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选读.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生平2、了解荀子主要内容及思想价值3、领会荀子以日常事物作譬喻说理的艺术妙处教学重难点:1、主要讲授第一段、第二段、第四五段及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 人关系的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意义3、学习和识记重点字汇:小人错其在己者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怪星之党见楮耕伤稼举错不时,本事不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弓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上节课我们结束了孟子选读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新 的篇章,进一步走近荀子,来了解其人其书的特点。二、荀子介绍乱世哲人一一荀子荀子(公元前313年一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赵
2、国邮(在今 安泽一带)人。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 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生平经历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ji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 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 长)。后来又到过楚、赵。晚年被楚国春申君任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 令,公元前238年,春中君被李园杀害,荀子被废,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三、著作介绍荀子现存32篇(现存通行本,唐代学者杨掠编订的本子,篇目次序与刘 向本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这32篇除了大略以下六篇是荷子弟子附加的以 外,大都出自荀子本人之手。这32篇大多数是说理
3、散文。荀子另有一篇成相辞和一篇赋,对汉赋 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艺术特色1、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 论浅显易懂。如劝学篇,儿乎都是譬喻重叠构成,并且譬喻的运用变化多端或并列 为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或正反为喻(“锲而舍 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辞采缤纷。2、常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法。作用:增强了气势,谐调了音节,且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本单元的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人之匈匈也 辍行。”四、思想主张“荀子,可以说上
4、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上从 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袁行需中国文学史他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 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孟荀的思想比较;1、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二2、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先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后王”指当世圣主他们身上有符合时代发 展的要求。(主张文化制度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的)3、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4、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孟子以“仁义”释“礼。不重“刑政”。“军事之旅,未之学也。”荀子 大讲“刑政”
5、,并称“礼、法”。“彼人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彼兵者, 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思考:为什么孟子、荀子同为儒家集大成者,却有这样的分歧呢?根本原因在于,时代背景不同了。战国末期,氏族政治制度早已彻底瓦解,地 域性的后期奴隶制国家已经确立,因而荀子在遵循孔门传统中也作了许多变通。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荀子思想的表现人性论“性恶论”荀子认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所以人性就是“生而 有好利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二也就是说人天然有各种情欲,不 加限制地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暴乱争夺。正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 是“人性虽恶,而人人可以为善。”要用礼仪进行教化,使人
6、从善。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教育感化民众这 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即认 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 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二 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第七段“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
7、莫明于礼义。”译文: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明亮的了,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 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物品之中没有什么比珍珠、宝玉更明亮的了,在人类社 会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明亮的了。故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 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 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教育观1、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可以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荀子劝学)。2、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8、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 焉” 荀子劝学)。3、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涕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荀子劝学)。天道观首先,荀子提出了 “天人相分”的观点,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其职分和规 律。“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所 以要尊重自然规律。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又如“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 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 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J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小结:天有
9、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一万物有常正因为万物有常,天不能主宰人类,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 定作用(“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治乱非地也b所以自然界种种怪异现象,人类就没必要害怕了。具体地怪异现象表现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口:是何也? 口: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 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R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 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J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上我们可知: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 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上明而政平, 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
10、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形象,而是“人袄”,即人为的灾难。“楮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汆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 谓人袄。”“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袄:夫是 之谓人袄J“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 之谓人袄J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是产生于昏乱(“袄是生于乱聆。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而这些 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三者错, 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勉力不时,
11、则牛马相生,六畜作袄,可怪也,而 亦可畏也。、小结:人袄有三,甚于天灾其次,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征服自然的思想,也即“人定胜天”的观点。“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 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J小结:顺应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天道观小结: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 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
12、 不能依赖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 五、荀子思想评价从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都一贯抨击荀子,表彰孟子,并以朱熹、王阳 明为代表,认为孟子才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中国思想史的主流正宗,而三十年代来 国内的研究又大都只赞扬表彰荀子的唯物论,或抨击他的隆礼重法的法家倾向。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的是,荀子吸取了墨家、道家、法家中冷静理智和重实践 经验的历史因素,使儒家的重人为、重社会的传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从而把儒 家积极乐观的人生理想提高到“与天地参”的世界观的崇高地位。六、板书设计天人相分一一充分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天| (各有职分)道人定胜天一一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
1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观(“制天命而用之”)数字反思先秦诸子选读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 德性,提高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认识,培养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发展 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能力。这本教科书共7个单元,分别研读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墨子韩非子。每一节包括“引入话题”、“阅读选文”“思考与练习”、“相 关链接”四部分内容。这些课程有助于传统文化底蕴的积淀,有利于引导学生热 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阅读与教学,不能一味地只是吸收,而更多地是要 领悟其本质,并结合新的历史环境,以发展眼光做出自身的判断。在这个方面, 我们不需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更要注重给学生一条思路。也许,这样是这种选读材料教学的一条生路,也许这正是我们传承古代文化 思想的一条路径。在教授荀子选读的过程中,我更注重激趣教学。古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学 以致用。因此,在介绍荀子思想时,通过与儒家孟子相比较,在联系实际现实, 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在讲述思想时,注重详略得当,在各观点中突出强调思想核心“礼”,明确 隆礼重法的思想,以及天道观的内涵,并结合相关选文深入了解其思想特点。今后我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多下功夫,循序渐进,希望学生 在文言知识这一方面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