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 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与哲学都源于生活,两者的融合和相互影响也是必然的。韦勒克与沃伦在合著的 文学理论中就曾提出:“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
2、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 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哲也是不分家的,古代士大夫往往集哲人、文人于一 身。写作者在用文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就暗含了自己的价值观。文艺理论家知道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源头都离不开哲学,文学作品中的思辨性也往 往来自哲学。小说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学者,如戴维洛奇、米兰昆德拉等。他们来写 小说,就非常关注小说的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单个作家或者作品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思 潮,并促进文学思潮的出现。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思潮更替和演变的根源,除了经济、 政治等社会历史原因外,与当时的哲学思潮的引导直接相关,比如,存在主义文学的基础
3、 就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作家应该是善听的耳朵、敏锐的眼睛;同时,作家也应该是时代、社会的记录者,是 人民心声的倾听者。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最先考虑到的,可能还不是哲学问题,他将敏锐 的视角和最大的热情投向了社会和人,发现其中值得书写的文学细节和文学命题。而作品 的思想高度,又体现在作者面对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判断能力上。问题,或者说矛盾和冲突是文学作品重要的叙述推动力。矛盾存在于人与人、人与集 体、人与时代和社会之间。以小说为例,作家在呈现这些矛盾的时候,需要敏锐的洞察 力、清晰的判断力,需要以思辩性作为支撑,特别是写一些社会热点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 品。否则,小说的叙述将漂浮于故事的表面,最终迷
4、失方向。文学是对人间烟火的反映,作品要在烟火之外为人们提供观看烟火的更为清晰的视 些方面。【答案】7.D 8.季匐民作画时,不让其他人在旁边观看,只让叶三一个人看着,叶三 给他磨墨、抻纸等,他成为第一个“鉴赏”季甸民画作的人。叶三对画有一定的鉴赏力。他懂得季匐民的画,对季匐民作品的赞赏发自肺腑,不假充内 行,大都能用一句话说出他的画的好处。(或: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匐民 的得意之笔。)叶三对季知民的画作异常珍惜,别人出很高的价钱,他也不卖,并吩咐儿子在自己死后将 季匐民的作品装进棺材,体现了 “鉴赏家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9.语言方面:语言生活化,接近口语,简洁明了,通俗易
5、懂,显示出清淡的文笔。文本一 中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与叙述,都贴近生活现实,叶三与季旬民的对话简洁明了,三言两语 间便反映出两者的默契。结构方面:“随意曲折”,安排自然。文本一中,开头介绍“第一个”画家和鉴赏家,下 文对叶三送果子、叶三拒绝卖画等情节的安排,自然合理。选材方面:多写平常的人和事,平易自然,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比如文中叶三“是个卖 果子的”,围绕他写了一些日常生活事。【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 “总体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错误,文章只说“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 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 “归
6、有光自称他的文章出于 欧阳修”,由此推断不出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他给季包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初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 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季匐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 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 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叶三给季句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 纸,成为第一个“鉴赏”季匐民画作的人。季匐作画时:不让其他人在旁边观看,只让叶 三一个人看着。“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李知民的得意
7、之笔” “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 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叶三 对画有一定的鉴赏力。他懂得季匐民的画,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匐民的 得意之笔。叶三对季匐民作品的赞赏发自肺腑,不假充内行,大都能用一句话说出他的画 的好处。“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季匐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 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知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 三说:不卖1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你们也不 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寿 材”,叶三对季旬民
8、的画作异常珍借,别人出很高的价钱,他也不卖,并吩咐儿子在自己 死后将季甸民的作品装进棺材,体现了 “鉴赏家”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语言方面,文章说“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 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 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好不好?好! 紫藤里有风。唔!你 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文本一中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与叙述,都贴 近生活现实,叶三与季甸民的对话简洁明了,三言两语间便反映出两者的默契。语言生活 化,接近口语,简洁明了,通俗易
