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高2025届)(本试卷共12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2 .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5 .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 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 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 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态是收视反听、绝 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
3、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 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后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末清初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 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 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 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自叙帖中也说:“粉壁长廊数 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
4、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 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日:谁不如铐?争裒(p6u,聚;取出)割生人 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皱,帝未谕,辄进日:“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 堪此必斥之绛日:“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 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 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 书舍人
5、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日: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 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 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 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 媒(xi6,污秽)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粪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 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
6、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指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岁。古代 女子满十五岁则行笈礼表示成年。B.擢、补、授、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谪和出等。本文中“补校书郎” 是指补充为校书郎
7、,“出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C.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D.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 成了一个字“佛”。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 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B.白居易敢于直谏,不惧权威。在与宪宗朝堂讨论时,坦率耿介,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 他出京为江州刺史。C.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
8、、闲适诗、 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歌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应该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认 为自己的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泠。(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14 .新唐书白居易传认为白居易是个贤人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D11. B 12. B. (1)元和四年,天子因早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2)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
9、住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住凶犯作为要求(或期 望)。13 .为国家政局安危竭力直言,敢于直谏;虽中道被贬,不改初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 他! ”“帝变色”主谓宾俱全,句意完整,在“色”后断开;“罢”为时间状语,单独断开,排除AC;“我”是“叵堪此”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C。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补充为校书郎”错。“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不是补充。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10、。B. “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他出京为江州刺史”错。结合原文“帝未谕,辄进曰:陛下 误矣。帝悟,待之如初”,可见皇帝的告示还没有发出,并且也未因为此事将他贬官。出京为江州 刺史是另有它因。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以”,因为;“蠲贷”,宽免;“振”,通“赈”,赈济。(2) “首”,第一个;“亟”,马上、赶紧;“以为”,把作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多次写到白居易直言进谏,如“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征任宰相, 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
11、臣,不宜掠美”“居易首上疏, 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评论部分总结说“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 可概括出:为国家政局安危竭力直言,敢于直谏;白居易多次被贬,然而初心不改,“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可概括出:虽中道被贬,不改初心。 由此作者感叹:呜呼,居易其贤哉!参考译文: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 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 进士,被授职校书郎。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
12、就提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 孙子赎老宅,白居易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 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天子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 的建议。河东王铐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 可以授任。考察王铐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 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将? 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
13、的官职。”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着,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 下错了。皇帝变了脸色,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 斥贬他! ”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 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 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住凶犯作 为要求。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 的,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
14、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 书舍人王涯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 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 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讽喻诗;咏性情的,叫闲适诗;碰到 事情有感而发的,叫感伤诗;其他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 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由于质直并 迁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
15、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 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 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 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
16、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 情非常舒畅。A. “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 沾湿纱窗的景色。C.“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 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D,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通过回忆中秋月景来写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下片借咏中秋无月, 赏月不得,抒发思乡的羁旅之愁。16 .词上片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5.D 16.对比和反复,“忆对”与“今宵”,用往昔花好月圆的中秋美景,反衬今夜无月
17、的 孤寂,“在杯中” “湿纱窗”,反复咏叹,含蓄且耐人寻味。虚实结合,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巧妙将 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白描“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等句,粗笔勾勒花月 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抒发思乡的羁旅之愁”理解错误,下片写无月之夜的孤寂愁怀。“浑欲”三句,写企盼中秋之月的心 情。“浑欲乘风问化工”写出盼月心情之急切,倍见其遗恨之深。此句暗中透出词人被朝廷闲置不用,报 国无门之恨。“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写出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状,其怨恨之情显而易见。结 末三句以景作结,写中
18、秋无月之夜的寂寞愁情。词人在无奈之下,只得以红烛为伴,借酒浇愁,慢歌独饮, 聊以自慰,以此来打发这个无月的漫漫长夜。其孤苦之状,历历在目。可见,并没有抒发思乡的羁旅之愁。 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忆对中秋丹桂丛”和“今宵楼上一尊同”两句用回忆先年中秋之夜,碧霄无云,皓月当空,桂影婆娑, 桂花飘香,伴桂倚花,把酒赏月和今宵中秋楼台赏月,人酒依旧,却不见明月作对比,用往昔花好月圆的 中秋美景,反衬今夜无月的孤寂;“花在杯中,月在杯中”的“在杯中”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的“湿 纱窗”,反复咏叹,含蓄且耐人寻味。“今宵楼上一尊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将往昔与今夜
19、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写出今宵中秋楼台 赏月,人酒依旧,却不见明月,写出了赏月而不得月的沉闷遗憾之情。“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运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 窗的景色,说明今晚不见月的原因是因为今晚是个雨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以此表达诗人希 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 田园的心情。(3)琵琶行通过环境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
20、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答案】.契阔谈.心念旧恩.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契、羁、渊、舫、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 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取消句子独立性)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要学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C.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容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普通人)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作被动)D.君子博学而日
21、参省乎己(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的语气)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 “学者”,古指求学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生”同“性”,资质、禀赋。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B.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知”同“智”,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C.句意:(但是)如果没有蛇
22、、鳍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D. “博学”,广泛地学习。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意:大概都出于这吧?故选C。19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余嘉其能行古道/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不拘于时/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A.全是判断句,“者也”“者也”表判断。句意:老师,是用来
23、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决那些疑难问题的。B.第一句是一般的陈述句;第二句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 的途径。/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C.第一句是定语后置,“之”是定语后置标志;第二句是宾语前置,“之”是提宾助词。句意:蚯蚓没有 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D.第一句是被动句,“于”表被动;第二句是状语后置句,“于蓝”是后置状语。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故选A。20 .课内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名校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