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秘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上期学情调研高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日:“泉 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 响,即顺应天
2、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 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 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 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 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 书声
3、,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摘编自冯刚、田日匀相关论文)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 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 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 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 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 生的
4、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 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 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 注意因材施教。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内卷,原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 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近年来,“内卷”逐渐成为各行
5、业、各领域的一个热词,甚至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内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 的社会现象。对此,有人依旧“躺赢”,有人选择“躺平、也有人认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卷”是人生应有的姿态。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B 2.C 3.B 4.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直接体现的观点;接着通 过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通过引用论证,证明书院楹联 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最后论述书院楹联体现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 的
6、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5.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 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加强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借镜 取鉴,但不一味模仿,而是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1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书院的创立者都主张”错,原文是“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Bo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A.”教育手段,无中生有。原文“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说到教育宗旨和 人才培养理念,没有教育手段。B.“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二吴国富说的是“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是衡量
7、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 可见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指标”,而不是条件”。D.“因止匕”强力口因果。材料三说的是“我们看至I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 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檄”,这只是所列现代大学一系列问题,但没有 体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这些问题。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旦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错。主持人的三 个问题从历史到现在和未来,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不存在选项说的问题。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以及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首句“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
8、、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 现”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直接体现的观点;“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书院这种选址观 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 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接着通过引用论证,证明书院楹 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
9、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 济世救民”最后论述书院楹联体现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并探究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符合材料中说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 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 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 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既能够吸收优秀经验,又能够传播我国优
10、秀传统文化。当然,任何事 物的借鉴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模仿,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要在学 习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体制。6 . D 7. B 8.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 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量、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将倪二的赶 鸭水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的技艺高超;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 突出余老五对工作的认真谨慎;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 人物的不同命运。9.情节淡化: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回忆”的视角写作, 表现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状态,显
11、得极为真实。结构松散自然:描绘环境,展现一 个美丽清新、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春天的风貌;描绘民俗民情,展现市井风貌;讲述“炕鸡” 高人余老五和“赶鸭”能手陆长庚的故事;人物塑造:淡化人物性格,轻轻几笔,发掘小人 物身上丰富的人性,心灵及生命姿态,展现了底层民间的人生之美和人情之美;语言方面: 语言质朴、清淡而不乏幽默,在描绘陆长庚放鸭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有一种诗 意美。6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仗艺欺人”错误,“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余老五的技艺高超和 专断顽固,还说明在小鸡即将“出炕”时余老五认真谨慎态度,与他平时大大咧咧的形象形
12、成 对比。故选D。7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8 .“心理描写”错误,结合赶鸭时的内容分析,主要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并无对陆长庚的 心理描写。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 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量、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 超。“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 动不动就
13、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 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突出余 老五对工作的认真谨慎。“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 酒有饭,有寄托。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乡下的活计没有哪一件难得倒他。可是运气不好,日 子越过越穷,他也就变得懒散了,像个不得意的才子,潦倒了”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 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倪二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至“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 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将倪二的赶鸭水
