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3篇近年来,*市*县紧扣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任务、 新要求,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通过 聚焦“三化、三学、三效”,有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和 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聚焦“三化”,让党员教育培训责任“实”起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 系,组建由县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 入基层党(工)委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形成由党(工)委书 记亲自抓、有专人负责落实的工作格局,促使党员教育培训 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细化培训计划。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 作条例201920
2、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 省市下发的部署意见,聚焦10个领域和8个群体党员,结 合实际认真制定培训工作要点,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有序 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优化考核管理。积极推行党员教育考核管理机制, 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半年目标考核、年终目标考核、日常调 度考核重要依据,同步纳入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 述职重要内容,严格考核管理。同时,将支部党员学习教育 是否达标,作为巩固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考 核指标,确保全县党员教育有力有序推进。二、聚焦“三学”,让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多”起来。一是“固定课堂”系统学。聚焦“四化”建设、乡村振 兴、重大项目、绿色生态、农村实用
3、技术等重点领域,通过 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兜底培 训等教学模式,开展“精准滴灌”式专题培训。截至目前, 参加省级示范培训630人次,市级重点培训816人次,县级 普遍培训4455人次,乡镇兜底培训11282人次。二是“实践课堂”重点学。突出需求导向,把党员教育 培训与解决农业农村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 员到县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点、 乡村振兴示范村、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等进行现场学习和观 摩,通过学习互动和情景教学,增强学习培训的趣味性和实 效性,提升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开展现场 教学200余次,培训党员群众12000余人
4、次。三是“云端课堂”全面学。积极探索“线上”学习教育 模式,依托*省党员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全 县党员提供一个全天候、不打烂的学习充电“加油站” o截 至目前,共举办网络培训班5期,培训党员1500余人。同 时,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设党课开讲啦我 的驻村故事百名先锋话初心等专栏10余个,教育引 导全县各行各业党员向榜样看齐,汲取奋进力量。截至目前, 共制作优秀党员教育视频47期,浏览量达3万余次。三、聚焦“三效”,让党员教育培训成果“活”起来。一是注重高效。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每年制定 党员学习任务清单和必读书籍清单,坚持培训时时有、教育 经常化,及时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大
5、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 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支部“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专题学习,确保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在各党支部学习培训安排中不低于培训总课时的70%。二是务求实效。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完善办学质量、 项目质量、课程质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五位一体”质 量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评估程序、细化评估指标,全面找准 党员教育培训的优势与短板。同时,建立“链条式”跟踪问 效制度,严格落实“531”问效法,推动学员学有所思、学 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成。三是形成长效。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 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将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落实到 “我为群众办实
6、事”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深入开展“党员报 到”活动,构建“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服务队接单” 的精准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党员教 育长效“升温”。当前,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党员干部报到5100余人,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余件。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聚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守正创新, 在凝炼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和提升教育质效上“靶向发 力”,持续推进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一、以“固本”为首,围绕政治大局促提升。坚持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一线, 助力党员永葆政治本色。把党性教育作为
