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爱的牺牲美欧亨利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 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 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 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 习钢琴。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 了。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2、。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 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 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 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 够!我想我可以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 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
3、可 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 真叫人佩服。”“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以卖掉一张。“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 寸。B.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 累。C左传公羊传毅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 的简。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朴质易懂,修养意 味较浓。3.根据
4、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 文献都叫“经”。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 经书也是一个原因。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 较“人性化” 了。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 初等教育的教科书。参考答案:1. C无中生有,原文说“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 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 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2.
5、B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 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正襟危坐地读,虽然 很庄重,但是也很累”应该是指“南北朝以前”。3. C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 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日: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 忿
6、,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 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 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 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 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 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 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
7、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缥细之中而 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 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站之上,颜色不 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 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 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惘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 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 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选自
8、史记,有 删改)K注U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惘 (juan):作愤恨之意。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保守:保卫、守住 缥继:累赘、牵累 烛:照、照耀 隙:隔阂,裂痕保守:保卫、守住 缥继:累赘、牵累 烛:照、照耀 隙:隔阂,裂痕分)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B.不耻身在缥维之中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D.欲归燕,已有隙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3分)聊城人或谗之燕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于齐久存,又一计也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 恐已降而后见 辱A.B.C.D.6、下列对原文有
9、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B.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C.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D.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7、翻译(10分):(1)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4分)(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3分) (3)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3分) 参考答案:4. B (“缘世”指牢狱。)C (与鲁连无关,是燕将的担心)5. D (燕将是因为读过信后感到进退两难、走投无路
10、才决定自杀的。)(1)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 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2)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参考译文:燕将攻克聊城,聊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燕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诛杀,就守住聊城, 不敢回(燕国)。齐国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们死了很多,却攻打不下聊城。鲁连就 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中,送给燕将。信上说: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 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如今您发泄一时的愤怒,不顾及燕王失去臣子,
11、是不忠诚 的;战死身亡而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敢的;功业失败而名声破灭,后 世不能称许您,是不明智的。如今(是抉择)死生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时刻),这样 的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和俗人一般见识。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如今秦国派出军队(援助齐 国),魏国不敢向东(进军);齐国与秦国连横的局面已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危急。况且 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战,您就不要再考虑了。现在楚魏两国的军队交替着从齐国撤退,而 燕国的救兵又没到。齐国全部的兵力对天下别无谋求,(您)如果还要据守已经围困了一 年多的聊城,我看您是办不到的。替您考虑,不如保全兵力用来答谢燕国
12、。对上辅佐国君 来统率群臣;对下奉养百姓并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事改变风俗,事业声名都可以建立 了。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志(不)也(可以)抛弃燕国并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齐 国吗?(齐国会)割裂土地予以分封,使您富贵得可以和陶、卫一样,世世代代称王,和 齐国长久并存,这也是一种办法。这两种方案,是显扬名声丰厚实惠的好主意,希望您仔 细地考虑从而审慎地选择其中一条。我还听说,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从前管仲不以身在牢狱为耻辱,却以天下不能太平为耻辱,不以未能随公子纠去死为耻 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显扬威名为耻辱,因此他虽然兼有(犯上、怕死、受辱)三重过 失
13、,却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的名声比天下任何人都高,而他的光辉照耀着邻国。 桓公使天下人朝拜,大会诸侯(时),曹刿凭借一把短剑,在坛上逼近桓公的心窝,脸色 不变,谈吐从容,多次战败所丢掉的土地一会儿工夫就收回来了,使天下震动,使诸侯吃 惊,使鲁国的威名在吴、越之上。像这二位志士,不是不顾全小的名节和廉耻,(而是) 认为一死了之,身亡名灭后,功业(就)不能建立,这不是聪明的做法。所以(他们)摒 弃一时的愤怒,树立终身的威名;放弃一时的愤怒,奠定世世代代的功业。所以这些业绩 和三王的功业争相流传,而名声和天地共存。希望您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行动吧!燕将看了鲁连的信,哭了好几天,犹豫着不能自断。想要回
14、归燕国,已经产生了嫌 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燕将) 长长地叹息说:“与其让别人杀死我,还不如自杀。”就自杀了。文言文阅读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日:“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 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心无可逃避者也。其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 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 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
15、六挫而退。其事 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难之后必有大I顿。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 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 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说知所渭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 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 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究1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堇,止,吾止也
16、;譬如平地,虽覆一堇,进,吾往也孟 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梁启超论毅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乘:呈现尝:尝试参伍:交错相杂A.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遥乘B.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C.其间风潮之或III威逆,常相参伍D,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突:突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7、。*A.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B.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也; C.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D.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3分)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4分)参考答案:1、D (突:突破)2、D (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目的关系。A、 “以”都是连词,表并列;B、“也”都是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C、“于”都 是介词,起引出对象的作用。)3、(3分)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无可逃避的。(“虽 而”占1分,”或或”占1分,句意1分
18、)(4分)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并且老天 爷也有宠于他。(“徒”占1分,“殆”占1分,“彼”占1分,句意1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谖显谟阁待制父子皆 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 知庐州。时倔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碧栅,专为固圉计。淮西转运 判官邓友龙潜于倔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倔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 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 取计,非所敢知。”倔胄得书不乐,乃
19、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吴曦据蜀反,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 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 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未几,除华 文阁学士、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 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 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n 廷于蜀事多所
20、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 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 注:圉:读“yU”,养马的地方。摇足:动脚。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师璟/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 宦仕州县/B.父师谖/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 宦仕州县/C.父师谖/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 仕州县/D.父师谖/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
21、补 官仕州县/.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进士,指考中进士。“进士”是科举时代对殿试考取之人的称谓。7 .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机构;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C.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D.赠,文中指追赠,指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此处指授予官职。8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文绍节敢于直言,反对随意用兵。任庐州知州时,和准备用兵的韩倔胄意见相左, 致力于防御,为此受到韩僻胄的指责,但他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己见。8 .宇文绍节善于知人,竭力举荐安丙。他向用事者举荐安丙,认
22、为安丙必能平定吴曦叛 乱,安丙果然不负众望;后又举荐安丙宣抚四川,并担保其不会谋反。C.宇文绍节处事果断,大胆为民除害。他先是把肆意杀戮、抢劫的高悦召置帐前,后又 接受人们的控告,杖杀放纵部下为盗的高悦,此举深受军民热烈欢迎。D.宇文绍节深受器重,死后备极哀荣。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曾任宝谟阁待制、庐州 知州、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官职;死时皇上为之改变朝会宴享的日期,并予赠谥。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参考答案:6. D 7. C 8. B9. (1)大臣采纳他的建议,派遣安丙所亲近的人用
23、帛书传达皇上旨意,安丙最终诛杀了 吴曦。(2)朝廷对蜀地之事大多咨询他,宇文绍节考虑清楚后再回答,所有事情都通晓知悉。【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 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中“以使北”是“死”的 状语,“以使北死”的意思是,因为出使北方而死,因而“父子皆以使北死”之间不能断 开,据此排除A、B两项。“命”在句中是动词,“命令”“让”的意思,“之”才是 “愍”的宾语,据此排除B、C两项。综合上述,故选D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 学常
24、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 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 一”说法错误,“甲”是天干,“午”是地支。故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 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 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 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又举荐安丙宣抚四川”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荥阳 第二 高级中学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