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劳动的异化风险与现代劳动教育的应对 附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的现实挑战及应对路径.docx
《当代劳动的异化风险与现代劳动教育的应对 附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的现实挑战及应对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劳动的异化风险与现代劳动教育的应对 附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的现实挑战及应对路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组成,异化劳动理论启示着人们在当前也要 密切关注劳动的异化风险,努力防止劳动者在劳动中丧失主体性。面对当代劳动 的异化风险,源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现代劳动教育从根本上追求: 让学生在作为教育活动的生产劳动中统整各方面所学以实现对自身本质力量的 发展和占有,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格局中,现代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全面明确劳动内涵的 基础上需要抓紧五个要点:要在根本上出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来开展劳动 教育;要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占有;要让学生 在劳动教育中实现自身及其所在世界的双重发展;要让劳动教育成为德育、智育、
2、体育和美育的整合途径;要在劳动教育中避免让外在评价主宰学生的学习。当前,劳动教育是最为热门的教育主题之一,众多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人 员和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思索并努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2018年的全国 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 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 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 育的重大
3、意义、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途径等。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劳动教 育工作己经进入飞速发展的轨道,这必将从根本上完善国家的整体教育体系和提 升育人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劳动之于社会主义中国、劳 动教育之于社会主义中国教育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和内涵,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深 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是今天开展劳动教育的思想保障。一、当代劳动的异化风险在深入理解劳动内涵与价值的方面上,马克思是人类思想史上绕不开的一位 思想家,其对于劳动内涵与价值的论述堪称经典。在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体系中,劳动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事关人类和个体发展的方向和结果。 事实上,马克思对劳
4、动价值的辩证认识,一方面强调劳动之于人类和个体解放的 根本意义,另一方面又特别关注劳动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异化问题。可以说,这 种对劳动的辩证思想非常重要,对异化劳动进行深刻理解,事关劳动教育是否出 现偏移和能否实现解放个体与人类的初衷。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等思想家的启示下深刻地考察了人类社会和个 体发展的现状,由此关注到异化问题。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主要循着 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异化到劳动异化的路线。关于劳动异化,马克思给出 了一系列重要的表述,如:“人使这种中介活动本身外化,他在这里只能作为丧 失了自身的人,失去了人性的人而活动;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本身、人用物进行的 活动变成某
5、种在人之外的、在人之上的本质所进行的活动,”“人自身异化了以及 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幅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联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 讽刺画,人的活动由此而表现为苦难,他个人的创造物表现为异己的力量他 的本质的现实化表现为他的生命的失去现实性,他的生产表现为他的非存在的生 产,他支配物的权力表现为物支配他的权力,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 则表现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二可以说,马克思本人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对异化劳动的深刻追问及其扬弃 劳动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也包括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是劳动主体、社会财富 按劳分配的政治经济学5。因此,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这一劳动教育核心
6、素养目标的落实,就不得不考虑社会制度的支持问题。首先,社会分配制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劳动者社会地位的正确认 识。社会分配制度主要反映的是社会财富一劳动成果在不同社会主体中的占有 比例问题。只有在一个分配正义的制度当中,劳动者才能充分占有自身的劳动成 果,避免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现象的出现。如果劳动者对其劳动所创造的社会 财富的占有与其实际的劳动付出存在较大的落差,那么,劳动者就很难对劳动产 生正面的感受和积极的认识。这实际上表明,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其所接 触的劳动者,在社会财富的占有方面明显不如其他社会成员,那么,学校教育就 很难说服其相信劳动崇高、劳动光荣等价值理念。因此,确保
7、社会财富按劳分配, 让劳动者充分占有其劳动成果,不仅是真正彰显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也 是学校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切实有效的重要保障。其次,劳资关系的制度安排也会深刻影响学生对劳动者权益的正确认知。劳 资关系主要反映的是劳方和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劳资关 系的核心是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即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 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 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 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等能否在劳动中得以有效实现。由此可见,劳动权益事关 每个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事关
8、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是每个劳动者从事劳动最 为关心的重要问题。如果资方的力量过于强大,严重损害了劳动者权益的实现, 那么,这样的劳资关系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对劳动价值和意义的正确看法。如果 学生所处的社会当中,劳资关系存在明显的资方压迫、剥削劳方的情况,那么, 这将会影响学生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进而会极易诱发其争做资方而逃离、鄙视 甚至剥削劳方的错误思想认识。反之,在一个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肯定的社会中, 学生就更容易体会和认同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等 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由此可见,劳动不仅仅是关乎生产的问题,更是一个与社会财富的分配、交 换、消费等密切相关的社会制度安排问题