7、党员教育的本垒,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发挥 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白塘庙革命纪念园、三里沟抗日纪念 园等红色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 动。精选觉醒年代长津湖建党伟业等视频,开 展远程教育“红色影视播放季”活动,收集优质观后感180 余篇,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立*县党员干部教育 教学资源库,遴选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各领域专 家人才等62人,注重用“服务经验”培育发展“大局意识”, 让开放式党员教育更具感染力。研究制定*县党员教育培 训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3年),将乡村振兴、基 层社会治理、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纳入实训课堂“红
8、色地图”,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把准工作重点,提高政治站 位。二、以“灵活”为要,丰富学习形式抓创新。坚持从实 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多元教育模式,扩大教育培训 辐射面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家门口”资源,扩展建设红色 主题村史馆16个,打造村干部实训基地2个、远程教育学 用示范基地32个,依托基地开展党员联训、组织生活联过 等“沉浸式”教育实践活动260余次。依托“*先锋”微信 公众号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年党史天 天读“宣”派干部等7个专题学习栏目,推送学习资 料,发布学习动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先进人物事迹等配 送到“指尖”、传递到“耳边”,目前已推送学习资料220 篇
9、,学习动态18期,打造党员教育“指尖课堂”。充分结 合农村党员意见建议,变教室“固定课堂”为田间流动课 堂”,紧密联系县域种养大户、电商云播等人才,将时下日 新教育带到田间地头,共开设“田间课堂”12场,进一步激 发广大农村党员学习热情。三、以“实效”为本,突出学用转化重成果。坚持“创 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重大任务 中担当作为,实现工作和党员作用发挥高度融合。创新“跟 班督学+交流研讨+专题测验+心得体会+成果反馈”考评机制, 对党员干部轮训进行实时动态考评,跟踪了解参训人员返岗 工作后的教育培训运用情况,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 力水平。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包
10、村联户,积极引导 村集体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发挥各村红色文化、特色种植、 经济生产等发展优势,开展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自建自营,在 全市“淮畔良品杯”擂台赛中获土地大托管特色农产品项目 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6个。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 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全县73家县直单位组织4950名在职 党员深入37个社区开展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一线检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和教 育成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为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有效整合党员教育资源, 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产*市委组织部于今年3月下发了关 于征集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师资的通知,按照德才兼备的标 准和“
11、择优入库、结构合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 经集中申报、现场试讲、综合研究,选聘了 86名讲师为首 批*市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成员,以“强”师资做“优”党 员教育。一、聚焦择优遴选,建强师资队伍。把好“选人关”。各市直行业系统、县级组织部门按照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 养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热心党员教育培训事业的标准,通 过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的方式,从各级党校、大中专院校专 家学者;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专业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先进模范人物及其他领域等符合要求的人才 中广泛征集遴选党员教育讲师。把好“评审关”。*市委组 织部会同党员教育相关部门,对入选师资的基本信息、政治 素质、
12、教学能力进行评审,通过线下试讲和线上视频相结合 的方式,择优确定师资人选。把好“管理关” o定期组织专 业培训、名师名课评选活动,丰富教学技巧;建立动态分级 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师资满意度评价体系,将入库师资分 为专家级、骨干级、新锐级,把学员随堂反馈意见作为重要 依据,对表现优异的予以晋级,并向中央、省委、市委有关 部门推荐,表现不佳及时予以降级,直至调出师资库,实现 “能进能出”,保持师资队伍质量。二、聚焦多元备课,提高课程质量。分类备课。指导入 库师资根据工作性质、个人专长选择优势课程,有针对性地 进行分类备课。如高校和党校教师聚焦政治理论教育;党员 领导干部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
13、命任务等中心工作 开展政策形势解读;基层党组织书记聚焦基层治理;专业技 术人员聚焦不同类型党员知识技能提升需求。调研备课。组 织参加相关决策咨询、教学工作研讨和调研考察等活动,丰 富师资实践经验,以拓宽视野,积累不同领域知识,为备好 精品党课打好基础。集体备课。组织各分类小组师资集中备 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相互打磨试讲,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三、聚焦定制服务,用活名师资源。打造“菜单式”点 单服务。推行“按需点课”“营养搭配”“课程定制”培训 服务,发布市级名师课程单,各级党组织根据培训内容及党 员需求选择名师授课,让党员教育培训由“大水漫灌”变成 “精准滴灌”,更好地满足基层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建设 线上师资平台。在*组工网、“*党建”微信平台等开设专 栏,实现师资公开、网上预约、综合评级等功能。搭建师资 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师资上下联动交流机制,引导市级“名 师”带动基层“讲师”共同成长。组织市级师资与县市区本 地师资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培训师资交流互动,实现教 学、教研上下互联互通,带动全市专兼职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