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龙岩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
《2023届龙岩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龙岩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龙岩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冲破了“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根据中国的材料,兼顾其他古老 文明的特点,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即: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 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以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 的标志。按照这一标准,探源工程提出,在距今55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 的社会上层之间,形成密切交流,形成了以对
2、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持有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 其尊贵身份的礼制;在距今5100年到4300年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出现了早期国家, 跨入文明阶段。各个区域文明之间形成了“早期中华文化圈夏王朝建立后,经过约200年的发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形 成择中建都的都城选址,形成择中立宫和中轴线的宫室布局理念,形成以范铸法铸造青铜器的工艺技术, 形成以青铜器和玉礼器以及铃和磬等构成的礼乐制度,造就了王朝气象。这些礼器及其蕴含的观念向四 方辐射,形成方位广大的中华文化影响圈,中华文化从距今5000年到4000年期间的各区域文明各自发 展、交流共进,转变
3、为由中原王朝引领的一体化新进程。(摘编自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材料二:在殷墟发掘之前,王国维利用这里发现的甲骨文与文献相印证,确认了文献所载的商代先王世系。殷墟 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商代历史的可靠性,世界有关最早中国文明的认识也一直定格于此。20世纪末到21 世纪初,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关最早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推陈出新,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突破了已定格的认识,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提供了扎实的证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项目,经过20年的实施,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经 典模式,学科发展的标杆。考古学泰斗苏乘琦在区系类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4、中华文明探源的学科重大课 题,强调要研究中华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起源,并提出了 “古国理论”,即古文化一古城一古 国的三部曲,通过考古学文化、古代城址的研究来探索文明化进程。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聚落考古的方 法也被引入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古城研究更加系统化,以聚落体系的形式更充分地体现文明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明探源直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任务。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这一任务的当 代延续,从外部关联来看,最近20多年,中国崛起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正在实现 的计划,文化自信逐渐成为时代强音,了解中华文明的由来是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考古学是一门 以“增晟历史”
5、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其主流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考古新发现增加新的信息。在中国近现代 学术研究中,反思、批判或解构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一直是重要.主题之一,这也是面对西方的文化优势的 一种必然反应。从学科内部关联来看,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田野考古工作大幅度增加,有关中国早期文明的考 古发现不断积累,尤其是良渚、陶寺、石加、石家河等遗址的深入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中国文明 模糊的面貌。在此过程中,科技考古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手段,而这又离不开科学硬件设施的大幅 度改善与研究队伍的壮大。这个阶段也是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 扩展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考古
