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氢能产业安全管理体系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氢能产业安全管理体系行动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善氢能产业安全管理体系行动计划一、完善氢能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氢能全产业链环节安全监 管,强化氢能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 安全监管责任。推动氢能安全相关标准实施,强化标准实施过程的监 督。建设氢能产品安全检测机制,提升产品安全应用水平。强化氢能 利用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建设项目安全运营监管平台,全面推 行项目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 平。建立氢能项目应急处理体系,完善应急处理措施,提升处理各类 紧急情况能力。二、着力强链补链,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以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目标,聚焦省内氢能产业优
2、势环节和短板,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优链行动促进氢能全产业链健 康发展。加强对氢能企业的金融政策扶持,加快建设氢能产业集群, 打造上下游联动、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体系。(一)积极培育本地潜力企业围绕省内制氢和氢燃料电池整车产业良好基础条件,重点培育技 术成熟、发展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相关产业链环节 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省内工程机械行业氢动力化有望形成新增长点。双碳背景下,工 程机械行业动力电气化、氢能化转型势在必行。随着省内龙头企业加 大氢动力工程机械尤其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力度,凭借我省世界 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优势,将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
3、点,带动产业 实现二次腾飞。同时,我省氢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氢能关键核心技 术不成熟。关键核心技术、部分关键材料及零部件仍有待突破。二是 氢能利用成本高。氢能项目经济性普遍较差,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 限制了氢能全面推广应用。三是氢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加氢站等设 施建设进展较慢。四是氢能行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各环节安全管理 机制尚不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难以适应氢能产业的快速发 展。参考资料: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环节和品牌产品。鼓励省内研发实力、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新 能源装备企业、新材料企业拓展氢能相关业务,加快布局氢能领域, 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鼓励氢能创新型企业
4、发展,支持企业争 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支持氢能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发展,提高省 内相关产品自给力,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推动全省各市州形成氢能产 业链供应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积极引导省内氢能产业上下 游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形成上下游联动、全产业链提升的局面。(二)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聚焦省内氢能产业链中电堆、双极板、催化剂、空气压缩机等缺 失薄弱环节,引进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国内外相关优质企业,增强氢 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通过开展示范应用开拓市场空间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行的方式,重点引进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 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等领域优质企业,补足省内氢燃料电池整车产业发 展缺少氢能动
5、力核心的短板。积极引进储氢、加氢站装备制造、燃料 电池热电联供、氢能工程机械配套等领域优质企业和技术,推动形成 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三)实现氢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各市州氢能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特色,高水平、高标准打造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园区。优 先在长沙经开区、湖南城陵矶新港区、株洲高新区等园区打造省级氢 能产业样板园区,后续拓展至发展势头好、发展潜力足的其他市州。 充分发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园区间的协同 配套发展,积极引导氢能产业发展要素在园区聚集,吸引国内外氢能 优势企业到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研发基地,完善和延伸氢能特色产业 链。
6、(四)培育壮大氢能工程机械产业1、优先支持氢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发展重点从产品应用推广和技术研发两方面,支持省内积极向氢能拓 展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良性发展,不断增强我省在氢能工程机械领域 的影响力。产品应用推广方面,重点解决氢能工程机械应用场景缺乏、 购置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技术研发方面,重点解决氢能技术前期研 发力量分散、投入成本过高等问题。2、积极发展氢能工程机械相关配套产业支持龙头企业与省内相关配套企业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共建示范 项目等形式开展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 断完善省内氢能工程机械配套产业。3、大力引进氢燃料电池等优质配套企业针对我省工程机械产业链四肢(液压
7、、电控)强、心脏(燃油发 动机)靠外购的特点,重点引进氢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补足省内工程 机械的氢能核心,完善省内氢能工程机械产业链,提升我省氢能工程 机械产业竞争力。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导调控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对 照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组织 协同,形成发展合力,细化政策举措,推进规划实施。加强对规划执 行情况的跟踪评估,科学研判氢能产业发展态势,适时调整相关目标 及任务,切实增强规划实施效果。加强对产业重大政策、发展战略、 关键目标、重点任务和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统筹指导,协调解 决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8、二)加大政策支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立足我省 社会经济基础和氢能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围绕财税、金融、投融资、 用地、人才等方面,创新政策方式,丰富政策手段。加强对提升氢能 应用安全性和经济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推动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和安全技术协同发展。加强氢能产业培育期对示范应用项目的支持, 加速氢能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将符合条件的氢能产业项目纳入省重 点项目。鼓励各市州在重点领域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加氢站建设运营 管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方面先行先试。(三)深化产业合作适时组建全省氢能产业联盟,为省内氢能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形成上下游企业联动、协同发展局面。
