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朱元思书/念无与为乐者 B.虽乘奔御风
2、,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C.实是欲界之仙都/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响山水的 特点。A.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 上的无穷的生命力。C.文章按总分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D.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是作者所感,正面描写
3、山美,一方面 在赞叹山之高、林之深、谷之幽;另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也表达出作者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二、(2022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3)军士吏被甲 (4)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安违众举亲。3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B.皇帝迫于周亚夫的军威,只好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C.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这个句子的断句是错误的。D.乙文运用了侧面描写,借都超之口来赞扬谢安。35.结合原文,谈
4、谈汉文帝和谢安对待人才分别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 D 2. (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会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 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3. C4. 肃杀,凄寒延长聚拢吹刮,吹拂5. D 6.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 发7.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8.【甲】文的秋天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渲染 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但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乙】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 被风摧折的悲凉,表达作者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的 郁闷心情
5、。也是对人生短暂、处世不易的体悟。9. C 10. (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11.C12. A 13.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苻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 树枝的影子吧14. C 15.曾经;即使;16.两文中苏轼都在逆境中自我开解,自 我调适/没有悲观颓废,仍保持着自己的闲情雅趣,表现了他豁达乐观/积极向上/随遇而安的 人生态度。甲文中苏轼被贬黄州,仍有兴致和友人庭中漫步,欣喜赏月;乙文中苏轼被贬惠 州,游览松风亭,累了就随地休息。17. B
6、18.【乙】19得道表现:庄襄王即位后,封赏先王功臣并优待其骨肉,对百姓 布恩施惠;打败诸侯的联合讨伐后,善待诸侯国君,允许其祭祀先祖。失道表现:周厉王残 暴奢侈,派卫巫监视国人,只要有批评指责他的就杀掉;后来更加严苛,使得百姓在路上不 敢言,只能用眼睛示意。20. A 21.【丙】22.示例:从作者的行文思路来看,“何谓大丈夫是作者阐释的核心, 而“富贵不能淫”仅是“大丈夫”表现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文段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 点。23.示例: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 讲仁德,有仁心,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体现;“命吏阁诏.即
7、自焚之”,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张骞 被俘虏,但是“骞持汉节不失”,没有屈从于匈奴人,体现了张骞“威武不能屈单于留骞 十余岁,予妻,有子”,张骞在匈奴家庭美满,但是张骞不图一时享乐心中仍存家国大义, 最后回到故国,体现了张骞“富贵不能淫工24.(1)集市 (2)违背 (3)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4)少25.粤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26. (1)(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 才能被人们了解。(2)干旱时就准备好船只,天热时就准备好毛皮衣服。(意思对即 可)27.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而带来的安逸的、没有忧患意识的内
8、部环境;没 有实力相近的国家并存,没有侵扰而带来的没有忧患意识的外部环境。(用自己的话回答, 意思对即可。)28.甲文的主要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的主要观点是:做事 耍有前瞻意识,防患于未然(或:做事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意思对即可)29. D 30. B 31.两文共同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就有成 功的可能/遇事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道理,愚公带领儿孙及乡邻挖山不止,最终山神搬 走了太行王屋两山,蜀之贫僧只是凭借一瓶、一钵独自前往南海。32. 驻军、驻扎 慰劳 同“披 穿着 曾经33. (1)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 听从天子的诏令。(2)谢安违背众人之
9、意举荐亲人。34. B 35.汉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劳 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在“群臣皆惊”时,他却“称善者久之”,可见汉文帝开明、识大体、知 人善用。爱才、识才、任才。谢安:谢安举荐侄儿谢玄去应征,他这是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公正无私。让英雄有用武 之地。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石乏人肌骨,其意萧 *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
10、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缗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秋声赋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林寒涧肃肃(2)属引凄异引(3)烟霏云敛敛(4)草拂之而色变拂5 .选出各项加点字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木遭之而叶脱 A.人不知而不愠B.俄而雪骤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委而去之 .请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6 .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和背 景资料分析。背景资料:秋声
11、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 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三、(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
12、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B.解衣欲睡 实是欲界之仙都C.沉鳞竞跃负势竞上D.空谷传响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用平远的视角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 物,用笔洗练,境界清新。B.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如绘,苏轼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幽静迷人的夜景:清朗的月, 斑驳的影,至清的水。C.答谢中书书的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露
13、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也惋惜 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D.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只用一个“闲”字便道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的处 境和夜游时自怨自艾的愁绪。四、(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14、 夕日欲颓(坠落) C.怀民亦未寝(睡觉)一百许里(约数,左右)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空谷传响(回声)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事自然流畅。B.文章第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具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文章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短小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涵。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 *如何得到?良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