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1 .殷商统治者认为其权力来自于至上的神一一“帝”,因而受到帝”的庇佑,这种受 命”是“恒常”“不易”的,为此商王尊鬼神而重祭祀。周公提出“天命不常”的思想,认 为商因“不敬厥德”而亡,至上的神“天”应是有“德”的,“天佑有德”,因而主张“明 德”“慎罚”。这种变化反映出西周()A.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念更注重人事2 .屋大维首先用糠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 高级长官乃至立法职权都集于一身。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是()A.民主政治B.
2、寡头政治C.贵族寡头政治 D.君主政治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一一科举制一一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一一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科举制一一九品中正制一一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一一科举制一一察举制4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 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净职能。这种变化()A.适应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了官僚机构的臃肿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增强了监察体系的权威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
3、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 国一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A.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文化树立大国意识B.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D.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6 .在基督教会的控制下,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 声音的存在,甚至为此建立了宗教法庭或宗教裁判所。1480年,西班牙建立了国王控制的宗 教法庭,以此来打击异己。到1820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有3()多万人,其中
4、 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材料表明,宗教法庭的设立()A.使基督教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C.有利于人们遵从基督教的教义D.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法律效力正确。“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排除C项;当时英法德等国家并没有民主思想,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与发展的过 程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与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13 .【答案】A【解析】从材料“1935年南京政府公布货币改革方案:统一货币发行,实
5、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 美正式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美国按市价收购中国7500盎司白银,国民政府利用这笔外汇基金 稳定法币的对外汇价。”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统一货币发行,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便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国民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白银外流,排除BD项;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国民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排除C项。 故选:Ao本题考查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 .
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家族”、“乡约”、“乡族”、“血缘”体现的是对传统 社会秩序的维护,“会社”、“会馆”、“业缘”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由此 可知,明清时期“民”的管理模式是为了适应维护传统秩序和社会变化的需要,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属于中央集权的范畴,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A项错 误;材料中“民”的管理模式无法说明“成熟”,故C项错误;“士大夫”、“以儒教化”只是题干中部分意思,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中“民”的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从中 可以看出该模式是为了适应维护传统秩序和社
7、会变化的需要。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保障制度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侧重考杳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16 .【答案】【小题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力量衰落,平民阶层 力量逐渐壮大:社会处于转型期。(思想
8、斗争:子产和叔向之争是德治和法治之争。【小题2】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法系形成;影响深远。【小题3】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原则有: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臼由原则(或 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本质差异: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 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的法律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特征来分析;第 二小问要结合唐朝法律的特点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拿破仑法典的特征和中国古代法律的 特点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杳东西方的法律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
9、7 .【答案】【小题1】趋势: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为主转变;征税内容由实物为主 逐渐向以货币为主转变;赋税征收种类由繁琐向简单转变。【小题2】主要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等级性;世袭性;多功能性。历史作用:加强 了对民户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便于征发徭役、赋役及课取赋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和宗法等级制度,一定程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小题3】理解:户籍制度是中国占代政府征收赋税的依据,户籍制度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赋税的 征收,赋税制度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户籍制度,两者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需要考生掌
10、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收税标准、 征税内容演变的趋势。(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需要考生掌握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及历史作用。(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户籍制度,需要考生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关 系。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矛兑制度与户籍制度,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 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 .【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围绕“国家治理与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根据材料“在大一统观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治理方式的借鉴吸收,则成为中国历 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结合民族融
11、合相关知识可 以得出论题是民族交融推动中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然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及其影响、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不同时期各民族交融发展 共同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也可从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角度提取 论题,然后结合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进及其影响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示例1:论题: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论证:秦始皇在全国推出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创立刺 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各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总之,制度创新是
12、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保障。示例2:论题:民族交融,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证: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在频繁交往联系中,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周边各民族逐渐融 入华夏族。华夏族也吸收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北数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发展。 统一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 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和隋唐盛世奠定基础。总之。不同时期各民族交融发展共同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解题的关犍是抓住主题“国家治理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结合
13、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 可从民族融合、制度创新等角度展开。本题考杳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侧重考杳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7 .三十年战争以后的欧洲I,尤其是“1660年以后,列强舞台上最重要的特征是各国不再为 跨国利益、宗教信仰而战了,它们对战争或和平的决断,越来越多地受“国家利益所左 右各国在一场战争中曾是对手,而在下场战争中又经常成为盟友。”这一变化()A.宣告了欧洲神权政治体制崩溃 B.表明欧洲近代外交制度初步建立C.证明了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D.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8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
14、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 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9 .如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凸显了宪法重视公民的权利B.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向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10 .大陆法系是以古罗马的法律观念作
15、为法律创制的基础;其中的成文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 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法是主体,判例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 中创造的法律,也是欧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遵循前例”是英美法系的一项重要司 法原则。由此看出两大法系的不同点包括()渊源不同司法原则不同法官地位不同判例法的地位不同A. B. C.D,11 .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羁靡府州,元、明在西南等地区采用土司制度,自雍正时起,清政府 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了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 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 “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 立前后,逐步建立起民族区域自
16、治制度。这说明()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各民族“长期共存”D.民族政策在历史传承中发展12 . 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 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 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13 . 1935年南京政府公布货币改革方案:统一货币发行,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美正式 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美国按市价收购中国7500
17、盎司白银,国民政府利用这笔外汇基金稳 定法币的对外汇价。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扰乱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D.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14 .明清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官”和“民”二元系统。其中“民”的组织系统包含家族、 乡族、乡约、会社、会馆等形式,建立了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教化方式,借助血 缘、地缘、神缘和业缘纽带,有效实现社会整合。这种“民”的管理模式()A.反映了君主专制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B.适应维护传统秩序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C.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成熟D.反映了士大夫们以儒教化的政治主张15 . 1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重庆市 万州区 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11 月份 答案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23848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