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 苏教版必修2.doc
《2019高中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 苏教版必修2.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章末综合测评章末综合测评( (三三) ) ( (含第四五章含第四五章)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5 题,共 50 分)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 DNA 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 DNA 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 DNA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C C 艾弗里用 S 型肺炎双球菌提取出了 DNA、蛋白质,分别与 R 型活球菌混合培养,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赫尔希
2、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研究它们的作用。2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C C A 错: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可使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 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B 错:艾弗里实验中,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与 R 型细菌共同培养后可出现
3、S 型细菌,S 型细菌可使小鼠死亡,从而证明只有 S 型细菌体内的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 对: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比重较大,离心后存在于沉淀中。D 错: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噬菌体进入细菌后,以自身 DNA 为模板,以细菌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进而实现个体增殖,因此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含有32P 标记。3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B B
4、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其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2【导学号:01632196】A生物进化理论仅阐明了生物之间的联系B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生物进化理论所揭示的原理有助于人类从事控制和改造生物的实践活动D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A A 从生物自身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生物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产生、发展和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生物之间、生物与
5、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5下列关于物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D D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可育后代进行基因交流的一群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基因交流。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01632197】A两栖类起源于早期鱼
6、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适应水中生活又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B早期的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都进化为适应陆地和水体等不同生活环境的现代爬行动物C鸟类起源于早期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水生、陆生和飞翔生活的种类D哺乳类起源于早期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出现适应淡水、海水、沙漠、森林等环境的种类B B 早期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变异类型不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被淘汰了,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类型才被保留,并进化为现代爬行动物。7对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研究表明,在古生代早期,海生的藻类植物繁盛,到了古生代中期,原始陆生植物出现,到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并在中生代晚期
7、出现了被子植物,上述现象不能说明的生物进化事实是( )A生物进化方向是由水生到陆生B藻类植物是原始低等的植物类群C被子植物是高等的植物类群D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由藻类植物直接进化而来的3D D 根据题目中描述的不同植物繁盛的时期先后,可知藻类植物出现得最早、最原始,其次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并且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但没有证据证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是由藻类直接进化来的。8亚硝酸盐可使 DNA 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 转变为 U(U与 A 配对),A 转变为 I(I 为次黄嘌呤,与 C 配对)。现有一 DNA 片段为,=AGTCGTCAGC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
8、链中的 A、C 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 DNA 片段之一为( )A. B.=CGTTGGCAAC=GGTCGCCAGCC. D.=GGTTGCCAAC=CGTAGGCATCC C 链发生脱氨基作用后突变为IGTUG,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写出其复制两次后形成的子代 DNA 片段种类为、,因=GGTTGCCAAC=IGTUGCCAAC=AGTCGTCAGC此选 C 项。9将粗提取的 DNA 丝状物分别加入 0.14 mol/L NaCl 溶液、2 mol/L NaCl 溶液、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中,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过滤,分别得到滤液 P、Q、R 以及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 p
9、、q、r,其中由于含 DNA 少可以丢弃的是( )AP、Q、R Bp、q、rCP、q、R Dp、Q、rC C DNA 在 0.14 mol/L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小,过滤后 DNA 在黏稠物 p 中,可以丢弃 P;DNA 在 2 mol/L NaCl 溶液中溶解过滤后,DNA 在滤液中,可以丢弃 q;DNA 不溶于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所以过滤后 DNA 在黏稠物 r 中,可以丢弃 R。10下面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 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
10、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 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若噬菌体繁殖三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5S 的占 1/4B B 病毒的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细胞。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手段是为了把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4外壳没有注入大肠杆菌中,子代噬菌体中不含有35S。11.右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合成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01632198】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C若合成某条肽链
11、时脱去了 100 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 102 个氧原子D若合成产物为胰岛素,则它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 C 由图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若合成产物为胰岛素,则它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12下列关于遗传学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C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果蝇,产生了一个 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Xb、aY、YD一个含32P 标记的双链 DNA 分子,在不含32P
12、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 DNA 分子中含32P 的占 1/8,则含31P 的 DNA 分子占 7/8B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A 项错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B 项正确。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 4 个精子,两两相同,故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为 AaXb、AaXb、Y、Y,C 项错误。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产生的子代 DNA 分子有 2 个含有32P 标记,全部子代 DNA 分子都含有31P,D 项错误。13在某作物育种时,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3、)A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由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若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4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A A 过程为两个亲本杂交,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5合。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该过程中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基因突变。14小琳(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小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家系成员父亲母亲哥哥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舅舅家表哥患病正常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导学号:01632199】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
14、传B小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1/2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1/2D小琳的哥哥和舅舅家表哥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2C C 可以根据表格画出遗传图谱。该病为显性遗传,且既可以是伴 X 染色体的,也可以是常染色体的;小琳的母亲肯定是杂合子;小琳的哥哥和表哥都正常,基因型肯定相同。15下面的甲、乙图示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 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
15、多次D D 图甲表示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图乙表示转录过程,乙的产物是单链的 mRNA 分子,故 A 项错误;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故 B 项错误;甲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故 C 项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中 DNA 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以进行多次,故 D项正确。16人或动物 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 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 PrPc转变为 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
16、的增殖方式相同6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 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C C 首先要理解 PrPc与 PrPsc的关系:PrPc本身无致病性,但其空间结构改变后,就成为具有致病性的 PrPsc。朊粒是蛋白质,所以不会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 项错误。朊粒属于有毒的蛋白质,它是基因表达出的 PrPc经诱导后改变相关结构形成的。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B 项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会引起其功能发生改变,C 项正确。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题意可知,PrPc转变为 PrPsc是已有的蛋白质空间结构
17、改变的过程,不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 项错误。17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 D、d)、乙(基因为 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B7和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 0C图中6的基因型为 DdXEXeD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2D D 本题考查遗传系谱的分析和计算。5和6无甲病,10有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又据题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由于13有乙病,8肯定携带乙致病基因而不携带甲致病基因。7和8(D
18、D)不可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所以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图中6的基因型为 DdXEXe,13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2和3。18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 DNA 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 RNA 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C C 在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中,DNA 分子需要先经过解旋,即 DNA 双链解开,加入该物质后 DNA 分子双链不能解开,故细胞中 DNA 的复制会发生障碍,A 项正确。D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生物 第四 遗传 分子 基础 第五 生物 进化 综合 测评 苏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