14、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 的技艺高超。1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以从情节安排上、表达方式上、叙述语言上等方面来分析。如情节结构上:淡化故事情节,行文结构自然散漫,意于具体事件之外的意味、象征和相应 人生情志的感发。如开头是一个很简单的问句:“刚才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下子就把读者给 吸引住了,更奇特的是同样一个问句在作品前面部分反复出现了六次之多,而且在这六次中 间作者又插入叙述了其它的事情。如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回忆的视角写作, 表现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状态,显得极为真实。表达方式上:抒情,描写、记叙相结合,作家用抒情的笔触叙事,使小说具有诗意
15、、自然的 风格特征。人物塑造上:对人物作“个体”凸显,人物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性,注重发掘小人物身上丰富 的人性,心灵及生命姿态,展现了底层民间的人生之美和人情之美;环境设置上,展现水乡 风物与生活,俗,场景的营造极富意境之美。语言上:多用短句,将活泼灵动的口语和古典韵味的书面语结合,营造出淡远疏放的田园牧 歌式表达效果。如在描绘陆长庚放鸭时,“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 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围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 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 齐有致”,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质朴平淡、
16、清新而不乏幽默。11 . B 11. C 12. B 13. (1)三年就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战功,魏 文侯拿出一箱诽谤乐羊的意见书给他看。(2)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当作我的坟 墓。14.因为宜阳实力雄厚,人力和财物充足,易守难攻。秦远兵而来,难于取胜。担心秦王受他人影响不能充分信任自己。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前,曾子居住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 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 人来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与曾子同名族
17、者”作“费人”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曾子之母”中“之”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均解释为“缘故”。句意:武王问他其中的原因/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 自己的计划。B.正确。前者解释为“相信2后者解释为“真实的九句意:就使曾参的慈母也不能信任他/ 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C.错误。前者解释为“仅仅、只有,同,啻“,后者解释为“女子出嫁工句意:猜疑我的更不 止三人/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D.正确。均解释为指示代词,“那二句意: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
18、里/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 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天下人并没有因此认为是张仪做得更多”错误。应是“天下人并没有称赞张仪”。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拔。攻取;”语、称道;“示”,给看;“谤书一箧”,定语后置。(2) “鼓。击鼓进军;“而”,如果;“郭L外城、城郊。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可知,因为宜阳实力雄厚, 人力和财物充足,易守难攻。结合“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可知,秦远兵而来,难于取胜。结合“今臣羁
19、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 公仲侈之怨也”可知,担心秦王受他人影响不能充分信任自己。参考译文: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把战车通到三川,灭掉周室,这样,我死后就可永垂不朽了。” 甘茂回答说:“我要求出使魏国,约他们共同攻打韩国。”武王派亲信向寿,作为甘茂的副 使。甘茂来到魏国,便对向寿说:“您回去告诉大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 王不要进攻韩国。事成之后,一切功劳全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 武王便在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其中的原因?甘茂回答:“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两 郡的财富都聚积在这里,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
20、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穿越重重险阻,要跋 涉千里去进攻韩国,实在太难。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北取西河之外,南占上庸,天下 人并不因此赘扬张仪的能力,却称颂先王的贤明。魏文侯派乐羊为将,进攻中山国,三年就 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战功,魏文侯拿出一箱诽谤乐羊的意见书给他看。 乐羊拜了两拜并行了稽首礼,说道:这不是我的功劳,全是主上的力量。我现在只不过 是客居在秦国的人,樗里疾和公孙衍他们二人,抱着对韩国的偏心,非议攻韩的不当,大王 定会听从,岂不是大王欺骗了魏国,而我又要受到韩国相国公件侈的怨恨了。从前,曾子居 住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
21、了人。 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 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人跑来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 母亲就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仓皇逃跑了。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参的母亲 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个人不实的话,就使曾参的慈母也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 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猜疑我的更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会因为我而 扔掉梭子啊。”武王说:“我不会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与甘茂 在息壤订下了盟约。果然攻打宜阳,五个月却未能攻下。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便在武王面前议论进攻宜阳不 恰当,武王打算听
22、从他们的意见,就召见甘茂,把情况告诉他。甘茂说:“息壤的盟誓就摆 在那里。”武王说:“是有这回事。”于是调动全部兵力,又让甘茂攻打宜阳。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擂罢了三通鼓,战士仍然不肯冲锋。秦国的右将军向寿说:“您 如果不论士气如何而进行强攻,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却担任秦相, 因率兵攻打宜阳才使秦王喜欢。现在宜阳不能攻下,在国内,公孙衍、樗里疾会挫败我,在 国外,公仲侈用韩国的力量来逼迫我,这是我的末日到了!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 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当作我的坟墓。”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就被攻下了。15 . CD 16.“
23、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写时事纷然,诗人寒夜不眠,进而想 到骨肉分离,追问“衣冠今日是何年”表达了亡国之痛。“枯槐聚蚁无多地”写百姓流离失所, 无立身之地,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悲悯。“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 欲送华颠”写诗人以“秋水鸣蛙”相比,只愿自守一片天地,想要寻找与世隔绝的青山,度过 余生,表达了归隐之情。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主要是因为夜晚天气寒凉”错误,作者“拥被不眠”,主要是因为“时势纷然”,忧国忧民。 B.“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有相似的意蕴”错误,“衣冠今日是何年”是言国家破亡,改朝换代, 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表现人们与世隔绝
24、,不知时间流逝的意思完全不同。故选C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触景生情,各种秋天的景物,秋叶、秋雨、秋虫等使诗人 倍感寂寞悲凉。在孤独愁苦中,“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诗 人只愿自守一片天地,想要寻找与世隔绝的青山,度过余生。“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时势纷然,骨肉 分离,时间的流逝,诗人寒夜不眠,不禁追问“衣冠今日是何年“,突出对亡国的哀痛与无奈 之情。“枯槐聚蚁无多地使用了典故,指的是南柯梦中的槐安国蚁民。在此用以比喻弱国微名,百 姓流离失所,无立身之地,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悲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 西南 大学 附属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2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20645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