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
《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来源】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第I题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昙花的线条错落流动,不似玫瑰之类的 。昙花是自由的,她是以 一种开放的动态展示自己。香气在空气中间流动,的异香是昙花的信 号,她 一切干扰,拒绝一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 环绕的场。A.墨守成规沁人心脾摒弃B.中规中矩沁人心脾屏蔽C.中规中矩心旷神怡屏蔽D.墨守成规心旷神怡据弃2、【来源】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第2题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
2、处的日子里,除了上课忙作业,似乎没有其它的感觉。 , , , , , o回过身再看一眼那熟悉不过的校门,真想喊出一个词“谢谢”!这一刹那感觉到歌词写得真好这时候我们就会非常留恋逝去的岁月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变化有一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其实一切都在不停改变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王力宏的一句“你我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现在猛然要告别这个苦熬了三年的校园A.B. C.D.者。我注意到目前中国已经有少数学者正在努力使中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称,但就中国古典诗 歌而言,尚无人意识到使之获得现代阐释和现代复述的必要性,而这项工作在其他国家却始终在 进行着。现代诗人并非一概悬置了古典传统,现代学者也
3、并非全然没有对古典传统加以重释与复述, 但是这段话仍然具有十足的警醒意义,因为绝大部分诗人并不曾有意地或有效地去汲取传统的营 养,学者们对传统的刷新与激活工作也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本书正是试图以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诗,仿佛借另一个方向打过来的光,来 烛照我们熟悉的传统诗词,以期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因素、一组联系和一个序列。不过,问题是 我选择的角度叫作“现代性”。(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家高阳对叶嘉莹女士采用西方现代文评解释中国古典诗词的做法不置可否。B.本文作者认为魏晋名士种种出位的举动,不排除作秀成分,属于“亦欲作达”。C.学者熊秉明联系西方现代抽象艺术
4、探讨中国书法艺术本质特征,令人耳目一新。D.诗人西川注意到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学者正在努力使中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中的两个比喻,都涉及到作者想要阐述的两个重要概念:西方现代性和中国占典 诗。B.自中国新诗发初至今,传统对于新诗写作的意义一直处于悬空状态的责任既在诗人,也在学 者。C.努力使本国传统思想获得现代阐释和现代复述并明确其必要性的工作,其他国家始终在进行 着。I).文章结尾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明确了本书的写作目的:用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来透视中国古典 诗。(3)从“现代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
5、7、【来源】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第10题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曾庆存:“我还没有登顶”邱晨辉即便是站在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85岁高龄的曾庆存,还是那个在科学高峰面前保持谦 卑、依旧不愿停下探索脚步的“攀登者”。1月1。口,当这位满头银丝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国家 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他和黄旭华,以及此前的屠呦呦、袁 降平、于敏等科学家一起,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终身荣誉行列。那一刻,第一次听说曾庆存的人,被这个名字背后一连串的科技成果、诸多头衔以及传奇经 历所惊叹一一曾庆存首创了 “半隐式差分
6、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 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一些原创性成果还被国际学者评价为“气象学理论化极重要的 篇章” “构筑气象力学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他本人也被国际气象学界公认为“数值天气预报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他的学术生涯也颇为传奇:1978年,43岁的曾庆存还是中国科学院名助理研究员,但转眼 就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两年后,45岁的他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 土之一。曾庆存亲手书写长达80万字的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30万字的大气红外遥感 原理等大部头,让他“著作等身”;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五项中国科学
7、院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以及一项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一一国际气象组织奖等奖项,则让他“荣誉等身”。如今,再到他摘下这一次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有人说,“曾先生可算是登顶了吧!”曾庆存 却不止一次地说,还没有登顶,还没有登顶。对于这样的说法,和曾庆存共事多年的同事、学生一点也不意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 所研究员赵思雄说,“曾先生对于科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到现在,他那句饿着肚子推公 式,越推越新鲜都让身边的人记忆犹新。”曾庆存是广东农家穷孩子出身。按照他的描述:小时候家贫如洗,拍壁无尘。双亲带着他和 哥哥曾庆丰一一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力耕堤亩,每日往返于田间和学堂。小学三年级 期末,老师给曾庆存
8、写下了 “天资聪颖,少年老成”的评语。小学没毕业,弟兄俩便参加了百里 挑一的“跳考”,直接进入中学读书。后来,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当该系安排一部分学生主修气象学专业时,他当即服从 安排。“那一年,一场晚霜把河南40%的小麦冻死了,我挨过饿,深有体会。如果能提前预判天 气,还会这样吗? ”从此,他走上大气科学的研究之路。说起天气预报,人类最初是“凭经验”,比如古人看云识天一一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到了 2()世纪,科学家发明和应用了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气象学由此进入“科学时代”。后 来,有科学家提出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这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中最难的,就是原始方程的算法。拿计算方面
9、来说,原始方程 包含需要计算的大气物理变量很多,例如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等,在当时的计算条 件下,要想“追上天气变化的速度”将其计算出来,实现真正的“预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曾庆存苦读冥思,反复试验,几经失败,终于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想出了用不 同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过程的方法,一试成功。他提出的,正是著名的“半隐式差分法”。那时,这个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想到,他做出的这个成果,后来会成为一个划时代的 产物一一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用于天气预报,至今仍在沿 用。此后,曾庆存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高峰的攀登之旅:踏足全新的气象卫星领域,提出“