9、。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从根本上贯彻马 克思主义劳动观,就必须获得来自社会制度的有力支持。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从前文论述可以看,劳动教育要想切实推进,必须得到社会的物质、文化和 制度等层面的有力支持。但就目前的现实来看,现有的劳动教育在社会支持方面 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一)劳动教育社会物质支持的教育缺位劳动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远远不是学校自身就能够提供的,因此,需要社会提 供相应的教育服务。然而,当前社会在提供劳动教育的物质支持,尤其是各种新 兴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更多地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思维而缺少专业 的教育设计。1 .地方政府在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
10、的经济考量过重。一些地方政 府在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时候,更多地是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思 考基地建设,而不是基于教育的逻辑来思考。如浙江某市在发布其所确定的劳动 教育基地的文件中就明确写到,“为推动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促进美丽乡 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助推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经村申请,镇乡(街道) 推荐,市农业农村局和教育体育局审核,决定命名某村等23个村为乡村振兴中 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从这一文件可以明显看出,其劳动教育基地的认定主要不 是基于教育的逻辑框架进行的,而主要是从“经营成果转化”“助推集体经济”的目 的来定位的。诚然,将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与当地经济结合起来可以为劳动
11、教育基 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但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 的引领作用,而是过于强调基地建设的经济功能,则很难确保劳动教育基地的“教 育底色02 .市场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的资本驱动过强。当前除了中小学在 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推进劳动教育之外,市场各方资本也高度卷入劳动教育当中, 成为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落地的突出社会力量。国内诸多市场化的研学机构纷纷开 辟劳动教育基地供中小学开展活动。可以说,借助社会资本来推进劳动教育,是 有效解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足,提升劳动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根本 上而言,资本的根本目的是逐利的。如果资本在劳动教育的介入过程中,缺乏必 要的教育
12、监管和准入门槛,那么,劳动教育基地将有可能演化为资本逐利的新的 竞技场,这一方面会严重损害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削弱劳动教 育基地的社会公益性,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这是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3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教育准入标准缺乏。目前:各种社会力量都在积极参 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很多地方政府也认定了诸多的劳动教育基地。但总体 而言,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认定,其教育的准入标准是相对缺乏的。比如,作为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劳动教育基地认定的机构农村教育发展中心,其关于 劳动教育基地的认定更多的是物质条件方面的要求,而对于相应的教育标准的要 求则是比较薄弱的。从其官网上所介绍的己认定的劳动
13、教育实践基地来看,这些 介绍主要呈现的几乎都是基地的自然景观和设施条件,却鲜有对劳动教育基地相 关教育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介绍。此外,从网络上公开的材料 看,该机构对于劳动教育基地的条件要求是:设置同时容纳2000人以上吃住的 生活区,水果、蔬菜、农作物、花卉种植区、家畜养殖区、水产养殖区、农具展 览馆、昆虫展览馆、工商文创馆、生产加工区等;每市(区、县)只设立一家大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基地具有300亩以上土地,容纳2000人以上吃 住、基础条件好的休闲农业园区、文旅基地、农业游学产业园等均可以申报6。 从这一条件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些要求是缺乏对劳动教育基地在教育的专业
14、性方 面的充分考量的。4 .对现有各种可能的潜在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不够。建设劳动教育的社会 实践基地,不仅仅是开发各种新的、专门化的基地,更是要有效发挥现有的各种 工厂、企业和社会所有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劳动教育功能。但非常遗憾的是,就目 前劳动教育社会资源的供给方来看,相当一部分都是企业化的经济运作,即“人 为”地在以往的各种田地、旅游场所的基础上加以简单改造而成,而各种真实的 劳动生产部门并未有效加入到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的供给当中。实际上,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 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 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
15、。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 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 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 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由 此可见,从中央文件的有关精神来看,它更鼓励和提倡的社会劳动资源供给方式 是开发和盘活现有的各个劳动部门当中的教育资源,向不是鼓励市场去构建所谓 的劳动教育基地并将其兜售给学校和学生。(二)劳动教育社会文化支持的观念冲突正确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培育毫无疑问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支持。然而,在 当前的社会文化当中,同样存在着诸多与学校劳动教育所着力
16、培养的劳动观念、 劳动精神相冲突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的存在给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推进带 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等级观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当下社会当中,深 刻影响人们对劳动价值的判断。劳动作为人类对象化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只有 类型上的不同,并无价值上的高下之别。然而,在传统社会当中,由于等级化社 会的存在,劳动也被打上了鲜明的等级化色彩。从论语中的“樊迟问稼”到孟 子的“劳心劳力”之分,无不体现着劳动的阶层化现实。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制 度层面己经消灭了基于劳动分工不同而形成的阶级社会,但是,劳动等级化的文 化观念并未完全消失。尤其是在当下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