9、依托省内价廉量足的工业副产 氢资源,积极谋求与广东、川渝等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多 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企业合资合作与技术引进,弥补氢能产业自 身短板与技术不足,促进氢能产业长远发展。(四)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媒体、网络、讲座等方式做好 氢能科普,提升全社会对氢能产业的认知水平。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 氢能论坛、会展、峰会等活动,提升湖南氢能产业知名度,吸引省外 企业、专业人才来湘助力氢能产业发展。四、着力示范引领,推动氢能多元领域应用在氢能产业发展培育期,充分发挥示范应用的引领作用,积极开 展氢能示范城市建设,争取氢能交通、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领域国家级 氢能应用示范项
10、目落地湖南,着力研究合理的氢能产业发展商业化模 式,积极探索拓展氢能多元化发展空间。(一)重点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充分发挥氢燃料电池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等优势,优先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固定路线、长途运输、高载重等特殊场景的应用示范, 与纯电动汽车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加速交通领域碳减排进程。 立足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等因素,合理布局氢燃料 电池交通工具示范应用项目,重点在港口、物流、环卫、工业园区、 公共交通、旅游景区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适时开展 氢燃料电池在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积极探索氢能在交 通领域的商业化路径,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氢燃料电池汽
11、车购置和 运营补贴政策,不断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市场应用规模。(二)有序开展氢能在储能发电领域示范应用充分发挥氢储能技术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受地形影响小的 优势,结合省内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特性,适时开展氢能在 可再生能源消纳、跨长周期电力调峰等场景的示范应用。积极探索可 再生能源发电与氢储能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逐步实现氢储能与 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现有电力系统储能体系的有机融合,为构建 以新能源占比逐渐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储能调节支撑。充分 利用氢燃料电池发电和热电联供技术效率高、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等优势,针对绿色建筑、产业园区、港口等场景用能用热需求,结合 氢能技
12、术发展趋势,在省内适时开展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 示范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氢燃料电池供热发电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 转型。(三)积极探索氢能在工业领域示范应用积极探索氢能在工业原料和热源替代领域的技术创新,随着可再 生能源制氢成本的不断下降,积极探索绿氢在钢铁、冶金、水泥等高 耗能行业作为高品质原料和热源方面的应用,逐渐扩大清洁低碳氢能 对化石能源的工业应用替代规模,减少由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二氧化 碳排放,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四)氢能示范应用1、交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优先实现氢燃料汽车在公务车、公交车、环卫车、景区观光车等 公用领域的示范应用。重点开展区域交通示范应用。公共交通方面,
13、 在长沙、岳阳、株洲等氢能发展先行城市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 应用;在物流方面,依托长沙、岳阳、怀化等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城市建设,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应用;在工业园区方面,率先 实现钢铁冶金等重工业厂区高载重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在港口 方面,支持岳阳城陵矶港开展氢动力轨道吊车及氢燃料电池叉车、牵 引车示范应用;适时在洞庭湖、湘江区域开展氢燃料电池船舶示范应 用,探索开展氢动湘江示范工程;依托京广、长张、沪昆高速公路开 展氢能城际交通示范应用,创新开展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应用; 依托湘江新区技术基础,探索车联网、智能驾驶、大数据等技术在氢 燃料汽车上的综合应用,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
14、综合管理平台,提升示 范车辆的安全系数、调度水平和运营效率,抢占氢燃料汽车综合管理 技术高地。2、储能发电氢能示范应用优先在长沙、岳阳、株洲等氢气需求量较大的先行城市,探索开 展谷电时段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加氢示范工程。适时推动在湘南、 湘西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好的地区,探索开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 氢+氢储能示范工程,研究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氢储能相结合的一 体化应用模式。鼓励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区域附近建设氢能发电站,推 动氢气的就近使用,降低氢气运输带来的成本问题,远期将湘南、湘 西打造成可再生能源制氢+发电基地。鼓励新建和改造的通信基站、数 据中心等工程中,优先采购氢燃料电池作为应急备
15、用电源,并逐步向 金融、医院、学校等领域渗透。在有条件的增量配电改革和综合能源 服务试点地区,通过多能互补和智慧微网技术,开展氢燃料电池热电 联供示范应用。3、工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综合考虑氢能替代技术发展、氢气使用成本、冶金水泥等行业市 场环境等因素,适时开展氢还原代替碳还原的技术示范。探索开展可 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氢能冶金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适时开展 以氢代煤的水泥熟料煨烧技术示范项目,推动冶金、水泥行业低碳转 型。五、机遇与挑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产业迎来新变局。氢能作为一种高效的 清洁能源,其技术开发和应用是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和交通、 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国家 对氢能研发和应用的政策支持持续加力,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对氢能 的技术攻关不断加强,氢能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 车道。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中游储 运和加氢,下游包括交通运输、工业、建筑、电力等应用。国内氢能 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导入期,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有望成为市场规模 化应用的突破口。然而,燃料电池产品总体功率密度较低,关键材料 设备有待进一步突破,氢能产业发展格局仍在形成和调整之中,我省 有一定突破空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