10、最佳信 息层”和反演方法,提出人工调控自然环境的理论方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控调度实用 研究(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对曾庆存人生经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庆存小学没毕业就“跳考”,直接进入中学读书。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服从安排主修气 象学专业。B.曾庆存20多岁就首创了 “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了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该成果至今 仍被沿用。C.曾庆存43岁时还是中国科学院的助理研究员,但两年后,他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 学部委员。D.曾庆存先生85岁高龄时,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终身荣誉 行列。(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11、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了曾庆存先生的科技成果、诸多头衔,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其传奇经历,使传主形象 更加丰满厚重。B.人类最初是“凭经验”来预报天气,进而依靠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后来用原始方程直接 进行天气预报。C.曾庆存一开始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在几经失 败后终于成功。D.曾庆存先生著作等身,荣誉等身,是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但却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一直努力攀登。(3)曾庆存先生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8、【来源】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第11题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
1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收官是围棋用语,指双方经过中盘的战斗,地盘及死活已经大致确定之后,进入到竞逐边界 的最后阶段。围棋对局至收官阶段,争夺范围虽已趋狭小,但每看棋所得路数多寡,明显有别, 如缓急先后次序失当,则会致胜败逆转。棋如此,人生亦然。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D;5、【答案】(1)B;B;(3)娄谅向来豪迈,从此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是扫地这样的小事情,也一定亲自去做,而不 要求童仆去做,于是成为康斋的入室弟子。(后来)宁庶人谋反,先生的后代都被逮捕,流传下来的文章就散失了,而以娄先生为宗的 人,又被陈石斋,胡敬斋贬退。
13、(4)有钻研精神;读书勤奋;博览群书,学以致用;不因循守旧,有自己的创见。6、【答案】(1)作者选取了 “篱菊”“塞鸿”“连霞”等典型意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感;动 静结合,篱菊覆水是静景,飞鸿飞远是动景;借景抒情,借助篱笆里已经凋零的菊花、塞外远逝 的飞鸿等初冬的萧瑟之景,为卜.文表达作者的寂寥之情做铺垫。(2) “独试新炉自煮茶”,独自煮茶、品茶过小雪节气的孤独、寂寥;“斑驳轻霜鬓上加,双鬓 有了像霜一样的白发,年华老去的感慨;“莫将诗句祝苍华”,即使想苍华祈祷,时光还是会流 走的无可奈何。7、【答案】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9、【答案】梦啼妆泪红阑干;10、10、
14、【答案】骊山北构而西折;11、【答案】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2、【答案】衣冠简朴古风存;13、13、【答案】切问而近思;14、【答案】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15、【答案】(1)B;(2)借鸠鹏刻画邵秉义的外在形象一干瘦、挺直脖子;邵秉义以鸠鹤自居,突出他水性好,捕 鱼技能高超;邵秉义和鸿楣的亲密关系,表明他对传统水上生活方式喜爱;邵乘义模仿鸿 赭,表明他的生活同船、运河密不可分。生命与传统船家文化融为一体。(3)对具有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船民的礼赞;对坚守传统船家文化精神的赞颂;对环境问题的 关注和忧虑;对跑船行业成为夕阳产业的不舍与无奈;对新兴产业冲击传统行业的矛盾和纠 结:对传统船家文化逐渐式微
15、的迷惘和担忧。16、【答案】(1)A;B;(3)用另一种眼光或角度来重新省视古典诗,可以别有会心;立足于现代诗学而加以新的解 释,将使疏离的传统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现代诗人汲取传 统的营养,学者对传统进行刷新与激活,能使中国新诗放射出光芒;用西方现代诗学的观点去 透视中国古典诗,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因素,联系和序列。17、【答案】C;C;(3)敬畏科学(在科学面前保持谦卑);探索不止,奋斗不息;热爱、痴迷科学;天资聪颖,少年 老成;关心国计民生,自己的发展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相结合;不畏困难,勤勉普思。18、【答案】【范文】生活需要重:视细节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
16、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 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 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 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 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川J。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细节的问题,细节处理得好,往往可能事半功 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
17、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事成 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败涂地。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 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 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 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细节无处 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合抱之木,生于亳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
18、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 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当今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太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 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唯有改变 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但是想要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 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一个细 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3、【来源】2020年江苏镇江高三三模第3题3分下列诗句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江苏镇江 高三三模 语文试卷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