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测评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 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 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当自己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 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描绘此 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 把自己在出游中体脸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
2、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脸,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 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 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 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 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 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 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 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
3、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 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 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 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 情境。(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材料二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 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 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 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
4、西经对称、 和谐、奇巧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 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 峰打草稿”。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 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 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大多数蔬菜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都要 优于水果,所以水果虽然,但只吃水果无 法全部获取蔬菜中的某些物质。水果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含量比蔬菜丰富,并且水果中的芳香物 质、香豆
5、素等植物化学物质也是蔬菜所无法比拟的,而它们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大多数水果是可以直接吃的,一般不需要加热,所以它们的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 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因此,O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字。(6分).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字。(5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岁末,一场冬雪后,学校停课,正在读高二的小明不用早起上学,可以在舒适的 家中享受空调的温暖。对此,小明家里的长辈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参加过自卫反 击战的爷爷认为,下雪就放假,孩子不
6、能接受风雪的磨砺,这是被惯坏的一代;妈妈 认为,学校这么做是为学生安全考虑,属暖心之举;爸爸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际遇,时代已经发展到竞争无须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 自然界风雪的考脸。小明把家中长辈们的争论发到班级群里,引发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更多角 度的讨论。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向长辈或同龄 人,也可以向学校或其他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答案:1.B 解析B项,“人的审美体脸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 万般感受”错误。材
7、料一第2段说的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脸,其本质是一 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 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选项曲解文意。2 .C 解析C项,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 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A、B、D三项则纯属随意的、不定向的、不受控 制的联想。3 .D解析D项,“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误。材料一第2 段说“审美体脸作为一种审美享受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第3段也有 明确说明,移情之际应是物我同一的,移情过程中,主体的情感不可能只属于客体 青山。4 .参考答案引出论题方式
8、:采用对比方法,列举两种对联想与审美体验之间关系的 态度引出论题。好处深用对比引发人们对联想与审美体验之间关系的疑问,便于后文对此进行针 对性分析。解析由“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 的音乐、绘画、舞蹈等”和“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 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可知,第1段是通过对比方法,列举出了 两种对联想与审美体脸之间关系的态度引出论题。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采用对比, 使人们对联想与审美体脸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激起好奇心,为后文对此进行针对 性分析做铺垫。5 .参考答案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与自然交流,与自然景
9、物沟通融 合。发现自然的逻辑美,从自然中悟出哲理。根据审美对象的不同特性,合理 选用审美联想和艺术直觉来欣赏。解析从自然角度来说,根据材料二第1段“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 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可得出要想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就要走进自 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与自然交流,与自然景物沟通融合;由材料二第3段周 敦颐见莲花而悟出做人之理,朱熹见半亩方塘而悟出做学问之理,可得出发现自然 的逻辑美,从自然中悟出哲理;从艺术角度来说,根据材料三第2、3段可得出要想 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就要根据审美对象的不同特性,合理选用审美联想和艺术直 觉来欣赏。6 .A 解析A项,“小说以兵车行
10、为题又暗示了社会背景“错误,标题并未 暗示社会背景。7 .B 解析B项,“表现出上官星的牺牲给秦月带来的巨大心理震动”说法不恰当, 因为此时秦月还不知道上官星已经牺牲了。8 .参考答案情节安排上,秦月的“急”与司机的“慢”形成了对比,不断制造悬念,吸 引读者兴趣。人物刻画上,有利于通过秦月的回忆集中描写上官星为救战友而 奋不顾身的行为,刻画其英雄的形象。表现手法上,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侧面描写, 通过秦月、司机和哨卡战士们的表现,来体现上官星精神的感人力量。解析首先从文中找到所写的两次“兵车行”的过程,分析这两次兵车行中人物的 表现,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技巧特色等方面分析效果。小说主要写了两次
11、“兵车行”,一是回忆上官星送我救助战友,主要写上官星把车开得飞快、冰水中 摇发动机、雪中看路、步行搬救兵等,在这一系列的表现中表现上官星为了救战 友而奋不顾身的精神,突出其英雄的形象;二是现实中司机运送上官星的遗体去哨 所,在这一路上主要突出司机的“慢”和“我”的“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 的兴趣洞时借助司机驾车的小心翼翼、哨所战士的肃立侧面烘托主人公上官星 的形象,表现出其精神感人至深。9 .参考答案诗句体现了小说主人公为祖国守卫边疆、英勇献身的崇高爱国主义 理想;诗句体现了主人公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奋力实现生命价值的顽强精神; 诗句体现了主人公追求人与人之间真诚、温暖情感(包
12、括异性战友之间的相互吸 引与依恋)的浪漫情怀。解析这首诗歌是上官星写给秦月的,“星星可以理解为“上官星”,“月亮可以理解 为“秦月”,而“同在永恒的天上闪耀着理想”流露出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结合上文来看,这“月亮”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战友”,从上官星送“我”救战友时的 表现来看,这首小诗表现出主人公对战友的关心;这“月亮”还可以理解为“祖国”,主 人公身在边疆、哨所,守卫着祖国大地,诗歌表现出主人公守卫边疆、献身祖国的 爱国主义理想;从上文来看,此处海拔很高,气候恶劣,但在主人公的眼中,却是“美 丽的“,表现出主人公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奋力实现生命价值的顽强精神。10 .D 解析句中
13、,范雎是操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亡”是“范雎”的 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广谒者王稽”是同位语的关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项。U.D 解析D项,史记是纪传体史书。12 .D 解析D项,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 向秦王进言而被杀。13 .参考答案(1) 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 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 豆掺拌的食物,又命令两个受过跋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解析第(1)句中注意“有顷”“劳”“得无”“徒
