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内容,是对排列组合知识进行 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 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二、学生学法的分析:本节课,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有意在让学生通过借助摆学具、画“搭配图”、用字母或 图形表示等方式,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 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有序搭配方
2、法。2、经历数学 化的过程,训练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 识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鼓 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 法。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搭配的思想)。今天, 老师要特别感谢班上的八位组长这两年多来对我们班级的贡 献,为此想和每一个组长都握一次手。可是要想不重复也不落 下一个同学,我握手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呢?(指名回答)师:对,只有按一定的顺序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共同
3、探讨的,怎样进行科学地搭配。板书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行动)老师一一和这八个同学亲切地握手。师:老师一共和同学握了几次手? (8次)【上课开始,和学生亲切的谈话形式,自然而然地提出问 题。其实,在简单的握手中,就隐藏着搭配的学问,通过学生 的已有经验,学生能够理解“一配几”的搭配方法。】(二)、动手实践,学会搭配活动一:搭配衣服为笑笑搭配衣服。1、暑假到了,爸爸、妈妈准备带笑笑到美丽的首都北京旅 游,笑笑准备带3件上衣和两条裤子,请同学们为笑笑设计一 下,她可以搭配成几套不同的漂亮衣服呢?2、同桌合作。从信封里拿出准备好的上衣和裤子图案。(红上衣、黄上衣、白上衣、黑裤子、绿裤子),一人搭配,
4、一 人在汇报单上做好记录。3、请学生上台汇报。生1:红上衣配黑裤子、黄上衣配黑裤子、白上衣配黑裤子、红上衣配绿裤子、黄上衣配绿裤子、白上衣配绿裤子。生2:红上衣配黑裤子、红上衣配绿裤子、黄上衣配黑裤 子、黄上衣配绿裤子、白上衣配黑裤子、白上衣配绿裤子。4、教师讲解,进行讲评并小结。5、师:刚才,我看到上来搭配的同学,是用上装跟下装来 搭配的,还可以怎样搭配呢?(学生自由回答)6、活动小结:3件上衣和2件下装,不管是上装配下装, 还是下装来配上装,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但在搭配的过 程中,要注意有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搭配衣服是每个人每天要经历的事情,创设这一生活化 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
5、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对有序搭配的体 验。通过同桌合作摆一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 力。】师:穿上漂亮的服装,笑笑一家出发了,一路欣赏着美 景,不知不觉中到达了祖国的首都一一北京。可已是中午,他 们准备吃完午坂,再开始游览景点。于是走进肯德基。活动二:(搭配食物)肯德基里有三种汤类:可乐、牛奶、紫菜汤。主食有:汉 堡、鸡肉饭、北京卷。为了营养均衡,爸爸建议,笑笑要选一 种主食和一种汤类配,笑笑可以怎么搭配呢?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2、不摆学具,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想,你有多少种搭配方 法呢?同桌讨论一下,再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比比谁的方 法更便捷)3、展示学生的方法
6、。有连线法、有图形法、有数字表示 法。(课件展示)如下:(一)连线法可乐汉堡牛奶鸡肉饭紫菜汤北京卷(二)图形法:例如可分别用01, 02, 03代表三种汤类, 再分别用口1、口2、口3分别代表三种主食,01配口1, 01配 2, 01 配口3, 02 配口1,(三)数字法:分别用(一)、(二)、(三)代表三种汤 类,再分别用1、2、3代表三种主食,(一)配1,(一)配2o4、小结: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做到 既不重复,也不遗漏。5、指导学生列式:师:每种汤类和三种主食搭配成三种,三种汤类和三种主 食就可配成3个的3种,也就是:3X3=9 (种)三、课堂延伸。笑笑在旅游景点买了两
7、顶漂亮的帽子,准 备和她带来的衣服搭配成不同的装束,那么,她总共有多少种 不同的搭配方法了?(请同学们帮她的忙,搭配一下吧)可引导学生由活动一搭配的衣服,再分别与这两顶帽子搭配成套,让学生明白可以组成两个的六套。【由两个整体的搭配到三个整体的搭配,是一种知识的迁 移,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老师无需太多的言语,是对学 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地培养】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 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玩,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 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 习,教师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 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教师注 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 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 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 晰化、条理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