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 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 .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 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2 .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 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如心血 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 X线检查 的临床检杳范围。X线检杳影像
2、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 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3 .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 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受检查 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 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三)X线检查的限度1 .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2 .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如大叶肺炎、 急性骨髓炎等。3 .病变部位的限制多
3、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 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杳。4 .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如鼻旁窦在新生儿 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四)X线检查方法 光,则重复拍片同样会产生相同程度的曝光过度,如果降低管电压会改变照片 影像的整体面貌,对比度增加,肋骨影像突出,肺纹理追踪受到影响。此时, 惟一正确的选择是降低管电流(m A )值。这说明了 A E C最短响应时间管 理的意义。(9)建议使用大宽容度屏/片体系的选择:结合胸部高电摄影的特点, 应选择大宽容度的,相对感度在400。5 .胸部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推荐内容)(1)管电压选择:在散射线有效的消除
4、的情况下高电压摄影技术有其更大 的优越性。具体是:诊断细节的可见度增大;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易 于掌握;容易连续追踪气管、支气管影像,以及末梢肺纹理;照射量减 少,可使用小焦点、短时间曝光。可提高影像锐利度,减少病人接受的辐射剂 量。当然,对于具体医院的设备有可能达不到120 k V的管电压的要求,可考 虑使用90100kV准高电压摄影(注意也要使用滤线栅)。(2)摄影距离的选择:一般取150 cm或180 cm,以减小放大率。摄影 距离前后要保持一致。(3)摄影时间的选择:因为胸部组织器官中,心搏动是不随意运动,摄 影时间就要根据心搏动的幅度与速度来确定。摄影时间选择0.0 1 s以下,影
5、 像的移动半影才能控制在0.2 mm以下。如果胸部摄影以观察肺野为重点,摄 影时间选择0.05s以下是必要的,(4)胸部组织构成比率及胸型对摄影条件选择的影响:X线照片影像形成 的实质,是人体构成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异。作为胸部X线吸收差异,随其 构成组织一一皮肤、肌肉和肺组织的比率变化而改变。胸部构成比率又随胸型而 异。因此,胸型对胸部摄影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人体的胸型大体可分为四 型:肥胖型、一般型、简状型及小儿型。同等厚度下肥胖型要比一般型吸收 X线要多20% -25%,且对比度低下,筒状胸要比同厚度下的一般胸型低20% 30% mASo小儿胸部构成比率与成人不同,不能单纯以厚度的减少来
6、推算摄影条件。 乳幼儿胸前后胸壁脂肪多呈圆筒状,肋骨平行走行,心胸比率大于成人,肺 含气量低,横胸位置高,淋巴组织旺盛,胸腺发达。这些因素均使小儿胸部 照片对比度不如成人照片明显。而且,呼气位与吸气位照片密度、对比度相差很 大,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在小儿胸部摄影条件选择上,应相对增加照 射量,并取吸气位。厚度的测量:测量胸部厚度用以计算摄影条件时,一定要规范化,其测 量应以X线中心线通过的部位厚度为准(第6胸椎高度)。6 .胸部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我们在这里列出的胸部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 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 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
