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教学改变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医学教学改变思路.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输血医学教学改变思路1临床医学生输血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输血医学的历史从1900年发现A BO血型系统至今,已有100多 年历史,输血作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有效措施,挽救无数生命, 并保证了许多其他治疗的安全实施.然而,血液本身是很复杂的, 恰当使用可能起死回生,达到与其他治疗无喻论比的功效;不必 要和不恰当的应用则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面临到临床工作的机会,在校学习 期间应掌握输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血液 成分的性质、用法、应用指征、输血风险等内容,按输血原 则,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出发来考虑血液各成分制品的应 用,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科学合
2、理、安全有效打下坚实基础。2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教学的现状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下,输血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设置在外科学 中,一是授课时数少,一般为23学时,且内容较简单,局限 于外科输血部分,学生系统学习输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少,以至到临床后不熟悉输血工作,达不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输血要求。二是临床医学生对输血医学课程不够重视。一份输 血方面基本知识的调研结果显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在职医师 和医学院校对自评分评估太高,与实际了解程度间存在一定差距 (P0 . 0 0 1) o这一差距也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对临床输血疗法 不能正确使用,从而影响临床输血的疗效2。三是教学形式单 一。目前教学形式
3、仅局限于课堂授课,未安排临床实习或见习内 容,对输血的掌握程度不够,以致到临床后盲目,不能适应现代临 床输血的要求。力3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教学内容建议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的教学应当结合其专业特点,教学内容 与形式应当适应临床输血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力3o 1扎实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输血教学时数和内容少,不适应临床要求,应 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基 本理论知识应包括血型免疫学知识,例如ABO、Rh血型、血 型相容性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和HLA抗体的意义等,输 入血型不相合的血液可发生致死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L A血型系 统在临床输
4、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多次输血病人, 很容易产生HLA抗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无效.基本知 识应包括各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保存温度,容量、临床适应证 等。例如冷沉淀(Cryo) ,1单位由2 0 0ml全血制备,含有VIII 因子8 0 -100单位、纤维蛋白原约2 50mg,血浆20m 1 ,容量 约2 0 3 0ml,应在一20以下保存。适用:甲型血友 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与受血者ABO 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对乙型血友病却没有治疗效果.而基本技能 主要为输血方法、血液成分制品的合理应用和输血反应的防治 等。3. 2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用血,强化输血安全与责任意识
5、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合理用血的概念是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仅 用以治疗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不能用 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3 .临床医师在临床医疗中 是血液使用的决策者,在考虑输血治疗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依 据。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如输血时凭借经验红细胞与血浆随意搭配、等量输注, 过度输血、血浆用于扩容、补充蛋白、提高免疫力等。甚至有 个别医师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2 00400m 1血保病人 “平安”。临床输血不合理使用不仅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同时 也带来潜在的风险。3. 2.1重点突出科学、合理输血内容临床医学生在掌握了输血 基础知
6、识后,应进一步运用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患者在血液状态 发生改变后的病理生理,患者真正需要什么,是否有替代途 径,什么时机补充,补充多少,是否有明确的证据,输血后效果如 何.例如对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首选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容,尽快 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如果使用不合 理,仅仅补充等量的全血或红细胞,组织间液则减少了 2 8%,死 亡率高达7 0%;又如在围手术期不恰当的输异体血患者,其术 后感染率是输自体血或不输血患者的36倍,且感染率随输血 量的增加而增加40现已明确围手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有 抑制作用,而去白细胞输血则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倡导在保证 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
7、应尽量不输或少输血,对确需输 血的患者应恰当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j3. 2.2重视输血后疗效评估当前输血医学教学中基本没有输血 后疗效评估的内容,而临床上却很重要。例如血小板输注的疗 效观察;许多因素可影响浓缩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如:(1)预防性输注以实验室指标为主,检查、确认其是否会产生血 小板减少性出血,并检测循环血小板计数,观察浓缩血小板输注 后是否达到治疗效果.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常用指标是:输后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MPI、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5.一般 情况下以体表面积为参数的CCI较为准确。(2)治疗性血小板输 注主要观察出血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因此需要对血小板输注 效果进
8、行正确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适当对 策。可通过血小板配型、大剂量IVIG的应用、血浆置换、免疫 抑制剂、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等措施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疗 效。建立疗效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输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 输血疗效,而且也能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3o 2. 3强 化输血安全和责任意识。面对日益严峻的血液资源和安全形 势,应当在教学中对临床医学生安全输血观念教育,使学生认 识到“输血可以救命,但也同样可以致命”,并在临床中不断加深 对“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病人,输合适的血液”的理解。培养学 生输血安全和责任意识nj3. 3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力输血医学是一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
9、学中应注重理论和的结 合.发挥典型病例分析作用在输血医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上 的知识很抽象,在教学中发挥典型病例分析的作用会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位急性创伤失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则,应 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及休克情况,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当失血 量20%血容量只要补充足够的晶体液而不必输血。当失血量2 0 %, Hb70g/L时常需要输血。当大量输血时应注意稀释性血 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以及低体温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 降低导致稀释性凝血障碍,此时应急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当血小 板50X109/L伴微血管出血时应输血小板;PT或APTT正常对 照1. 5倍时,应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 将典型病例先进行课堂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实际应用的能 力,以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学与致用.力30 3.2增设输血实习和见习课程有必要对临床医学生增设输血 实习和见习课程来熟悉输血工作。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学 生到附属医院输血科或血库见习,增加感性认识;临床实习时 安排12周时间到输血科或血库轮转。通过理论和紧密结合, 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1阅读次数:人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