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卷】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校卷】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卷】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牡2022级高一学年上学期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L5分,共60分,选择一个最适合答案)1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 在众多宽大田填,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 20万公 斤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C.国家政权的组织建设能力增强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存在众多宽大田填,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 现了 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可
2、知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原始农 业并有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并未形成国 家,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铁犁农耕推动下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B项。2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年一3900年)发现墓葬1000余座。约占90%的小墓几 乎没有随葬品,而9座大墓都是男性,随葬品达一、二百件。该现象反映当时该地区()A.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B.已迈入母系氏族社会C.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D.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各墓随葬品差异巨大,占89%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8座大墓中发现了随葬 品200多件”体现的是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和等级的划分,A项正确;
3、父系社会才出现等 级,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财物的来源,排除C项;我国第一个国家是夏朝,排除D 项。故选A项。3 .商代的分封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而西周初年的分封主要是统 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的武装拓展,且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 居。据此推知,周初分封()A.强化了对新版图的控制B.避免了王族内部纷争C.旨在促进民族间的交融D.确立了贵族等级序列【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材料“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可分析出西汉政府重视儒学,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废除了贵族特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法家思 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选官标准
4、,排除D项。故选C项。29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 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答案】D【解析】汉初受经济残破影响,和亲匈奴、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用兵并采取一 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说明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D项正确;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 与“(汉武帝)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等无关,排除A项;经济发展促进国家 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对外用兵加重人民
5、负担.,排除C项。故选 D项。30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 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 化,主要是由于()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 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可知,汉武帝时期改变了法律“由 繁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D项正确;汉武 帝推崇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主,并杂糅
6、了道家和法家等,排除A项;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 繁荣并不一定导致法律繁琐、严苛,排除B项;王国威胁中央仅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 因,排除C项。故选D项。31 .东汉末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民不聊生,最 终导致了A.绿林军起义B.黄巾军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答案】B【解析】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兴起了黄巾军起义,B项正确;王莽时期兴起了绿林军起义,排 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排除C项;明末李自成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32 .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农民大起义。欲查阅与此相关的史书,最适合的是(
7、)A.史记B.汉书C.春秋D.后汉书【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而史记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 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欲查阅与陈胜吴广 起义相关的史书,最适合的是史记,A项正确;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的史事,与题意不符,排除B 项;春秋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史 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后汉书记载的是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 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史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
8、选A项。33 .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 “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此书”是指A.黄帝内经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的黄帝内经,A项正确;BCD三项主要强调中医 药物学的成就,排除。故选A项。34 .下列对两汉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史记与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B.乐府诗是民间自发采集修订的各地诗歌C.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D.九章算术对中外数学史产生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九章算术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
9、上最简练有效的应 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中外数学史产生重要影响,D项正确;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符合题意, 排除A项;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 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黄帝内经是-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提出了许多 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35.如图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边境节度使分布图。这体现出该时期()北辱疆使安西节度使 。龟技平卢节度柳城。八平卢节
10、度柳城。八范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武if o河西节度使武if o陇右节度使O瑞盍使东节度太原范阳气 /剑南节度使蜀郡 /A.民族政策开明B.边地防务强化C.社会矛盾尖锐D.藩镇割据严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玄宗天宝年间,中原政权为应对边地西突厥、契丹、吐蕃的威胁而设立 节度使,所节制的边兵数量远多于关中地区,形成“外重内轻”格局,这加强了边地防 务,B项正确;材料属于边疆治理,不属于民族政策,排除A项;社会矛盾强调唐朝社会 内部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注意时间“天宝年间”,“藩镇割据严重”与史 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6.资治通鉴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
11、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 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A.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B.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的征税标准开始由人丁为主变为资产为主,说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逐渐减轻,C项正确;两税法的征税标准开始由人丁为主变为资产为主,排除A项; 两税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何况古代中国因为主体上确立的是土地私有制,土地 兼并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排除B项;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主要与唐初实施的租庸调制中的“
12、输庸代役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37.北朝早期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浑厚质朴,且神态庄严,形成无比尊严和压抑的氛围。北朝中后期,佛像不仅体型变小,而且表情由肃穆威严变得慈眉善目、含蓄恬静。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出当时()A.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A.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C.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北魏早期,佛像雄健粗犷,浑厚质朴,北魏早期,佛像雄健粗犷,浑厚质朴,这反映了北魏早期鲜卑族大气雄健和强悍的审美取向,北朝中后期的佛像呈现的“慈眉善目,含蓄恬静”则体现了汉化的特点,这一转变反 映出当时民族交融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
13、表明当时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排除A 项;北朝中后期,社会局势动荡,排除B项;唐朝时,三教合一局面才逐渐形成,排除D 项。故选C项。38 .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 唐”,并指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唐朝内政的修明”。“唐朝内政的修明”主要体现 在()实行租调制保证赋税收入设立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增设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拓宽统治基础A.B .C.D.【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设立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科举制拓宽统治基础,属于唐朝 内政的修明,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制度上的创新,藩镇会削弱中央集权,排除 ABC项。故选D项。3
14、9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 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 繁。这一做法()A.强化了对朝政的控制B.加速了三省一体化趋势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D.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 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 加强皇权,A项正确;材料是将三省分权,不是加速了三省一体化趋势,排除B项;通过 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
15、没有扩 大了官员选拔渠道,也不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排除CD项。故选A项。40 .史学界认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以下史实能 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品位较低官员担任宰相D.社会中下层参与政权【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 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开I、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 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彼此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此后历朝基
16、本上 沿袭这种制度,A项正确;明朝废除宰相后,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题意不符,排 除B项;皇帝让品位较低官员担任宰相是为了分化相权,加强皇权,不能说明三省六部制 的确立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排除C项;社会中下层参与政权,说明阶层的流 动性良好,不能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排除D项。故选 A项。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 分异者,倍其贼”、“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 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
17、二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观点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 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 史运动。观点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缗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 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推动社会转型的含义、改革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并分析改革成功原因。 【答案】(1)含义: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内容:废除井田制,实
18、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强制分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推行县制。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汉化 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 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 改革,丢掉了拓跋族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 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原因:顺应当时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孝文帝改 革决心强,措施得当。【解析】(1)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
19、鞅变法使得秦国实现了社会转型,主要指的是由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内容:根据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可知,废除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 私有制;根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强制分家;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军功爵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 推行县制。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根据材料 “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可知,孝文 帝汉化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
20、发 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根据材料“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缗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 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可知,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 了拓跋族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 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顺应当时北方民族 交融的历史潮流;从主观角度分析,孝文帝改革决心强,措施得当。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 如南之王、谢,北之崔
21、、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印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 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 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注:寒微家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 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 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2、指出科举制体现出的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和科举制 度的影响【答案】(1)特点: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选官以门第为标准;庶族地位卑微,阶层流动性差。(2)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形成重学风气;加强了中央集 权。【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 多取之世族“可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根据材料“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 而用之“可知,选官以门第为标准;根据材料“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可知, 庶族地位卑微,阶层流动性差。(2)影响:科举制自由投考,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科举制按照才学选拔人才,扩大了统 治基础;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校卷 2022 2023 学年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第一 高级 10 月月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