7、1)肋骨结核:常见病,多发于4s7肋软骨部,X线摄影难以显示。(2)肋骨骨折:多发于5-8肋,常伴有血、气胸和皮下气肿,骨折部 位不明确时,取全部膈上肋骨的概观像(胸部后前立位)。后肋骨骨折取前后 位,膈下肋骨骨折取仰卧正位加滤线栅,呼气位。膈上肋骨取立位的吸气位, 腋中线附近肋骨骨折取切线位。(3)一般常见的肺和支气管病变:取后前立位及侧位。(4)中叶肺不张:取后前位,加前弓位和侧位。(5)下叶不张及盘状肺不张:应透视下旋转体位加照后斜位。(6)胸腔游离积液:取正位,加照患侧侧卧水平正位或斜位。(7)包裹性积液:取正位,加照切线位。(8)肺下积液:取立位、卧位或侧卧水平正位对照。(9)胸膜间
8、皮瘤:取常规正位外,必须在透视下旋转体位找出其特异性 征象,并取呼气吸气位对照。(10)纵隔气肿:除常规正位外,必须照侧位。(11)纵隔肿瘤:取正侧位。(12)横膈麻痹:取立位的呼气、吸气位对照。(13)膈膨出:取常规正位,必要时行银餐造影检查。(14)膈下脓肿:除常规正位外,侧位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采用高电压 技术,以发现膈下出现的气液面。(15)膈疝:取胃肠造影。(三)脊柱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我们在这里列出的脊柱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 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1)颈椎脱位或骨折:骨折多发生于活动范围较大的椎体(Cl, C
9、2, C5, C6)o颈1、2骨折多以枢椎齿突断裂或脱位为主,取开门位。颈5、6多以压 缩骨折为主,取侧位、正位辅助。(2)颈椎结核及咽后壁脓肿:以侧位为主,正位为辅。(3)颈椎病:神经根型以斜位双侧对比为主,侧位为辅。脊髓型应取正, 侧、斜位均能发现病变。椎动脉型以正位为主,侧位为辅。(4)胸腔开口综合征:取下颈椎上胸部正位。(5)颈肋:取下颈部包括胸椎1、2及两侧软组织正位。(6)类风湿:腰椎正位为主,包括两侧舐骼关节。(7)脊椎裂:以腰部部正位为主。(8)脊椎滑脱:除常规正侧位外,加照双侧斜位。(9)舐尾骨骨折:取侧位,必要时再考虑正位。(10)骨盆骨折:取正位。(11)多发性骨髓瘤:取
10、骨盆正位,胸椎或腰椎正侧位。(1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取胸腰椎正侧位,骨盆正位。(四)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我们在这里列出的头部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 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1)蝶鞍病变:取头颌侧位或蝶鞍侧位,必要时加汤氏位。(2)颅底压迹:取头颅侧位,包括上部颈椎。(3)肢端肥大症:取头颅侧位,手(含腕骨、尺挠骨远端)正位。(4)颅外伤:常规正侧位,凹陷骨折取切线位,颅底骨折行CT检查。(5)先天性耳道畸形:除常规正侧位、梅氏位外,还有加斯氏位、颅底位。(6)中耳炎、胆脂瘤:常规取乳突侧位、轴位。(7)听神经瘤:斯氏位(或
11、汤氏位),加颅底位。(8)多发性骨髓瘤:常规颅侧位。(9)眼球异物:平片取眼眶正侧位,定位取巴尔金定位或缝圈定位,或缝圈薄骨定位。(10)颗骨弓骨折:取颅底颈骨正位或切线位。(11)骨性狮面:取鼻旁窦互氏位和柯氏位。(12)下颁骨骨折:取患侧下颌骨侧位和双侧下颌骨正位。四、X线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一)X线造影检查的自的在一般摄影(平片)不能形成X线影像的器官、组织,导入X线吸收差很大 的对比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为目的的检查方法。(1)对比剂: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无害、无刺激,在嗅觉、视觉、 味觉上无特别感受;能集中检查目标的器官,导入迅速而容易;能在检查的 时间内,目标器官蓄积有充分的
12、浓度;检查完了能迅速排出体外;使用方便, 成本低。对比剂种类包括:与周边组织相比,X线减弱系数大的对比剂(X线 吸收大),称为阳性对比剂,如硫酸钢、碘剂;与周边组织相比,X线减弱系 数小的对比剂,称为阴性对比剂,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硫酸 钢浓度上消化道用100%120%,最近试用了 140%200%高浓度;下消 化道用80% -100%;碘剂大体分为油脂类和水制剂两大类。油酯类有碘油和碘苯酯。碘油早年使用于支气管、子宫输卵管、脓腔和屡道 造影等。碘苯酯过去主要用于脊髓造影,现多为碘水制剂取代。碘水制剂系含 碘的水溶性对比剂,可分为无机碘和有机碘。无机碘以碘化钠为代表。可用于 逆行肾盂
