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6课第02篇为了忘却的记念.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6课第02篇为了忘却的记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6课第02篇为了忘却的记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6课鲁迅散文两篇第02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学习导引1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方孝孺的“迂”跟柔石的“迂” 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区别之处?共同点:威武不屈、舍生取义、正直耿介的阳刚之气。不同处:方孝孺为争议皇位归属之事而被灭十族,实为“迂”;而柔石之“迂二是指其善良忠厚、纯朴磊落的品质。2 .为了忘却的记念共五节,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 概括。第一节: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二节:回忆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O第三节: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第四节:写柔石等五位“左联”青年作家被捕和遇害的经 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 扬。第五节: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
2、情,表达了对反动派 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课文结构分析一、“记念”什么:五个青年作家二、怎样“记念与白莽的交往;与柔石的交往;柔石与本文写人记事内容丰富。所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人; 不是一件事,一个场面,而是许多片断的、零散琐细的事情。但 是文章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首先,作者把自己和五位烈士的交往、接触和悼念作为线 索,把本来散乱、孤立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文章第一部分写白养;第二部分写柔石;第三部分写白莽与 柔石一同被捕;第四部分写五位烈士被捕经过、狱中情况及遇害 消息,以写柔石为主;第五部分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并指出烈 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作者与五位烈士的关系这条线索
3、贯穿五个部 分的始终。其次,各部分之间又有巧妙的过渡和衔接。如第一部分写作者送书给白莽,补叙是托柔石送去的,引出 第二部分写柔石,又由柔石的介绍引出冯铿。第三部分又一次写 托柔石送书给白莽,再由书“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转入 第四部分,写他们一同被捕和遇害的情况,再补写李伟森、胡也 频二人。文章前后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脉络清 晰。.最后,文章的第五部分运用反复手法来强调和深化主题,并 与第一部分的开头遥相呼应,使全篇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2.(把握文中情感,赏析抒情技巧)贯穿全文的主要情感是什么?本文是如何表现强烈的抒情色彩的?情感:崇敬、赞美,哀悼、悲愤。文章记叙柔石的仁迂宽厚、任
4、劳任怨,一句“无论从旧道 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 来”,崇敬、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一个深夜里我在悲愤中 沉静下去了 一段,字字沉重,感情浓烈;“我沉重的感”表明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文章中这些感情的火花交相辉映,融汇成一团悲愤的烈焰,忧愤深广,哀切动人。(2)这篇文章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文章记叙、议论与抒情结合,处处凝集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 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如第一部分作者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在朴素的记叙文字 中,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而作者在忆及送白莽 的两本彼得斐的集子被没收时,又通过“明珠投暗”“岂不冤 枉”的简
5、短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又如第四部分在记叙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一同遇难,柔石身 上中了十弹之后的两段文字,更是充溢着作者的满腔悲愤之情, 特别是那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 凝聚。课时练习:完成第45页配套练习。对比阅读任务一比较两文在情感表达、抒情风格方面的异同1 .(比较两文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记念刘和珍君(以下简称记)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以下简称为在情感 表达方面有何异同?同:就情感而言,都是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中国的青年,对 反动统治阶级屠杀革命青年的暴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革命青 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行了热情的歌颂,爱和愤交织贯 穿全文始终。其中,记
6、以痛斥反动派、悼念烈士的悲愤感情为线索, 赞扬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揭露了帝 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阴险无耻。为通过回忆作者与白莽、柔石 等人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五个青年作家纯朴、善良、追求光明与 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缅怀和悲痛之情,也 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 黑暗腐朽,表达了对 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行径的无比愤恨之情。异:就情感而言,记情感复杂,五味杂陈,除了悲愤, 还有省和恨。省,即反省。恨,即遗恨。鲁迅先生的记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深深的自我反省之 情。作者多次写道:“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但是, 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又给人暂得
7、偷生她不是苟活到现 在的我的学生”“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作者说自己“只能如此而已”,只能写些纪念的文字来纪念刘和珍,除此别 无他法,把自己的无能 无奈暴露在读者面前。鲁迅先生的自我 反思、自我反省几近于残酷。他说自己是“偷生”者,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相比于刘和珍,他认为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偷生 者”与“苟活者”,这是多么无情的自我反省、自我剖析啊!鲁 迅的伟大从某种程度上讲,与他深刻的自我反省 自我剖析的精 神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一生最大的遗恨就是国人的麻木、愚昧和不觉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对不觉醒的国民的双重感 情。在记中,作者同样写了恨:“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维持着这似
8、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 头” “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 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 子”“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 的”。作者在文中反复地提及各种各样的人:庸人、中国人、无 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在这些人当中,就有麻木、愚昧 和不觉醒的国民。作者对这些人怀有深深的遗恨。这些国民虽然 没有参与谋杀,没有制造谣言,但正是由于他们过于麻木、愚昧 和不觉醒,过于健忘,过于软弱,杀人者才更加穷凶极恶、肆无 忌惮。假如国民都觉醒了,都起来和杀人者进行殊死的斗争,那 么,杀人者还敢这么穷凶极恶、肆无忌惮吗?
