诊断学研究现状的分析,从中医诊断学学科开展 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入手,提出中医诊断学术语体系规范研究、四诊客观化研 究、微观辨证研究、中医证的研究、疗效评价研究以及诊断信息处理方法 的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诊断学学科进一步开展的目 标和方向。关键词:中医诊断学;瓶颈;对策;规范化;客观化;中医诊断Solution for bottleneck probl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studyDU Han-guang LI Can-dongSyndrom Research Bas
2、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Th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was analyzed in this on the outstanding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TCM diagnosi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the questions unsettle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study
3、, such as TCM diagnosis terminology system specification study,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bjectification study, micro-discrimination study, TCM syndrome study,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study and diagno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study, it was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target and direction for
4、further development of TCM diagnostics discipline.21王常松,傅晓晴,刘清华,等,中医证蛋白质组学研究探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26 :535-53622杨裕华,李震.中医证候的基因芯片研究近况.时珍国医国药,2008, 19 (8) :1821-182323孙丰雷,吴忠平,程益青,牌虚证与内分泌功能异常研究概况.山东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 27:396-39824李杰,袁肇凯,黄献平,等,湖南汉族人群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冠 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 5 (9) :787-78825
5、严石林,陈为,赵琼,等,重新思考异病同治中证的内涵,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0, 26(1) :7-926梁文娜,李灿东,李西海.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福 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 19 (6) :3-5o*温馨提醒*以下红色局部记得要删除哦!*1.00陈晓冬(*冬)如果我们的素材对您有所帮助,请看在我们辛苦整理的份上,能够小小的支持我们 一下。您所献出的一元,我们将用于网站建设及购置网络宽带建设。您的鼓励,是 我们最大的动力!请您相信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站长【陈晓冬】在这里先 感谢大家!以下就是站长陈晓冬的微信,您可以微信扫码进行支持鼓励!自愿行为, 站长不强求!鼓励
6、链接:/guliKeyword:TCM diagnostics; Bottleneck problem; Solution; Standardization;Objectivity;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 于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医家扁鹊,当时他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 审)形”等为人诊病,自建国以来,中医诊断学受到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 者的重视,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为中医诊病、辨证开避了新 途径,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研究中的困惑我们究竟该如何认 识,如何解决呢?本文将对这些存在的矛盾做一梳理,希望能和同道们一起 提供。关于中医诊疗
7、术语体系规范化的研究近些年来,尽管中医界对临床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引起了高度重视,先 后开展并制定了各科病证诊疗评定的国家标准,但由于出版的高等院校教 材、制定的标准以及中医辞典所涉及内容存在着不一致性,又出现了新的不 规范,这对中医的教学、临床以及科研,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造成了一定的 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成为了制约中医诊断学科现代化的因素之一 lo对策:针对目前这些不规范的问题,可先通过归类的方法进行梳理,思 路如下:1可按名词术语的所属性质进行归类,比方:病症、证、病;2可按名 词术语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的顺序归类;3可按汉字笔划进行归类;4可按 系统归类:对病症而言,可按照四诊排列的顺
8、序进行分类;对证名而言可按 辨证系统分类,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病名可按照脏腑 系统分几大类,如心病类、脾病类等。下面就具体的问题,笔者做一些探讨:首先就是症的名词术语规范,症 状的描述,因地方文化的不同及中国文字的丰富性,导致病症名称各异,如 “不寐”有“不眠”“失眠”“不得卧”之别;“小便不利”又有“小便不 爽”“小澳不利”之称,这些病症的描述不同都将影响到病症标准化的程度, 可通过确定其标准名称逐渐的规范,其余就做“别名”处理,标注在该名词 术语后面的括号内。症的术语规范尤其需要对容易混淆的病症加以区分,比方恶寒和畏寒, 呃逆和暧气等。还应对症名的描述尽可能进行分级处理2
9、,使之对病证的判 断更为准确,如出汗可分为无汗、少汗、微有汗出、汗出不彻、大汗淋漓、 自汗、盗汗等。发热又可分为微热、低热、壮热、烦热、潮热、身热夜甚、 夜热早凉等。统一症名后应对每一种症名做出确切的解释,如:角弓反张是 指项背强急,腰背反折,身体仰后如弓。见于肝风内动证,或急性热病、惊 风、破伤风等。其次,是对证候名称的规范化。各科的常见证候必须要尽量 的统一。对于辨证实质内容相同,只是病理称谓有异的多个证名,一般选择 较为规范、常用、确切者列于前作为正名,其余写在该证名词术语后括弧内, 如风寒犯肺证(风寒束肺证,风寒袭肺证)等。再次就是病名的规范化,笔 者认为可按如下分类方法:1以病症命名
10、的病名;2不成熟的病名;3按类病来 分病名中医古籍中有许多类病,如气厥、风厥、痰厥、酒厥、血厥等,有 的虽然名称相近,但病理本质相差甚远,理应重新分化,明确其新的内涵和 外延。4不常出现的病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变迁,从外表理解,文字不够 通俗易懂,但临床疗效上却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如狐惑病,与“白塞氏病” 极为近似;卑愫,读音拗口,其实就是郁病类疾病的一种表现。对于这样的疾 病不应该贸然否认或摒弃;5新创的病名,如艾滋病,SARS;6借用西医病名对 于一些无证可辨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嗜铭细胞瘤等,可借用西医的 病名。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方法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介入了该领
11、域,至今为止,国 内有关的中医诊疗信息系统已有140多个3,但离真正的临床要求还有很 大差距,专家诊断系统还是无法协助临床医生对一些复杂疾病做出相应判 断。有关中医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总体进展缓慢 4-5o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辨证论治的逻辑形式化问题从根本上处理, 仅是针对一些专科疾病开发一些小系统,中医诊断的思维过程是在许多不 精确或者说在相互矛盾的条件下来进行辨证论治的,过去通常采用经典逻 辑及推理技术,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不符合中医的思维模 式。对策:从中医诊断处理方法上,多采用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两种,其缺 陷主要是推理机制单调,无法处理信息不一致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瓶颈 对策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