13、造影、膀胱造影和尿道造影等。现在也多为有机碘水溶性对比剂取代。有机碘水溶性对比剂多使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分类。离子型以泛影葡胺为 代表;非离子型以碘海醇(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碘帕醇 (碘异肽醇,碘必乐)为代表;非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以碘曲仑(伊索显)为代 表。(2)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应用:离子型对比剂在溶于水后要产生 电离,渗透压高,人体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相比较严 重。非离子型对比剂,由于生物安全性高,人体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且不良反应较轻。但成本较高,价格贵。非离子型对比剂的使用,一般要考虑病人情况和造影的种类。根据病史与 病情,属
14、于高危因子的病人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过敏体质、糖尿病、心脏 病、严重的肺与支气管疾病、肾功能衰竭、65岁以上,1岁以下病人。动脉内注 射、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注射均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对比剂的导入:对比剂导入的方法包括:内服:经口法(消化道、 胆囊等);注射:主要用于血管;穿刺:用于经皮穿刺等造影;注入:直 接注入管腔器官和体腔。上述四种导入方法可归纳成两种导入方式:直接导入(如硫酸钢对比剂经 口服直接到消化道,经导尿管导入对比剂的逆行肾盂造影等)和生理排泄法 (如静脉肾盂造影、口服胆囊造影等)。(二)对比剂反应与对策(1)对比剂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由于对比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对比剂反应
15、, 因此使用前应注意以下事项:了解过敏历史;必须在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 通过静脉试验来确认有否过敏反应;严格掌握禁忌证。对碘过敏、甲亢、心 肾功能代偿不足应禁忌造影;应根据造影部位、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对比 剂,并注意对比剂的浓度、剂量。(2)对比剂反应与对策:对比剂反应指的是碘过敏症(注射用)。对比剂反 应在临床上分为四类:一般反应:头疼、恶心、呕吐、发烧、痒、麻疹出现, 一般为一过性,平卧休息即可恢复。轻度反应:出现喷嚏、结膜充血、面部 红肿。须卧床休息,吸氧,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肌内或静脉注射地塞 米松10mg,或肌内注射异丙嗪(非那根)25mg0中度反应:面色苍白、呕吐、 出
16、汗、气促、胸闷、眩晕、喉干痒;须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Omg或静脉点 滴氢化可的松50-100mg,同时吸氧I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对症处理。 重度反应: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心律不齐、心跳骤停。应立即测血压、 脉搏、呼吸、瞳孔对光反应,并立即组织有关科室抢救。此外,放射科应事先 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氧气吸人装置、吸引器、除颤器等。(三)X线造影检查方法X线造影检查方法很多,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超 声、CT、MR1、DSA、EPC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一些X线造影检查方法不再应 用。因此,在本书X线造影检查规范中,我们只列出了最常用的胆系造影、泌 尿系统造影、而X
17、线造影检查技术中的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将另辟一章叙述。(1)X线胆系造影的技术要点: 造影检杳方法: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T管造影、术中胆 道造影、静脉点滴胆道造影(DIC)、经皮穿刺胆道造影(PIC)、内镜逆行胆道造 影(ERCP)。在胆系造影检查的技术中,我们建议要在造影检查前进行胆囊平片 摄影。胆囊平片摄影临床意义:胆囊平片摄影检查,不仅是造影前的初步检查 方法,而且对一些胆囊疾患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的软组织肿块, 显示异常的气体形态,肝的大小,特别是阳性结石及钙化阴影。胆道系统的阳性 结石,约占各种结石的2 0% o这种含钙质的阳性结石,在造影片上反而容易 漏掉。此外