6、公园、博物馆等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考古学的实践。 简言之,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都在不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得该项工程不断滚动,成为中 窖制(古法窖制) 老茶(老茶打底) 陈化(陈化多年)评分参考:答出一个给2分,两个给3分,三个给4分。(-)(9 分).龙江河一去千里暗流汹涌,与出租屋相隔不过五十米,我看不到它的样子。评分参考:每短句1分。21 .构成:以“带着”为共同提示语,领起三个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组成排比句。表达效果:多 角度列举J鸟的啼叫给作者带来的深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句式整齐,富有文 采,节奏感强,增强语气。评分参考:答出构成给2分,答出表达效果中的
7、任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四、写作(60分). (60 分)作文评分: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 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 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 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8、。1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2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侦句有表现力.有创意:见解新颖M料新鲜思新巧雅理想象有独到之处颔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 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的典型代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所以成为典范还因为它回应了学科内外的重要关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问题为导 向的研究,需要理论、方法、材料的系统组织,而这在
9、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其他领域并不常见。超然客公 众号文明探源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指标,如聚落体系的层次、墓葬的等级、 手工业分工的程度,这种研究方式在逻辑上具有演绎的性质在文明起源的探讨中还借鉴了人类学与历史 学、社会学的成果,在逻辑上具有类比的性质而中国考古学研究通常依赖归纳逻辑,因此,中华文明探 源工程拓展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路径,更充分地发挥了考古学在文明探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也正因为 如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中国考古学的经典成功模式,(摘编自陈胜前从学术史角度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中国方
10、案是对“文明三要素”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B.突破地域局限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原王朝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一体化新进程的典型代表C. “占国理论”与聚落考古等研究方法的运用,为中华早期文明史提供了扎实的证据.D.王国维的殷墟研究将最早中国文明定格于商代,也就是说三皇五帝等说法是虚妄的。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关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文化的陈述论证了 “中国方案”的科学性B.材料一中二里头文明的特征造就了夏的王朝气象,外溢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C.进入新世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卓越成绩,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D.材料二阐述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中国崛起、
11、考古学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2 .下列选项,最为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的一项是(3分)A.红山文化中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B.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当时已经开始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活动。C.大汶口遗址中出土了 20多个扬子鳄的残骸,还有獐、斑鹿、麋鹿的残骨。D.半坡遗址中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约一万件。3 .材料一、材料二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论述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依据材料,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这一辈子老舍学徒