9、懂,显示出作者清淡的文笔以及深厚的语言功底。结构方面:文章整体安排“随意曲折”,安排自然合理。“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匐民, 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 我也得卖果子” “1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听涛只好怅 然而去”,文本一中,开头介绍“第一个”画家和鉴赏家,下文对叶三送果子、叶三与季 制民对话、叶三拒绝卖画等情节的安排,自然合理。选材方面:文本二说“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写得更平易,更自然”“这种照生 活那样去写生活,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写小说时参考的”,据此可知:多写平常的人事,平 易自然,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比如文
10、中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围绕他写了过五十岁生 日、“鉴赏”画作、卖画等日常生活事件。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七年,太宗丰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 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卷之日:“朕巡省 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他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 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 数日不食而卒。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日:“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 右皆贤,足以长
11、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 法。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 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 尧、舜之明,庶兔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 ”魏征日:“史人可 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 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日:“善。”贞观中,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朕闻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 之力。而无识之人,务行谗毁,交乱君臣,殊非益国。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
12、恶者,当 以谗人之罪善之。”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太宗日:“麹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 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 ”竟不问征,遽斩所告者。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 ”遂良 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日:“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 官不书吾恶。一则掌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 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节选自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i项是()A.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 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
13、圣德/B.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 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C.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 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D.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 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H.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宗幸蒲州”与“庶刘侥幸”(陈情表)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B. “召而数之日”与“则胜负之数”(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同。C. “当以罪之”与“不效,则治臣
14、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D. “鉴前代成败事”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两句中的“鉴”字含义相 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元楷在隋朝未亡时就奸邪谄佞,在唐贞观七年又因想讨好太宗而受到告诫,之后羞愧 害怕,不吃东西而死。B.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善恶,与环境有很大关系:与贤明的人一起,会成为仁君;反之,会 变得残暴。C.唐太宗禁止上书揭发别人小的罪过,他认为这些人专以诽谤他人为能事,会破坏君臣之 间的关系。D.唐太宗坚持以史为鉴、任用贤人、斥弃群小三件事情,以此希望史官宣扬他的善事,隐 藏过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其篡也
15、,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答案】IO.BII.C 12. D13.等到胡亥篡位,诛杀功臣,杀害亲戚,极其残暴,不久就败亡了。朝廷设置史官,君主一举一动都得记录下来。好的既然必须记,过失也一定不加隐瞒。【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智慧中等的人可以做善事也可以做恶事,然而拥有上等智慧的人是不会受到外界影 响的。陛下顺应天意,平定战乱,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天下太平,柴绍、窦诞这些人怎 么能够损害陛下的圣德呢?“可与为善/可与为恶”对称结构,“恶”作宾语,之后断开;“然”,副词,然而,表 转折,放在句首,前面断开。排除
16、AD。“自天”为后置状语,后面断开,“绍/诞之徒”作“能累圣德”的主语,“能”之前 不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巡幸;幸运,侥幸。句意:唐太宗巡幸蒲州。/祖母刘氏能够侥幸。B.数落,训斥;天数,命运。句意:把他召来训斥道。/那么成功失败的天数。C.论处;罪过。“含义相同”错误,句意:应当以诽谤之罪论处。/如没有成效就惩治臣下 我的罪过。D.都是“以为借鉴”之意。句意:对照前代成功、失败的事实,作为鉴戒。/如果后人 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借鉴来吸取教训。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以此希望史官宣扬他的善事,隐藏过失”错