18、对Oddi括约肌松弛症、胆道结石穿孔合并肠梗阻等疾患,也有重要 的诊断价值。 胆囊不显影的意义:胆囊造影对检查慢性的胆道系统的疾患,有一定价 值,但对急性发作的病例则意义不大。胆囊不显影,说明对比剂无法进入胆囊 或浓度极低,可因下列原因而造成。如技术上无问题,97 %不显影的病例有 胆囊病变。此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未服药,剂量不足或服后呕吐,对比剂未 吸收。可因胃肠疾患如胃肠炎、腹泻、营养不良等。此时可改行静脉造影法;十 二指肠病人,胆囊本身正常,因十二指肠内酸度增高,而便Oddi括约肌松 弛,对比剂直接排到肠内,胆囊不充盈或充盈不佳;肝功能明显受损。如肝 硬变、萎缩等不能排泄,造影往往失败
19、。严重的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不能 收缩,陈旧胆汁长期淤积不能排出,对比剂无法进入;长期素食忌脂肪者, 胆囊为胆汁充盈状态,而对比剂无法进入;妊娠,腹压增高对比剂不易进入胆囊, 哺乳期对比剂易排入乳汁内;胆囊管因结石或肿瘤阻塞,严重糖尿病,先天无 胆囊,对比剂无法进入胆囊。(2) X线泌尿系统造影的技术要点X线检查的临床意义与方法:X线检查已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 方法之一。特别是X线机设备及造影技术的发展,为泌尿疾病的检查开辟了更 广阔的途径。X线检查对泌尿系的结石、结核、肿瘤及先天畸形的诊断有其特殊 的价值。但对于炎性病(如肾盂肾炎)和功能性病变帮助不大。泌尿系的X线检查分X线摄影检查
20、(平片)和造影检查两种。X线摄影 检查(平片)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但因其与周围组织缺乏对比,更多的诊断 还是依靠造影。X线摄影检杳(平片)最大的诊断价值在于确定有否泌尿系阳 性结石或病理性钙化。此外,在肠内容及积气排除情况下,摄影条件掌握很好 的立位及卧位对照的平片,还可以诊断肾下垂和先天畸形,这就可以免受造影的 痛苦。泌尿系X线检查方法有:X线摄影检查(平片);造影检查:静脉肾盂 造影、逆行造影、静脉点滴肾盂造影、肾穿刺造影、肾实质造影、腹膜后注气造 影、膀胱造影、尿道造影、肾动脉造影等。本书只收集了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 影和膀胱造影,其中静脉肾盂造影为技术规范的重点,静脉肾盂造影的技术选
21、择:肥胖体或下腹部大肿块,无法施加腹压者: 造影时的体位,可取头低30 0 o 5 min或8 min、lOmin拍第一片,或者采用 点滴静脉肾盂造影效果较好。导位肾:在照片质量好的平片上,可以做出诊断,明确诊断应做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的第一片,就应使用较大面积的胶片包括全尿路,以免漏掉异位的肾。 为了与游走肾鉴别,应取立位和卧位对照。合并肾:最常见为马蹄肾。合并肾多有位置变异,其在下腹或舐骨水平。 因此造影片的第一张就应使用较大面积的胶片。游走肾(肾下垂):摄影应取卧位和立体对照。立体腹压要解除,以示肾的 自然下垂位置。但要注意解除应是曝光前全部技术操作的最后一步,否则对比剂 下溢很快,而立
22、位下的肾盂显影不佳。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以静脉肾盂造影最可靠,因逆行造影可因导管插入 某一输尿管或肾盂而将另一个漏掉。解除腹压后的照片要设法使全尿路显影。关 键是掌握好曝光的时机,一般以解除腹压30s后曝光为宜。泌尿系结石:此病是泌尿系的常见病之一。形成结石的地方主要是肾盂和膀 胱。输尿管和尿道的结石是在其上器官形成后进入这两部分的。90%以上结石 为可吸收X线的盐类组成。故X线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9 5 %的阳性结石可以借平片诊断,它比造影更为有利。造影往往由于对比剂 的重叠而被漏掉。在右上腹出现结石或钙化阴影时,可取右侧位或多轴体位摄 影,以与胆石鉴别。肾石一般不超出
23、椎体前缘。肾盂、输尿管积水:尿路下端狭窄阻塞造成上端的积水,积水是症状不是病 种,其原因可以是结石、结核、输尿管先天狭窄或扭曲瘢痕挛缩等。必须做造影 检查,一般先做静脉肾盂造影,它可以观察肾功能,还可以与健侧比较。在 摄影技术上,严重的积水可以不加腹压,因下端狭窄、阻塞本身就起到了压迫 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积水的原因。因此,要求输尿管显影可取俯卧位摄 影,因输尿管比肾盂解剖位置靠前,对比剂可以流入输尿管而显影,或者采 取延迟照片方法,即病人可下床活动,推迟照片时间,以透视密切观察其显 示情况,当阻塞上段的输尿管充盈时拍片。严重的积水,逆行插管困难,可做 肾穿刺造影。肾结核:平片检查应作为常
24、规,以观察有否结核性钙化阴影,而且也能显 示不规则的肾外形及骨骼部分有否结核病变。肾轮廓内的大面积散在钙化灶,可 考虑为肾自截。对肾结核的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有利,它还可以了解肾功能情 况。肾肿瘤:肾的肿瘤多为恶性或转移瘤。肾肿瘤的X线检查以造影为主,包 括肾动脉造影。平片只是观察肾外形、位置、大小、腰大肌阴影的改变以及有无 肿瘤的钙化阴影。静脉肾盂造影可以推断肾功能,另外对一些肾盂显影良好的病 例,可给出解剖诊断。逆行造影,在分析肾盂肾盏的改变等解剖诊断上,具 有决定意义。肾动脉造影,对肾实质恶性肿瘤与囊肿有决定意义。摄影体位上 可加照侧位、斜位。膀胱肿瘤必须行膀胱造影。体位取正位及左右斜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科 检查 技术 操作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