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docx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一、施工工艺本工程拟采用YCJF250液压冲击反循环桩机和3-两种8T锤冲 击桩机成孔。在现场分段制作钢筋笼,用吊车吊放、安装钢筋笼。用 桩机升降机或灌浆架安置、提升导管,搅拌车将商品较运至孔口,直 接进入料斗及导管灌注混凝土成桩。二.施工技术措施1、桩位元元测放及标高控制根据设计图纸,由专业测量人员制作施工平面控制网,校测场地 基准线和基准点、测量轴线、桩的位置及桩的地面标高。采用极坐标 法对每根桩孔进行放样。为保证放样准确无误,对每根桩必须进行三 次定位。在测定的桩位点,打入标志桩(露出地面5 10cm ),定 位后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轴线、桩位进行复核,并作
2、记录。护 筒埋设好后,对护筒的中心点进行复核,检查桩位的偏差。终孔前, 利用桩机钢丝绳对桩中心进行复测,对桩位进行检查。三次定位复核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埋设护筒埋设护筒应准确稳定。护筒周围用粘土回填并夯实。(1)、护筒一般采用4 10mm厚的钢板加工制作,高度 1.30m左右。护筒的内径大于钻头直径100mm,其上部宜开设溢浆 ,并高出地面0.35 0.30m。人做好自检。3、开工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建立健 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类人员的职责,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4、每月由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月检查考核,对项目部工程质量 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根据
3、考核评比得分,决定质量流动红旗的优胜单 位并和经理部工资总额挂钩。5、坚持实行质量月报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各作业队质检员每 月26日28日将质量月报送至质检科,一旦出现质量事故,24小 时内必须将事故报告(写明事故原因)送质检科。6、施工班组坚持三检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自检、专检、交接检中均达到合格品方可,达不到合格等级的工 序均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经过三检的工序最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 验收签认。7、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 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 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8、确保施工过程、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
4、等级为优良,并在 其接受、使用、安装、交付的各个阶段进行标识,防止混用,在需要 时能够实现其可追溯性。9、重要材料采用红、黄、白三种颜色的标识牌标明合格、不 合格未经检验三种状态。一般材料用红、黄标识牌区别其有无 合格证明。10、预制加工的成品、半成品经质量检验评定为优良时方可出 厂。预制构件除用三色标牌标明其质量检验情况为优良、合格、 未经检验外,还要在优良品标牌上注明规格、尺寸、工程部 位、制作及出厂时间、试件编号等有关内容,以便实现其可追溯性。11、机械设备的标识通过管理编号、记录表格的形式加以实现。 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抽查。现场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
5、的操作合格证,定人、定机,持证上岗。12、施工过程的标识通过质量验评记录和施工试验记录来实现。13、施工过程的事前控制:确定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重点,根 据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前对操作班 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履行签字手续。(2 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保持水位高差的作用。因此, 护筒的埋设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埋设时按护筒的 大小,挖好坑后,将坑底填平,放下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护筒身 要正、直。四周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当地基回填土松散、孔口易 坍塌时,应扩大护筒坑的挖埋直径或在护筒周围填砂浆混凝土。护筒 埋设深度一般为;对于坍塌较深的
6、桩孔,应增加护筒埋设 深度。护筒埋设好后要复核校正,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偏差不得大于 50mmo3.泥浆制备、使用与管理(11泥浆制备泥浆有保护孔壁和排渣的作用,泥浆质量控制应以不塌孔并达到 排渣目的为原则。泥浆的循环系统包括:制浆池、储浆池、沈淀池和循环槽等。开 动钻机较多时,采用集中制浆与供浆。用抽浆泵通过主浆管和软管向 各桩供浆。泥浆的排浆系统由主排浆沟、支排浆沟和泥浆沈淀池组成。沈淀 池内的泥浆采用泥浆净化后,由泥浆泵抽回泥浆池,以便再次利用。开钻前必须准备数量充足性能优良的泥浆造浆主要采用膨润土 或粘土、水、增粘剂。(2 1泥浆使用泥浆使用根据施工方法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两种。a、对于正循
7、环钻进,在一般土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宜为1.10 1.20 ,粘度宜为1622s ,含砂率48% ,胶体化率大于96%。 在软土层中钻进时,泥浆密度宜为1.101.25,粘度宜为1928s , 含砂率48%,胶体化率大于96%。开孔钻进时,泥浆应适当加稠, 密度宜为1.251.40。b、对于反循环钻进,在一般土层中钻进时泥浆密度宜为1.10- 1.20 ,粘度宜为1622s ,含砂率48% ,胶体化率大于96%。 在软土层中钻进时,泥浆密度宜为1.061.10,粘度宜为1828s , 含砂率小于等于4% ,胶体化率大于95%。在卵石土层中钻进时, 泥浆密度宜为1.101.15粘度宜为2035s含
8、砂率小于等于4% , 胶体化率大于95%。c、清孔后泥浆性能指针宜为:泥浆密度宜为1.101.20 ,粘度 宜为1725s ,含砂率小于8%。(3X泥浆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泥浆的日常维护管理 每小时必须对泥浆的比 重、粘度、含砂署口胶体化率等指针进行测定,并及时调整至能够满 足施工要求,确保成孔优质安全。废弃的泥浆与渣应按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4、成孔(1 X为确保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施工平台应铺设枕木和 台板,安装钻机应保持稳固、周正、水平。钻机就位后,要认真做好 对中、整平工作;开钻前提起钻具,校正孔位。造孔时,钻具对准测 放的桩中心开孔钻进。施工中应经常检测孔径、孔形和孔斜,
9、严格控 制钻孔质量。施工中严格保持机台平稳,每班均应检查机台水平度。(2X为保证桩径在容许偏差内,开钻前由技术人员检查冲垂 直径;钻进中要调整好泥浆性能。(3X根据地层条件,采取充分利用地层造浆、适当制备泥浆 相结合的办法制造泥浆,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泥浆性能。(4 X及时做好成孔记录,正常成孔时,每小时做一次进尺记 录。(5 终孔深度的确定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岩样的饱和单轴 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入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实际孔深以超前钻 的岩样试压结果和捞取的岩渣作为主要依据来判定。(6进入基岩时,做好判层记录,并捞岩样以备终孔鉴别。 如遇地质资料与地质情况不符,要立即通知勘察、设计及有关人员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钻孔 灌注 施工工艺 技术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