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9高中语文 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0303 单元单元检测单元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 ,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但讲究
2、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茶道追求“和” ,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 ,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 ,放置在地上从“土” ,炉中烧木炭从“木” ,木炭燃烧从“火” ,风炉上煮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静”是中
3、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2姓讲茶道,意
4、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
5、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A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D “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 “静”
6、“怡” “真”四字真谛的境界。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 ,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 ,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 ,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
7、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 “静” “怡” “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3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 ,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太和” ,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47 题。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8、!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
9、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t)在少女
10、做的是什么梦(A Quoi revent les junes filles)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riel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才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4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
11、讲什么门和窗!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
12、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Gottfried 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
13、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
14、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窗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5们平时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B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相济,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C第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D第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
15、我们通过别人的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E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5作者着重阐述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说“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请问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6第段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7怎样理解第段中“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811 题。美的人生19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政治局面非常动荡。朱
16、光潜同情进步青年的爱国运动与革命活动,他想走教育救国的路子。1924 年 6 月朱光潜发表了私人创校计划,指责官办教育腐败,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等改革教育的主张。1925 年春天,朱光潜与友人一道创办了上海立达中学,后来又成立立达学会。他们希望从改革教育入手,通过独立自由的新型教育,培养一批有舍己为群精神、具备近代科学所赋予的知识与方法的理想人物,进而改造国民,改造政府,改造中国。他们接着又筹办了开明书店和名为一般的杂志。书店6用“开明”二字,是因为他们志在开展启蒙运动;“一般”则是面向中学生,寄希望于对青年一代作启蒙主义的教育。朱光潜此后的许多著述都是在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上发表的。从 192
17、6 年到 1928 年,他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这十二封信,既告诉青年在当时不完美的世界中应如何做人做学问,又告诉青年应该如何去避免不良习俗的诱惑与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这对当时的青年,有如一阵阵警钟,又有如一帖帖清凉散。后来,人们称朱光潜为“开明人”。1925 年夏,朱光潜接到了安徽官费留英的录取通知。从 1925 年到 1933 年,朱光潜在英、法、德留学 八年之久。虽是官费留学生,但官费经常发不到手,经济拮据,于是朱光潜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写作,靠稿费维持生活。况且,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反倒能促进更细致的思
18、考。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发表之后,文艺心理学谈美也陆续问世,诗论写出初稿,这些书文笔优美精炼,说理明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海内外学术界。1933 年,朱光潜从马赛乘船返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给学生讲外国文学课和美学课。朱光潜的课,反响非常热烈,于是朱自清邀请他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班讲了一年文艺心理学,后来老友徐悲鸿又约朱光潜在中央艺术学院讲了一年。据当时在清华听过朱先生课的学生季羡林说:“这一门课非同凡响,是我最满意的一门课,比那些英、美、法、德等国来的外籍教授所开的课好到不能比的程度。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然而却没有
19、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他介绍西方各国流行的文艺理论,有时候举一些中国旧诗词作例子,并不牵强附会,我们一听就懂。对那些古里古怪的理论,他确实能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听起来津津有味。因此,在开课以后不久,我就爱上了这一门课,每周盼望上课成为我的乐趣了。”季羡林还说,朱光潜“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自己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一步一个脚印,无形中影响了学生”。1963 年,朱光潜完成了高教部全国高等文科教材会议委托他编写的西方美学史。这部 50 万字的扛鼎之作是他后半生的心血结晶,他自己也认为是“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对西方美学的研究水平”。这并非过誉之词!朱光潜为写这部书,几乎把西方美学历史上有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03 单元 检测 解析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