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散文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苏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散文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磔碗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 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 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假设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那么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簌坎镣辂之声,与向之噌咳者
2、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噌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莪坎镣辂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二)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劫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 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日上钟 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
3、水相吞吐,有 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吠之鞫之声,何独 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那么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 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 千人。最上层那么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 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 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 皆当以形论
4、,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节选自俞微春在堂笔记卷七)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B.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C.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D.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发,西戎、析枝、渠座、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注释】叙,同“序”。时,通“是”。细,通“黜北,同“背”。26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5、项()A.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B.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C.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D.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6、一项为哪一项()A.五典,就是“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谟,意为谋划。谟是尚书六种文体(典、谟、训、制、誓、命)之一。C.三年丧,是臣为君的三年丧期,对臣的服饰、言语、饮食等方面要求严格。D.大理,是古代官名,主管天下刑罚狱讼,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27 .以下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皋陶和禹考察古时的立治之道。皋陶指出,真诚地遵行先贤的德行,就能使谋略美善, 群臣也齐心协力。禹对皋陶的观点表示认可。B.皋陶认为,每日能表现出三德,日夜恭敬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持封地;每天能庄严地实 践六德,用以辅助政事,诸侯就能保持邦国。C.
7、皋陶“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迩可远,在兹.庶明励翼”等语,与大学中的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一对应。D.舜知人善任,安抚四海。在他的治理下,天下政治清明。禹创制九招歌颂舜的功德, 招来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2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知人那么哲,能官人。安民那么惠,黎民怀之。(2)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29 .文本一中皋陶提出了三条基本方针。试概括之,并据文本二举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书史忠正公家书后方东树道光十三年四月,树与宝山毛生甫岳生同客武进县斋,生甫出忠正此书撮本,曰:此吾 亡友镇洋彭甘亭兆苏所贻也。又日:有汪有典
8、者,为书名史外,别载公三节,揆其词旨, 似俱在此书后。因言:明史称大兵以四月二十日至扬州,二十二日薄城下。明史不言 破城日,明史稿纪以为二十五日。公此书称四月十八日围城,从其始至也。又云越二日, 炮击城西北隅。是公此书发于二十一日,距公死仅五日。顾有所不尽本末。史言公初娶李夫人,继娶杨夫人,皆无子,夫人尝欲为置妾,公太息日:王事方殷,敢 为私计耶?后遗命以副将史德威为后,而是书所云焙儿者,为公何人耶?公母弟二人,可模 早卒,可程为庶吉士,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 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独汪氏所载三书,最后一书乃遗其伯叔父及兄假设弟, N/w*Z
9、ZSZZS/ZZS/ZZS/ZZSZSZZZSZZSZSZZS/ZZZZZSZZZVSZZw*SZZv*SZZv*XZZSZZ1ZSZZw*SZZw*SZZw*SZZvZ1/ZZ/ZZ1/ZZX1ZZZZXZZ那么所谓弟者可程耶?武进李申耆兆洛言曰:明史以可程为母弟,独宜兴史屹铭以为从弟。又曰:屹铭名 问和,有学行,所为孝烈李孺人传事,尤有足感人者。李孺人者,李夫人女弟,为可模 妻。可模卒,李哭泣五昼夜,绝食几死。太夫人素病瘵,忠正殉国后益剧,李侍汤药久不倦, 病革,李割臂肉以进,太夫人卒得生。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 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夫人面质之,李偕
10、杨侍以往。李有国色,奸人聂某 见而艳之,欲强取之以媚大帅,且怵以必从。币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那么以授李,李沉着 日:是不难。即携币、器入,割鼻及两耳投器中,使仆妇捧以至。太夫人号痛谓使者日:为 我持谢贵人。聂失措跃马逸去。当是时,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 之无难也。汪氏书亦载此事,但以可模为可那么,冯洪图为冯韶伯,既曰盐城人,又曰浙人。31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 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B.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
11、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 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C.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 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D.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 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搦本:书画真迹的影摹本,或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图文捶褐下来的纸本。B.明史: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为纪传体通史,由清代张延玉等人编写。C.庶吉士:明清两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D.从弟:同曾祖父或同祖父家族中,父亲的兄弟的子
12、辈中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33 .以下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明史称清兵二十二日逼近城下,史可法家书称清兵四月十八日围城,二者时间不一 致,但都未说及破城日期。B.史可法殉国后太夫人病重,李氏一直侍奉其前。太夫人病情危急后,李氏割臂肉煮进汤 药中,太夫人终于活了下来。C.平湖孝廉冯洪图假冒史可法之名起兵,失败被抓后,坚持说自己是史可法而不改口。太 夫人主动前去识别,李氏也一同前往。D. Ill己铭所写的孝烈李孺人传事迹尤其感人。汪有典的史外也记录了李氏的事迹, 但把可模写成可那么,冯洪图写成冯韶伯。3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汪有典者,为书名史外,别载公三
13、书,揆其词旨,似俱在此书后。(2)币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那么以授李,李沉着曰:是不难。”.作者为什么写李孺人?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士皆知有耻,那么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 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那么气愈嫡。望愈崇,那么谄愈固。地益近,那么媚亦益 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 *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 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