12、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在初到铺子去的时候,不论是谗也得害伯,铺中的规矩就是委 屈。当徒弟的得晚睡早起,得听一切的指挥与使造,得低三下四的伺候人,饥寒劳苦都得高高兴兴的受 着,有眼泪往肚子里咽。象我学艺的所在,铺子也就是掌柜的家;受了师傅的,还得受师母的,夹板儿 气!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我简直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学徒的 脾性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被板子打出来的;象打铁一样,要打什么东西便成什么东西。在当时正挨打受气的那一会儿,我真想去寻死,那种气简直不是人所受得住的!但是,现在想起来,这 种规矩与调教实在值金子。受过这种排练,天下便没有什么受不了的事啦。
13、随便提一样吧,比方说教我 去当兵,好哇,我可以做个满好的兵。军队的操演有时有会儿可以休息,而学徒们是除了睡觉没有任何 休息时间的。有时因为遇上赶夜活的时候,我一天一夜只能睡上三四点钟的觉。我能一口吞下去一顿饭, 刚端起饭碗,不是师傅喊,就是师娘叫,要不然便是有照顾主儿来定活,我得恭而敬之地招待,并且细 心听着师傅怎样论活讨价钱。不把饭整吞下去怎么办呢?这种排练教我遇到什么苦处都能硬挺,外带着还 是挺和气。读书的人,据我这粗人看,永远不会懂得这个。现在的洋学堂里开运动会,学生跑上两个圈 就仿佛有了汗马功劳一般,喝!又是搀着,又是抱着,往大腿上拍火酒,还闹脾气,还坐汽车!这样的 公子哥儿哪懂得什么
14、叫作规矩,哪叫排练呢?话往回来说,我所受的苦处给我打下了做事任劳任怨的底子, 我永远不肯闲着,做起活来永不晓得闹脾气,耍别扭,我能和大兵们一样受苦,而大兵们不能象我这么 和气。提到我的手艺来,我也觉得学徒三年的光阴并没白费了。凡是一门手艺,都得随时改良,方法是死的, 运用可是活的。三十年前的瓦匠,讲究会磨砖对缝,做细工儿活;现在,他得会用洋灰和包镶人造石什 么的。三十年前的木匠,讲究会雕花刻木,现在得会造洋式木器。我们这行也如此,不过比别的行业更 活。我们这行讲究看见什么就能糊什么。眼睛一看,手就能模仿下来,这是我们的本事。我们的本事不 大,可是得有点聪明,一个心有窟窿的人绝不会成个好裱糊匠。
15、这样,我们做活,一边工作也一边游戏,仿佛是。我们的成败全仗着怎么把各色的纸调动的合适,这是 耍心路的事儿。以我自己说,我有点小聪明。在学徒时候所挨的打,很少是为学不上活来,而多半是因 为我有聪明而好调皮不听话。我的聪明也许一点也显露不出来,假若我是去学打铁,或是拉大锯一一老 那么打老那么拉,一点变动没有。幸而我学了裱糊匠,把基本的技能学会了以后,我便开始自出花样, 怎么灵巧逼真我怎么做。有时候我白费了许多工夫与材料,而做不出我所想到的东西,可是这更教我加 紧的去揣摩,去调动,非把它做成才可。这个,真是个好习惯。有聪明,而且知道用聪明,我必须感谢 这三年的学徒,在这三年养成了我会用自己的聪明的习
16、惯。诚然,我一辈子没做过大事,但是无论什么 事,只要是平常人能做的,我一瞧就能明白个五六成。我会砌墙,栽树,修理钟表,看皮货的真假,合 婚择日,知道五行八作的行话上诀窍这些,我都没学过,只凭我的眼去看,我的手去试验;我有勤 苦耐劳与多看多学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在学徒三年养成的。到如今我才明白过来一一我已是快饿死的人 了! 一一假若我多读上几年书,只抱着书本死啃,象那些秀才与学堂毕业的人们那样,我也许一辈子就 糊糊涂涂的活下去,而什么也不晓得呢!裱糊的手艺没有给我带来官职和财产,可是它让我活的很有趣; 穷,但是有趣,有点人味儿。前面我已说过:我们这行有两种活,烧活和向活。做烧活是有趣而干净的,白活
17、可就不然了。糊顶棚自 然得先把I口纸撕下来,这可真够受的,没做过的人力也想不到顶棚上会能有那么多尘土,而且是日积月 累攒下来的,比什么土都干,细,钻鼻子,撕完三间屋子的棚,我们就都成了土鬼。及至扎好了林桔, 糊新纸的时候,新银花纸的面子是又臭又挂鼻子。尘土与纸面子就能教人得痛病一一现在叫作肺病。我 不喜欢这种活儿。可是,在街上等工作,有人来约就不能拒绝,有什么活得干什么活。应下这种活儿, 我差不多老在下边裁纸递纸抹浆糊,为的是可以不必上“交手”,而且可以低着头干活儿,少吃点。 就是这样,我也得弄一身灰,我的鼻子也得象烟筒。做完这么几天活,我愿意做点别的,变换变换。那 么,有亲友托我办点什么,我
18、是很乐意帮忙的。(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我”的身份是一个裱糊匠,小说就是以这个裱糊匠的视角来写 当时的人和事的。B. “学徒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讲学徒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两种,而 是为了引出学“规矩”。C.文中将裱糊匠与瓦匠、木匠等职业加以类比,形象写出了 “我”所从事的这一行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 展变化的情况。D.裱糊的手艺没有给“我”带来官职和财产,而且学手艺的过程极为不易,“我”对这门手艺全然充满 厌恶之情。7.有人说:“老舍的小说用语通俗、浅白而雅致,并且追求幽默感,具有浓
19、烈的京味。”下列对小说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刚端起饭碗,不是师傅喊,就是师娘叫,要不然便是有照顾主儿来定活,我得恭而敬之地招待,并 且细心听着师傅怎样论活讨价钱”,用语通俗,口语化。B. “学生跑上两个圈就仿佛有了汗马功劳一股,喝!又是搀着,又是抱着,往大腿上拍火酒,还闹脾气, 还坐汽车”,生动传神,充满妙趣,幽默诙谐。C. “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带有一种特有的京味儿,尤其是 “顶”字,带点儿调侃,带点儿夸张,京味十足。D. “我们做活,一边工作也一边游戏,仿佛是,说明“我”做活敷衍,心不在焉,心有旁鹫,“仿佛 是”倒装到话尾,体现
20、说话随意的口语化特点。8 .本文取材于旧社会市民生活,刻画了学徒工的经历和命运。请简要概括文中“我”的性格特点。(6分).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说:“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 卜,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从委屈的生活中咂摸出了哪些甜味。(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 稷己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 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龙岩市 语文 学期 期末 联考 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