9、假如国民都觉醒 了,人间还会有“非人间”的现象吗?假如国民都觉醒了,革命 青年的血还会白流吗?可令人遗恨的是:依然是非人间,依然是似人非人的世界,街市依旧太平,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对 和珍君不同于以往的纪念文,这是一篇抒写复杂情感的纪念 文。此,作者深深怀恨,恨意U1溢横流。总之,鲁迅先生的记念刘2 .(比较两文抒情风格的不同之处)记和为这两篇文 章的抒情风格有何不同?记抒情激越,酣畅淋漓;为抒情深沉,曲折含蓄。记全文始终围绕着“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实在无话可说” “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有什么话 可说呢”“我说不出话”这一抒情线索,抒情激越,酣畅淋 漓,既有无穷的哀思,又有不尽的揭
10、露。记的前两节文字反复讲写作的愿望。程君请作者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以想 见,作者想写记的时间早于开追悼会之前,其动机不是仅限 于“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而是作者和刘和珍既是 师生,又是同志,对于她的死,作者感到特别悲痛。所以认为写 一篇悼念她的文章,无论对于生者还是死者都是有必要的。这种 悲痛的感情到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时又进了一层。第二节由写哀痛的心情转入写对现实的感慨,其中两次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进一步点出纪念性的文章不仅在于 表达悲痛之情,更在于鼓励人们继续战斗。前一句“我也早觉得 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与第一节的文字相同,感情却
11、进了一 层,着重说明活着的人应为摧毁这“似人非人”的黑暗世界而继 续战斗;后一句“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着重说明离“三 一八”惨案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作者想要告诫那些无所作为、 不思反抗的庸人们:不能苟且偷生,忘却这笔血债。文章从“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到“实在无话可 说”,再到“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在反复地说明写作愿望的 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心中蕴藏着的无限的哀痛与悲愤。在回忆了 “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君后,全文的悲愤之情又在下面几句话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惨象,已 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12、沉默 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J“不在就在”是选择句式,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 性。这句话似乎只是在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但联系前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 鲜血”和全篇中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精神来看,这句话实际上是 强调“在沉默中爆发”的必然性。这种革命战斗精神的爆发是以不能“在沉默中灭亡”,即与 黑暗的旧世界势不两立的决心为基础的。因此,这句话是在向人 们发出号召,指出了革命者应选择的道路只有与反动派斗争 到底才能消灭这“默无声息”的“沉默”。全句以高度激昂的悲愤,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表现了和 反动派势不两立、要为彻底摧毁旧世界而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
13、。文中对军阀当局的揭露也是锋利的:“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 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 如是之从容。”“呜呼,我说不出话”,这“说不出话”并不是无 话可说,而是传达出作者的无限悲哀和无比沉痛。记是鲁迅在思想的转变期创作的,其间,进化论和阶级 论两种思想消长起伏。由于1926年是鲁迅思想转变期的末期, 所以在记中已经几乎看不出进化论的思想,更多的是鲁迅对 反动派当局的仇恨。但此时的鲁迅毕竟还未完成从进化论到阶级 论这一思想的转变,所以文中尽管表现了对未来热切的希望,但 对未来的认识是朦胧的、不具体的,只是“依稀看见微茫的希 望为文中的抒情并没有借助过多的感叹词,而是在朴
14、实的记叙中抒发感情,虽然没有记中抒发得激烈,但要深沉 得多。1930年以后,作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鲁迅已经能 够纯熟地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各 种问题了。写于1933年的为即为明证。长期的革命斗争使他对反动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革命道 路的曲折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因此,他能一改过去的激越而冷 静地面对黑暗的现实,化悲愤为力量,满怀信心,以坚忍不拔的 意志投身于摧毁旧世界的战斗之中。文章并没有借助过多的感叹词来抒情,而是在朴实的记叙中 抒发感情,虽然没有记中抒发得激烈,但要深沉得多。如写五个青年作家遇害之后,“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者也许是不,或
15、不屑载这件事”这里的“不敢”“不愿”“不屑”三个词,既概括了当时的报纸在白色恐怖下的不同态 度,又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再如:“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 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柔石 的牵挂、惦念之情。当得知烈士们被害的消息时,文中只用了“原来如此!”这短短的一行字来表达作者愤怒的感情:反 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政府 竞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这句话中的感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 怒和震惊,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慨、仇恨和对死者 的思念之情。这种感情的传达,与记中“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 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06 02 为了 忘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