14、自为也。”兹训,炳假设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那么无耻,那么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那么名 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那么由 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材料二: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 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 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 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假设由此业自致卿相,亦
15、不愿汝曹为 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日: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 那么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那么天下有风俗。(选自明顾炎武廉耻) 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注嫡:通偷”,苟且。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36.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16、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37.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开h工六部尚书为六 卿。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 征。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 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 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38.以下
1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 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 危害。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 D.材料三运用比照,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兹训,炳假设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40.简要概括三那么材料让世人知耻明耻的方法。阅读下
18、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1: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 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日:“试 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缺乏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 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 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那么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那么诞谩而 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那么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锋、排 患难者那么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假设献瓜果者亦授试官那
19、么彼必相谓曰吾以 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 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那么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 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 上虽貌从,心颇不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文本二: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 那么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 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
20、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 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 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 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那么贞观可得而复。 (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礼子).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假设献瓜果者/亦授试官/那么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 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B.假设献瓜果者亦授试官/那么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 之躯命/同于瓜果矣/C.假设献瓜果者/
21、亦授试官/那么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 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D.假设献瓜果者亦授试官/那么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 之躯命同于瓜果矣/4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 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唐朝爵位分九等。B.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 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C.翰林,古代官名。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一
22、种是翰林供奉。翰 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那么无甚实权。D. “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出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他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 苏、文化繁荣的初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4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谢给唐德宗奉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帛,但是德宗觉 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体是没有什么损害的。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 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铮,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陆贽提出了很多 方面的合理建议
23、,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进札子的目的是 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4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2)智如子房而文那么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44 .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这个方面陆贽的主 要观点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 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馀 年之中,而朝
24、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汉、宋之世,多有之 矣,孤清而缺乏以容物,执竞而缺乏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 雨也。乃三子之清,又异于是,劲者自强,慎者自持,和者不流,而固不争也。故璟与姚崇 操行异而体国同;怀慎益不欲以孤介自旌,而碍祟之设施;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 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 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犊之间也。呜呼!伟矣! 杨震也,包拯也,鲁宗道也,轩、海瑞也,使处姚崇、张说、源
25、乾曜、裴曜卿之间,能勿金 跃于冶冰结于胸否邪?夫三子之能清而不激,以永保其身、广益于国者,抑有道矣。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 乐附腥膻者那么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假设可嘉其气皆假设 可用也。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 众,竞相奖而交相持,那么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 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此三子者,器量远矣,其身不辱,其志不 移,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但以率其固然之俭德,而不以此歆召天下,奉名节为标榜,士固 无得而附焉。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节选白王夫