14、”的含义,第(2)句中注意省略句及“马”的 含义。14 .参考答案范雎因收到齐襄王的礼物而被误以为出卖魏国的机密给齐国,因此受 到鞭打和侮辱,所以后来在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下到了秦国。解析该题答题区域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找到相关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作答。参考译文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 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 肉美酒之类的礼物。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 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 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
15、,宾客们喝醉了酒,轮 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 把他找回来。魏国人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 姓名改为张禄。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 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的车马从西边 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搅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 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 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 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
16、记了搜查一 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 发现有说客,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 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维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 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 说:“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大权怎能不倾覆, 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白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 孑小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才巴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月隹为相国。秦 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为应侯。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
17、范雎辞行,范 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 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食物,又命令两个受过繇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 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 沈大梁(魏都城)。”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 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我就不能进函谷关来。 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 意啊。”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 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
18、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 困苦的人。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喳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 他也必定报复。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孝成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 秦国。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 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 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带领两万人投了赵国。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 治罪。两年后,王稽做河东太守,却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为此,应侯一天比一 天不愉快。15 .C 解析C项,“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一 样错误,从诗句来看,“大纲遥大致相似”,“小样”是“差
19、不多相像”,选项曲解诗歌 意思。16 .参考答案借物抒情(或者“比喻”)。“鹊鹑”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 之情。“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 枝。用典。“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中山千日酒” 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 满之情。解析“鸦鸦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前一句中“鸦鸦”为鸟,古人常用此鸟来比 喻兄弟,“音断人千里”是说兄弟相隔千里,此处借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后 一句是说归依无主,怀才不遇,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这里既有比喻,也有用典
20、,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安得中山千日酒,酩 然直到太平时中山千日酒”运用典故,搜神记中说,中山人狄希,能酿造一种 千日酒,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这里运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太平的期盼;“安得”运用 反问,表达对现实的不满。17 .答案(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解析注意题干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如第(1)题中“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第(2)题 中“司马青衫”“古语”,第(3)题中“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等。18 .A 解析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大气磅礴: 形容气势盛大。此处用来形容人类社会的发展,故选“波澜壮
21、阔。洞若观火:步容 看得清楚明白。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此处用 来形容锐利的眼光,故选“洞若观火”。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独出心裁: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这里指思维方式 与众不同,故选“卓尔不群高瞻远嘱:形容眼光远大。高屋建铳:形容居高临下 的形势。这里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远大警示意义,故选高瞻远嘱 19.C解析根据上句“他们都曾对人类进步产生过深刻影响”可推断下一句的主 语应为“他们”,故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在中固定结构作提前 状语,排除B项。20 .参考答案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马克思主
22、义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 社会现代性批判的经典。解析本题中,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提出”与“规律”搭配不当,可以修改为 “揭示弋第二处,“马克思主义”与“因此”语序不当,因为前后主语不同,所以把连词 “因此”放到马克思主义”的前面;第三处,“被一直”语序也不当,应该改为“一直被21 .两者仍不可相互代替可以补充蔬菜摄入的不足只吃蔬菜无法获取 水果中的某些物质.第1段: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第2段:水果不能全部代替蔬菜。第3段: 蔬菜不能全部代替水果。22 .略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 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
23、些美好之物,就 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发现动物也有趋美 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 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 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响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 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 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 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 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
24、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人们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材料三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 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 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 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 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然而,也另 有一些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第五 单元 测评 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