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09春学期《心理测量学》第三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拓展资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师09春学期《心理测量学》第三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拓展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09春学期《心理测量学》第三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拓展资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师09春学期心理测量学第三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拓展资源服刑人员心理测量误差解析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治是教育改造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工作平 台。服刑人员心理测量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了解服刑人员的有效 工具。只有测量准确、有效,才能对症施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测量的误差 较大,误诊、错诊常使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不能发挥预期的效能。为此,笔者结 合工作实际,就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工作中存在误差的成因,进行初步解析。一、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工作自身的局限性由于服刑人员群体和测量目的的特殊性,致使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具有先天局 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试者的被动和强迫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
2、作, 特别强调咨患关系的建立。咨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直接 影响工作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咨询和矫治工作是在患者有着强烈的求诊愿望, 怀着信任诚恳的态度,迫切希望给予帮助的请求下启动的,是患者主动发起的。 而在监内大多数情况下却与之相反,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的主动权 基本上掌控在民警手中,尤其是对入监新犯、顽危犯、表现异常者等一般都要无 条件地接受心理测量。这些服刑人员难免会把心理测量当作一项强制性的任务, 很少主动配合。敷衍、抵触、逆向选择答案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服刑人员心理 测量的目的异化。心理测量的目的本在于发现心理异常、人格障碍、精神疾患等, 为治疗疾患、消除
3、障碍、康复健康服务。因而,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 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目前,监管安全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这致使一些监狱在 工作中,往往是一切为了监管安全、一切服务于监管安全、一切服从于监管安全, 视其为工作的指挥棒、硬任务和硬指标。服刑人员心理测量概莫能外,必须以监 管安全为中心,目的在于发现危险因素,寻找服刑人员自杀、脱逃、行凶、发生 重大案件和事故的蛛丝马迹,为监管安全服务。不可否认,心理测量具有为监管 安全服务的功能,但这不是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否则,服刑人员容易产生被偷 窥、利用的感觉,认为监狱的心理测量别有企图,有引我入毂的顾虑,这必然会 影响心理测量的准确性。三是保密性差。对
4、个人信息的保密既是心理测量的基本 原则要求,也是对服刑人员的人格的尊重,更是保护人权的现代法治理念的体现。 而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只能遵守相对保密的原则,如果发现危险性的心理倾向,就 必须向民警反馈。勿容置疑,这是必要的。关键是有些民警缺乏保密意识,在管 理和教育过程中有时会泄露测量结果。这样,服刑人员就会产生被欺骗和愚弄的 感觉。对心理测量失去信心。某监狱一年内对明尼苏打量表测量结果统计显示, 16对重复题,4对以上回答不一致的有16.82%, q分大于22的占27.5%, 1分大 于10的占7%, f分大于26的占8. 3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服刑人员对心理测 量的态度。不可置疑,克服服刑人
5、员心理测量工作的自身局限性,才能充分发挥心理矫 治工作在改造中的效能,达到提高改造质量的目标要求。为此,笔者认为:首先 要对服刑人员心理咨询或心理矫治工作重新定位。把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作为改 造服刑人员的新手段是不正确的,有悖于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的性质、要旨、功 能和规律。这是因为作为改造手段在心理咨询或心理矫治工作中,服刑人员与民 警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关系。这与咨患平等,助人自助 的医患关系水火不容。作为改造手段暗含着其运作机制的驱动力是权力,咨患关 系的发生是基于民警的法定义务和工作职责。不管服刑人员有无需要,是否愿意, 能否配合,民警都必须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以便履行
6、法定义务,完成工作任务。 作为改造手段,工作的资格和权限是法律规定和行政机关赋予的,显然民警要对 法律负责,对上级机关负责,能否真正对服刑人员负责显得并不重要,这与以患 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有霄壤之别。所以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不应作为改 造服刑人员的手段,而应是为服刑人员提供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技 能,为服刑人员提供帮助,提供服务的一项技术。其次,要明确服刑人员心理测 量的目的。服刑人员心理测量的主要目的不是去发现危险因素,也不是为民警管 理和改造服刑人员提供信息,更不是为发现事故苗头寻找蛛丝马迹,其最终目的 是为了服刑人员,使其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发现自己的心理异常,人格障
7、 碍,精神疾患,为自我调适或接受治疗服务。为此,要使服刑人员心理测量的目 的归位,真正为了服刑人员,帮助服刑人员,最终让服刑人员真正了解自己,反 省自己,调适自己,提高完善自己。最后,要提高基层民警的素质。在准确定位, 目的归位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基层民警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培训,使之充分认识 并自觉遵循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的规律和原则,积极配合心理咨询 与矫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二、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工具的制约心理测量首先要有一个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量表,并且要符合测量的目的,两 者不可或缺。目前,我们使用的量表多为国外编制或经我国修订的量表,常模的 确定都是以普通人群为基础。不
8、仅存在着难以完全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而且常 模团体取样的地域文化范围涵盖面有限,也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因此,用这些 量表来测试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时,因文化、地域、阶层的差异就会产生难以 估计的误差。即使由司法部编制,正在使用的个性分测验量表,实践证明也存在 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信度和效度很低,无效率平均25%左右;数据不准, 第六维度和信任感结果常为零;测谎分和统一性指标的题目太明显;有些问题太 抽象,许多服刑人员看不懂,不理解;选项只有是否两个简单判断,过于单一, 不便于准确程度的表达;在与其他量表测试结果的相互印证中常出现明显冲突 等。为此,一要选择适合服刑人员心理测量的量表,尽快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测量学 福师 09 学期 第三 测验 误差 及其 检验 拓展 资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