26、之读通鉴论).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那么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 清流之选/其志皆假设可嘉/其气皆假设可用也/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那么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 清流之选/其志皆假设可嘉/其气皆假设可用也/B.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那么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 清流之选/其志皆假设可嘉/其气皆假设可用也/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那么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 清流之选/其志皆假设可嘉/其气皆假设可用也
27、/46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 B.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历代称呼多有不同。 C.泾渭,指泾水和渭水,古人谓泾浊渭清,多用来比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D.黎民,“民首皆黑。即“墨面”“黔首”之意,泛指平民百姓,又称黎庶、黎氓、黎首。4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宋璟等三人在开元之世担任宰相,天下平安,被盛称为多士的贞观年间没有这样的清贞 之士,汉、宋更是无法企及。B.宋璟等三人均清廉又稍有不同,
28、宋璟有度量,卢怀慎谨慎,都能与姚崇一同治国,张九 龄平和,能与李林甫和睦共事。C.宋璟等三人决不会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置之度外,但会在行贿请托这样的事情上争论不休, 这与汉、宋的狷急之人不同。D.宋璟等三人清静而不感情用事,而后代的包拯、海瑞等人如果置身于三人的时代,却很 难与同僚和谐相处,保身益国。4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2)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49 .作者认为“士人无法阿附清贞之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耍概括。参考答案:1. BA2. C(1)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想它的
29、有或没有,可以吗?(2)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链鞫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3)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 尺多。3. 首先指出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膳食于风水相吞吐而发出的乐音;接着阐述这样的乐音不是石钟山独有的,评论苏轼的理由不充分;进而基于自己的实地游览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然后指出苏轼从声音角度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最后揭示苏轼没能发现石钟山真正得名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进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样,下垂的样子
30、好像要落地。“入之”,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AD。“乳石如天花散漫主谓结构,“如天花散漫”作“乳石”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常常改元。 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f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错误,原文有“此两山皆当 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应是作者认为苏轼没有看到两 座山均山形似钟,从而错过了探讨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应选C。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31、1) “目”,名词作状语,用眼睛;“耳”,名词作状语,用耳朵;“臆断”,主观臆断。(2) “罅隙、裂缝;“遭”,遭遇;何: 为什么;“独”,只有。(3) “烛”,名词作动词,点着蜡烛;“夜明砂”,蝙蝠的干燥粪便;“尺许”,一尺多。3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思路并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可概括出,首先指出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 因是膳食于风水相吞吐而发出的乐音;结合“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吠锤鞫之声,何独兹山 为然乎”可概括出,接着阐述这样的乐音不是石钟山独有的,评论苏轼的理由不充分; 结合“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
32、钟名”可概括出,进而基于自己的实地游览指出石钟 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结合“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可概括出,然后指出苏轼从声音角度 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结合“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可概括出,最后揭示苏轼没能发现石钟山真正得名 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参考译文:(一)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 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 选一两处敲打它,碇座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 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
33、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 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 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 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 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 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 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簌坎钱辂的声音, 同先前噌咳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
34、那些典故吗? 那噌咙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霰坎钱谿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 欺骗我啊!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想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 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 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 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 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 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二)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
35、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 为他的话是对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驻守江西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 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阳湖边上,叫作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作下钟 山。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但是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 乐演奏,这个恐怕不是这样。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吠 镣鞠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了冬天水 面落下,那么山下有像门一样的洞出现。进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样, 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干枯的蛤蝴,就像鳞甲似
36、 的。洞中宽敞,左右可以通向别的(洞穴),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那么昏沉黑暗不可区分。 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 旁边又有小洞,像蛇一样爬着进入,(洞)又变得宽可以容纳三个人坐下。石壁上刻着丹 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很好。比方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 又写着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 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名。上钟山也是中空的。 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没有 进入它的室内一羊。”. C4
