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考点13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化常识(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x





《新高考语文考点13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化常识(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考点13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化常识(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13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化常识【命题趋势】文化常识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考点,是体现提升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从引领教学的角度也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般考核多和课内、名著联系,有时会结合文意考核。【真题再现】【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8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2、2020年高考新全国2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9 .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考点详解】考生解错古代文化知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积累不够;二是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分清皇帝 的年号、庙号等;三是不注意结合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识,忽视选文内容对某文化知识的提示等。在复习中 注意:1 .注重积累,分类记忆。一
3、是根据教材注释积累,对教材注释的占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记忆。如教 材对特定时间的称谓的注释: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如“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望,农历每 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戊 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如“奄奄黄昏后”(孔雀东南飞并序)。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也指夜深人 静的时候。如“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并序)。二是根据备考资料、文化知识图书积累,进一步扩大 枳累范围。2 .准确理解,避免差错。占代传记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
4、知识,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意义。如“庙号”B.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C.行伍,我国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行伍出身”表示一个人是当兵出身。D.夷夏,古代汉族自称为夏,称周边少数民族为夷,“夷夏”泛称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4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氐哪的一项是()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
5、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是儒家理想中圣人辈出的社会。B.圣人,指道德智慧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C.玺,印章,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和皇后的印,自此延承至后代王朝。D.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后也指有勇无谋或平常的人。4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字面意思是儿童束发为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与项脊轩志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年 龄不同。B.行在,文中指陆九渊路途中居住的地方,也称行在所。北宋沦亡后,宋高宗在
6、杭州设立临安府,也称之 为行在。C.主簿,字面意思是管理文书簿籍,属各级主官属下的佐吏。唐宋以后职任渐轻,陆九渊初为官吏时,官 位较低。D. 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文中也可称“丁 内艰”。4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赵国贵族,因贤能而闻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并称为“战国四公 子” ZZSZW%ZVVW*IWZ*VSZ1A*V%AZWZZZ. .J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 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时遵 彦竺像,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
7、。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 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 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痉,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日:“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 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承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 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话议,以 取嫡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诺议。”上甚衔之。因出为
8、湖州刺史。德 林拜谢日:“臣不敢笑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现盛礼,然后收拙4见 死且不恨。” 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 年六十一。(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字/终为桥梁之用B.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 用/C.燕赵同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 /
9、D.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 用/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成为会试取中者的称谓。7 .钱衡,性是钱选、选拔的意思,衡是权衡、比较的意思,钱衡在文中指担任负责选拔官吏的官职。C.赠,这里是追赠的意思,也称“追封”,古时朝廷用来表扬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以激励后人效忠。D.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家乡。古人指代家乡的词还有桑梓、乡井、乡关等。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
10、德林天资聪慧,博学广识。在只有几岁时就能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通晓古代典籍、天文地 理。8 .李德林富有才华,为人尊重。任城王高潜非常看重他的才能,将他召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 礼。C.李德林才思敏捷,受到重用。他起草让尚书令表,顷刻写成,不做任何标点,被授与殿中将军的官 职。D.李德林孝顺母亲,晚年多舛。母亲去逝后,他哀伤过度,浑身生疮;晚年受皇上怨恨,被贬出京城,在 任上去世。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2)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10 .任城王高滔称赞李德林为“奇土”,请结合文本概括
11、李德林的奇异之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T5题。伤寒论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上,曾不留神医药,精究 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斐企踱权豪孜孜汲汲惟名 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粟,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委付凡医,达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 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其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较生,彼何荣 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
12、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 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丝牛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 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与契,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观今之 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
13、斯语。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撰。(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扁鹊,姓秦, 名越人。H.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B.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 附焉C.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焉D.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焉12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术,指方士求仙炼丹的方法;也指医、卜、星、相等技术。文中主要指医学。B.巫祝,古代称祭主赞词者为巫,事鬼神者为祝;后来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C.纪年,人们给年代起名的方法,主要纪年法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D.五藏,中医术语,文中指的是“五脏”,是人体心、肝、脾、肺、仔五个脏器的合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仲景斥责陋俗,警醒世人。他对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为世人执迷不悟和轻视生命的行为 深感痛惜。B.张仲景医者仁心,精研医道。宗族因伤寒人口大减,激发他博采众方、刻苦钻研医
15、学之志,结合己学, 终有建树。C.张仲景谦虚谨慎,医德高尚。他广学博见,著书立说,但认为自己才识有限,难以探究医理精微,进而 登堂入室。D.张仲景热爱医学,积极研习。他看不惯习医者因循守旧、巧言敷衍的做法,始终秉持学而知之、多闻博 识之态度。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赍费百年之寿命,委付凡医,恣其所措。(2)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15 .作者立志钻研传统医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等),“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如“贞 观”是唐太宗的年号)等。3.调动积累,对比推断。
16、考场上,一要善于调动积累,将选项表述与教材注释的文化知识对比,通过分析, 判断选项解说的正误。二要善于利用原文进行推断。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I第11题B项,“收考,指先行 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联系原文“收考子春,二孙自杀”可知, “考察”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考”通“粕”,是“粕问”之意,“收考”即“收押拷问二 【对点训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人的表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B.阙门,古代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大门两侧标示地位尊崇的高层建筑物。C.践昨,走上昨阶主位,
17、后指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昨阶。昨阶上为主位。D.嘉靖,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秦始皇即位后首创年号。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是唐宪宗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为汉
18、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8 .幕府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施用帐幕而得名,也可用来泛称幕僚。C.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D.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武官户籍、军令等。4.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 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指退休。B.丞相,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 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C.谥,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语文考点13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化常识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新高 语文 考点 13 文言文 阅读 课外 文化 常识 原卷版 备战 2022 年高 一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20470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