17、国情 背景之下,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同人在劳动的环境、条件、收入等方 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劳动岗位对人的身心还具有不同程度的压迫性。总 体而言,社会“尚未形成全民崇尚劳动的社会劳动教育氛围,劳力者受制于劳心 者的传统观念依旧存在”7。这就使得劳动等级化的观念依然有着其存在的现实 土壤。这样一种劳动等级化的社会观念是不利于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的。其次,社会媒体对“不劳而获”等错误人生价值观念的不恰当呈现,会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学生对劳动价值和意义的正面认识。当前,各种“选秀”节目、 青春偶像剧、广告正成为当代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影响着他 们的价值观。然而,在这些媒
18、体节目当中,一些不恰当的劳动观念被无形中放大 了。比如,偶像们似乎都不用为基本的生活而工作,其生活更多地是围绕着不食 人间烟火的恋爱等主题而展开,似乎青春只有恋爱这一主题。而大量针对青少年 的广告更是灌输一种及时消费、追求时尚的观念。在这样一种媒体文化中,劳动 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价值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小 资的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媒体文化显然与劳动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存在冲突。第三,“躺平”文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年轻一代的积极向上劳动精 神的培育。“躺平”作为对抗996”“内卷”的一种策略性人生哲学,固然有其存在 的现实合理性。但是,一旦“躺平”作为一种文化在青
19、少年当中蔓延开来,那么, 势必不利于劳动教育所倡导的那种“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观念的培育。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物质财富相比于过去已经有了长 足进步,但是,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年轻一代都选择“躺平” 这样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难以实现,学校劳动教育 也将失去其正面价值引导的社会文化基础。(三)劳动教育社会制度支持不够完善社会制度对劳动教育的支持是一种深层次的支持。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够真正 建立起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没有真正体现劳动者国家主人地位的制度,那么, 要想将劳动教育所要培养的各种观念深入人心,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实际上,
20、”制度通过约束功能不仅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倾向。 其作用机制在于,人在遵守制度行为的同时会接受一种暗示:这样行为是理所 当然的,那样行为是错误的。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暗示,但在不知不觉中 接受了这种暗示。由于制度有权力的支持,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按制度的要 求行事,久而久之,人在制度化生活中的行为就成了非反思性的行为,这种惯性 的非反思的行为同样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8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建立,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保 障。但是,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社会制度 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
21、健全的地方。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不健全同样 制约着劳动教育的健康开展。1 .劳动资本分配问题较为突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强资本弱劳动的问 题。即“资方经营者或管理者通过经营者持股、年薪制、技术入股等形式,其分 配所得远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劳勒所得9。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经营者、资本 所有者占据分配主体,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劳资收入差距显著。据统 计,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53.4%降至2007年的39.74%, 虽然近几年有所上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10。此外,诸如“网红”“直播带货”“明 星”收入过高等问题的存在,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在财富分配方面 存在的
22、不公正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会极大地干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 观的正确认识。2 .劳资关系冲突时有发生,会影响学生对劳动者国家主人地位的认识。由于 中国社会整体处于转型期,相关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因而,在劳资关系方面还 存着诸多不和谐的地方,一些企业还存在着用工不规范,没有签订相关劳动合同, 致使劳动者的保险、医疗、教育等各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实问题。一项在 广东的调查显示,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 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09年流动人口监测 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
23、 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 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11。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利于良好劳动教育环境 的建设。3 .非劳动收入在居民财产增值方面的贡献率远高于劳动收入。根据皮凯蒂等 人的研究,1978-2015年,我国居民财产-收入比由115%上升到487%,居民财产 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收入增速。这意味着劳动性收入对居民总财产的贡献越来越 小,而财产性收入(如利息收入、房屋租金)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房价上涨) 更能决定一个家庭的财富多寡12。这一情况的出现,同样会影响学生对劳动
24、的 意义和作用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三、新时代构建劳动教育社会支持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劳动教育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就当前而言,在社会支持方面,特 别是要增强物质支持的教育性、文化支持的一致性和制度支持的公正性。(一)社会物质支持要突出教育性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当然离不开社会的物质支持。尤其是对于生产劳动教育 而言,其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更为明显。正是因为如此,意见就十分强调充分 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同时,要大力拓展实践场所, 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然而,劳动教育本质上是教育,其所需 要的物质支持也应该围绕着劳动的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而展开。当前,在劳动教 育的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劳动的异化风险与现代劳动教育的应对 附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支持的现实挑战及应对路径 当代 劳动 异化 风险 现代 劳动教育 应对 时代 社会支持 现实 挑战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