37、 . A. B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 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8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i)”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 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C.笔记,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D.丹房,指道教炼丹的地方,后指道观;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神仙的住所。9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段(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
38、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 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B.文段(一)中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胆战,侧 面凸显出了作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C.文段(二)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D.文段(二)认为苏轼考察石钟山,以为其得名是因风水相吞吐而为声,这也没有探察到 问题的根本。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吠锤铸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3)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5 .请简要分析彭雪琴
39、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 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 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40、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荡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1)过去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发感触。(2)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去往南方的大海。10.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庄子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工【解析】6.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 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服食”是“修”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
41、排除BD;“采药石,与“不远千里”之间是主谓关系,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应选C。7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会稽山的南边”错误。阴,山北水南,“山阴”应该是会稽山的北面。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二人共同拒绝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错误,由原文“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可知, 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应选B。8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向、过去;“俯仰”,短暂的时间;“陈迹”,旧迹;“兴怀”,引发感触。(2) “绝 超越;负力背负;“图南”,向南飞翔;“适、去、往。9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
42、力。“齐彭殛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妄的。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殄, 夭折,未成年而死。可见,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庄子提到“彭祖”,强调其寿命长,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工 参考译文:(一)王羲之很讲究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就有终老於此的念头。会稽 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土都住在那里,谢安没出仕时也住在那里。孙绰、李克、许询、支遁等 都以文章道义超过当世,都在东方修建房舍居住,与王羲之志向相同。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 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说:人与人的相处,俯仰之间
43、一辈子就过去了,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 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豁达开朗不拘常礼。虽然所采纳和所舍弃的各不相同,性 情的恬静和急躁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因遇到的事情而欣喜,心中的一时满足,很欢畅地感 到自足,就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等他们对得到了的东西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迁而 变迁时,接着就会有所感慨了。以前感到欣喜的事物,顷刻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因 此而感慨。何况寿命有长有短,随着天地的变化,最终还是归於了结。古人说:死生也是大 事,怎么能不悲哀呢!每次考察古人发生感叹的原因,与我像符契一样相合,未曾不面对文章嗟叹悲伤,心里却不 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本来知道把死和
44、生看作是一样这很荒诞,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 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如今人看待古人一样,真可悲呀!所以我把与会的众人一一记载下 来,抄录他们的诗文,尽管时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但引起人们心中感慨的原因是一样的。 后代读者,也将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王羲之去官后,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渔猎取乐。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 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 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自从中年以来,常因喜怒哀乐而损害身体,与亲友告别,总有几天 心情抑郁。”王羲之说:“人到晚年,自然会这样。近来正靠音乐排遣忧闷,总担忧被儿女 辈觉察,影响欢乐的情
45、绪。”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二)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有月 初月末。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 一种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 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 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 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鲤。有一只鸟,它的 名字叫做月鸣。鹏
46、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 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朋鸟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 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 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10 . D. B11 . C. (1)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2)他多才多艺,富有权术、智谋,可以担当这个使命,一定会得到兰亭帖。(3)弟子我自幼以来沉迷、爱好他们的书法,今天也有几本帖随身带着。12 .都抒发了人生苦短,情随事迁,欢乐易逝的感慨。【解析】1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47、句意:萧翼奏道:“如果充当公家的使节,情义上说是没有理由得到兰亭帖的。臣请求 以私事出行到那儿去,需要王羲之、王献之的杂帖三四份。”太宗依从他的请求,并把王羲 之、王献之的帖交给了他。于是,萧翼改变冠戴,换上民服到洛阳。“翼奏日”意思是“萧翼上奏说“,“翼”作“奏日”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公使”为“作”的宾语,“假设作公使句意完整,不宜断开;“改冠微服”的主语是“翼”,中间不 宜断开。排除AC。应选D。1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途遇好友”错。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 然的接触。并非是“途遇好友应选Bo13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将王羲之、王献之的三四份杂帖送给了他”错误。根据原文“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 帖三数通,太宗依给”可知,萧翼为了完成任务,需要二王的杂帖为诱饵,太宗只是把王羲 之、王献之的三四份杂帖借给萧翼,用来完成任务,并非是送给萧翼。应选C。14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所以,用来;“游目”,舒展眼力;“骋怀”,开阔胸怀;“极、穷尽;“信 实在。(2) “负”,享有;“充”,担当;“获”,得到。(3) “耽玩: 沉迷、爱好;“弟子自幼来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