17、误,原文为“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日: 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日: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 隐。太宗日: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可知太宗知道君主一举一动都 会被记录下来,他认真做三件事,是全力避免过失,希望这样能不被史官记录过失。 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及”,等到;“篡”,篡位;“酷烈”,残暴;“旋踵”,不久“举”,举动;“书”,记录;“隐”,隐瞒。参考译文:贞观七年,唐太宗巡幸蒲州,蒲州刺史赵元楷征令老年人一律穿上黄纱单衣,在路边 迎接并谒,并大肆装饰官署,营建城楼、雉堞用来献媚讨好。又偷偷地饲养了几百头羊、 几千条鱼,
18、准备馈送朝廷贵戚。唐太宗知道这事后,把他召来训斥道:“我巡察黄河、洛 水一带,历经数州,大凡有什么需要,都由官府供给。你却为此养羊养鱼,雕琢装饰庭院 屋宇,这是过去灭亡的隋朝的坏习惯,如今不能再这么做了。你应该体会我的心意,把这 套坏的作风改掉。”赵元楷过去在隋朝时就是个奸邪谄佞的官吏,所以唐太宗就讲这一番 话来警戒他。赵元楷听后既羞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很快就死了。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太子的老师,自古以来就很难选择。周成王年幼时, 以周公、召公为老师,他们都很贤明,使周成王成为一代仁君,天下获得太平,称为圣 主。秦代的皇子胡亥,秦始皇很爱他,让赵高做他的师父,教授他刑法。等到胡亥
19、篡位, 诛杀功臣,杀害亲戚,,极其残暴,不久就败亡了。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善是恶,的确与他 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有关。我二十左右就开始结交名士,可是交往深的,只有柴绍、 窦诞等人,但是他们不具有孔子所说益友的三个条件:正直、宽厚、见多识广。我继位以 来,治理国家虽然不及尧、舜圣明,但也不像三国吴主孙皓,北齐后主高纬那样的暴政。 从这来说,我没有受到亲近的人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魏征回答说:“智慧中等的人 可以做善事也可以做恶事,然而拥有上等智慧的人是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的。陛下顺应大 意,平定战乱,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天下太平,柴绍、窦诞这些人怎么能够损害陛下的 圣德呢?但是经书上说得好:拒绝
20、郑国的靡靡之音,远离挑拨是非的奸邪小人。这些 外在的影响,也不可不谨慎啊。”唐太宗说:“是。”贞观年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我听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够顺从天 意,使天下获得太平,都必须依赖于大臣的轴佐。而没有见识的人,专以诽谤他人为能 事,破坏君臣之间的关系,这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从今以后,凡有人上书揭发别人小过 失的,应当以诽谤之罪论处。”魏征做秘书监的时候,有人告发他谋反。唐太宗非常气愤 地说:“魏征过去是我的敌人,但因为他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于是我就提拔任用他, 现在怎么会传出他谋反的谗言呢? ”结果唐太宗不询问魏征,立即把告发者处以斩首之 刑。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
21、遂良说:“你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工作,近来记录我 所做的事情是善还是恶呢? ”褚遂良说:“朝廷设置史官,君主一举一动都得记录下来。 好的既然必须记,过失也一定不加隐瞒。”唐太宗说:“我现在正在认真做三件事,也是 希望史官不记录我的过失。一是对照前代成功、失败的事实,作为鉴戒:二是任用品德良 好的人,共同办好政事:三是斥退小人,不听信谗言。这三点我会坚持下去,始终不会改 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摸鱼儿-东阜寓居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 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
22、未能去。青绫被,英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 满青镜、星星爱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注】晁补之受知于苏轼,是“苏门四学上”之一,随着元祐党人地位的变化而沉浮宦 海。崇宁二年被免官回到故乡,自号“归来子”,于东山上修葺归来园,过着陶渊明式的 隐士生活。这首词就是此时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描绘了一幅雨后东皋闲适平静的画面.,但通过“鹭来鸥聚”与“无人独舞”的对 比,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B.从“青绫被”到“翠幄张天”,从“弓刀千骑”到“星星鬓影”的变化,实际表现了作 者人生处境及心
23、境的变化。C.本词除了使用融情于景、用典等方式间接抒发情感,还通过“任”“莫 忆,便”,恐”等议论性的词语抒发内心感受。D.本词上片所选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清秀晓畅,从中可以感知作者陶渊明式的隐上生活。 15.晁补之 词多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但此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消极的归隐 思想之列,请结合本词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A 15.从艺术风格上看,本词词境开阔,所选取的意象清新美好,所营造 的意境冲淡闲远。”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弓刀千骑”“封侯万里”等语,情感充沛, 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从内容、情感上看,“功名浪语儒冠曾把身误”,是对建功立业、求取功名的不屑, 是作者在经历宦海沉浮
24、后的切身感受,并非简单的消极抱怨之词。【解析】3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 “但通过鹭来鸥聚与无人独舞的对比,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说法错 误,作者并未将二者对比,而且也不是写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而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无人独舞”几句是说四周无人,作者翩然独舞,自斟自饮,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 尽了还不忍离开。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艺术风格的能力。从艺术风格上看,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表现了归隐的乐 趣: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 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 卓越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