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战国策》第八-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9《战国策》第八-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战国策》第八-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09战国策第八【内容梗概】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和游说之土开始受到重用。 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 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 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战国策简称国策。它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分为12 策,33卷,共497篇,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实, 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的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
2、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 纷争的盛况。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 断硝烟弥漫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士 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土。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土们形成了 “合纵”、“连 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 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 一部重要古史。【文学地位】一、写作特色1 .人物刻画生动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面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 力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
3、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 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 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以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了封 建伦理道德的虎伪性。故选B。10 . (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 贬,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谥号“韩昌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谥号“文忠”。B
4、.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左传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 事件的编年体史书,西汉司马迁历尽艰辛撰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了一 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泰山,城阙辅 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D.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 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的反映出当时土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答案】A【详解】A.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和“昌黎先生,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所以A项
5、“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谥号韩昌黎表述不正确;故选A。11 . (2020春湖北武汉九年级校联考期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始终记得在遥远的少年时代,朗读着战国策里荆轲的故事,吟咏着“风箫箫兮易水寒”这 的 曲调,心中燃烧出一团熊熊的火焰,还立即向浑身蔓延开来,的血液似乎要 起来,无法再安静地 坐在方凳上,双手抚摸着滚烫的胸脯,竟霍地站立起来,绕着桌子缓慢地移动脚步,还默默地昂起头颅,_ 地睁着双眼,就像自己竟成了这不畏强暴和视死如归的壮士。A.悲怆沸腾灼热恼怒B.悲伤灼热沸腾恼怒C.悲怆灼热沸腾愤怒D.悲伤沸腾灼热愤怒【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一空,悲
6、怆:意为悲伤凄惨。悲伤:是人的一种情绪反应,表示伤心难过。句中形容曲调,应填:悲 怆;二三空,沸腾: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也比喻情绪高涨或人声喧闹。 灼热:意思是像被火烧着、烫着那样热。第二空用来形容“血液”的滚烫,应填:灼热;第三空则指血液滚烫, 情绪高涨,应填:沸腾;四空,恼怒:意思是指生气,愤怒,惹怒。愤怒:指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此处指读荆轲的故事时 那种激动不能自己的情绪状态,应填:愤怒;故选C。二、课外阅读(2022春山西晋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日:“岁亦无年耶?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
7、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 者乎? “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释: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12 .很多成语出自选文,比如 (一个即可).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或项的一项是()A.选文加点的善读yWng,形声字,形旁是羊,声旁是心。B.选文“臣奉使便威后中加点的使是出使的意思、。C.选文划横线的句子使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有气势,感染力强。D.赵威后的话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高度一致。【答案】12.舍本逐末13. B【解析】1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8、舍本逐末,其意思是: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 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13.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及文言文内容理解。A. “恙为形声字,形旁是心,声旁是羊;C.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连续运用两个“苟.,何以有.的句式,不构成排比;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 国家消亡。强调的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意思是: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 梢呢?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要重视百姓,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话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思想有区别;
9、故选Bo【点睛】参考译文: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 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 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 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2022春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狐假虎威虎本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手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 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0、”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一一战国策 注解假:假借,凭借。长:z倘ng同“掌,掌管。然:对的,正确的。遂:就.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求( )(2)子( )(3)畏().翻译文中画线词句。(1)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4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4.寻求,寻找 你,您 畏惧,害怕15. (1)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2)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16.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 来欺压、恐吓人,实际上自己虚弱无力,不堪一击。意思
11、对就可。【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虎求百兽而食之: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求:寻求,寻找。子无敢食我也:您不敢吃我。子:你。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畏:害怕。15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 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子:你。走:逃跑。(2)畏:害怕。以:认为。16 .本题考杳文章内容的理解。由“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可知,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 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 虎吞吃
12、。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点睛】参考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 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 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 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三、17. (2022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综合性学习。为落实双减政策,某校开展了以“落实双减我担.当为主题的“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 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为解决学生过重作业负
13、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要求各地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上学年,某中学在9月份和 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长 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配合。材料二:“双减”政策发布后社会情绪分布图材料三: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作用反馈表使自BT习更斛富.松::斗对自己学习成绩基本没作用 氏三占用自己正
14、常生活时间“落实,双减,我担当中的担”小篆写作”代3说文解释僚(担),荷也。负书担橐”(战国策) 中的“担即用其本义:。“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与妻书)和“落实,双减,我担 当”中担则引申为:(2)研读材料二,就“双减”政策发布后的社会情绪表现,写出你的发现。(3)“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日:“天下之木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暑假马上到来,你 可能又要面临各类培训。请你站在“天下国家的高度,结合材料一、三,说出不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至少两 个理由。【答案】驮、背。承担、担负。(2)一、人们对双减政策落实的讨论和关注度比较高;二、少部分人对“双减”政策持赞成期待;三、社会上依旧有少
15、部分人对“双减”政策抱有怀疑的态度:(3)一、不参加校外培训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二、不参加校外培训能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词语含义。空:”负书担赛是“背着书箱,挑着行李的意思,所以“负”是背着、驮着之意;空:“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是“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承担一切苦难与悲痛”的意思;落实,双 减我担当”是“我来担负落实彼减做策的工作”之意。所以担是承担、担负之意。(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柱状图及占比不难发现,”对政策的支持期待占比为34.7%,虽然大家支持,但是只占有一少部分;
16、 而“对政策支持落实的讨论和关注占比相对较高,说明双减”政策的落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和家长的担忧”占比16.2%不难发现,虽然政策已经发布,但是依旧有少部分家长会出现担心焦虑的情况。 结合上述,也不难发现,“双减政策依旧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依据.上述,分析可得出。(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题干中提到站在“天下国家”的高度谈论理由,必须首先知道“天下国家”的高度是什么。首先先理解孟子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木在身的意思,孟子说:“天下的根本在国,国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 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良好的家风培育人,培育美好的种子,人从家里边把这颗种子乂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影响到更
17、多的人,从而营造出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和个人。结合材 料一第二段“,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可以看出,不参加校外 培训机构对于同学们个人而言,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材料一第二段“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由 35%提升至92%,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 配合可以看出,不参加校外培训对于家庭本身而言,减轻了父母的经济压力,使父母不再焦虑;结合材料 三图可知,觉得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占用自己正常生活时间及对自己成绩没用的相对来说占比较大,从这点 可以分析出对个人而言,不参加校
18、外培训机构能够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丰富自 己的生活。据此可分析得出。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干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十 的丑态。2 .善于讽喻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 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的道理,劝诫齐王不应偏信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3 .语言风格独特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书中的许多寓 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对其不择手段追
19、求个人功名富贵、朝秦薯楚的行为,及其 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种种阴谋,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 是不足取的地方。二、历史评价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十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 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 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 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 人生风采。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 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
20、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清初学者陆陇其称战国策“其文章之奇足 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战国策的黑相内容比较复杂,主休上休现了纠横家的患相倾向,同时也反映出 了战宝时期患相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 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战国策一书是游说辞总集,几乎所有纵横家谋十的言 行都在此书。有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二文辞妙。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史记有 九十卷的史料直接取自于战国策的史料。但战国策许多记载并不可靠,司马迁 在苏秦传后曰“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战国策历来为 研究者称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策 经典常谈 09 第八 阅读 系列 经典 名著 练习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