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学教育与知识能力中学试卷(精选6篇)_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题.docx
《2022教学教育与知识能力中学试卷(精选6篇)_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教育与知识能力中学试卷(精选6篇)_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教学教育与知识能力中学试卷(精选6篇)_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题 教学教化与学问实力中学试卷(精选6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中学教学学问与实力题”。 第1篇:教化教学学问与实力中学课程试卷3 教化教学学问与实力(中学课程)-试卷3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是( )。 A.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B.空间的广泛性 C.内容的全面性 D.教化影响的安排性 解析:A、B、C三项均是隐性课程的特点,D项是显性课程的特点。 2.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化”“教学做
2、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解析:活动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须要和爱好、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阅历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提倡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化”“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化”“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活动课程。所以,本题选C。 3.有利于学生系统驾驭人类所取得的阅历和科学相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学问(科学、道德、艺术等)为基础,根据肯定的价值标准,
3、从不同的学问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肯定的内容,依据学问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学问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运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驾驭、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系统驾驭人类所取得的阅历和科学相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依次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解析: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是指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内容,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依次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5.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
4、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接着向前发展的起点的是( )。 A.课程评价 B.课程模式 C.课程实施 D.课堂反馈 解析: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化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接着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发展。 6.留意培育学生探讨看法与实力的课程类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探讨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解析:题干所述为探讨型课程的特色。 7.分
5、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比,其优点是( )。 A.有利于培育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相识实力 B.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C.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学问的理解 D.有利于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动手实力 解析: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学问,并根据学科学问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的优点是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其缺点是不利于培育学生综合的学问素养,同时造成学习任务繁重。A、B、D三项均是综合课程的优点。 8.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学问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 )。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统课和现代课 解析:以凯
6、洛夫教化学为代表的苏联教学论提出了课的类型,并进行了特地的探讨。以传授系统书本学问为主要任务,他们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指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类: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试验课、测验课等。综合课指在一节课中担当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9.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详细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化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
7、准则。 10.某中学依据当地太极拳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在该校开设了太极拳课程供喜爱太极拳的学生选修。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解析: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题干中的太极拳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11.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解析: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
8、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依据课程安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依据课程性质,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故本题选A。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相关课程 解析:学科课程是以文化学问为基础,根据肯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学问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肯定的内容,依据学问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学问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是以“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注意分科课程的学习,属于学科课程。 13.新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自主性 解
9、析:新课改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分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14.下列教化家中,( )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解析:英国教化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闻名文章什么学问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15.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不包括( )。 A.课程安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目标 解析: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课程安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安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步步详细
10、化的关系,即课程标准是课程安排的进一步详细化,而教材又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详细化。 16.让校内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验了( )的重要性。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其次,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团体文化等。让校内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现的正是学校物质环境,属于隐性课程。 17.区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主要标记是( )。 A.物质性 B.安排性 C.实践性 D.详细性 解析:安
11、排性是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记。 18.根据学问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详细到形象的先后依次组织课程内容的教材编排方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解析:题干所述是纵向组织的定义;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强调学问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渐渐扩大学问面,加深学问难度,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学问界限和传统的学问体系,根据学
12、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须要探究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切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19.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 A.学生 B.社会 C.学科特征 D.老师 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化的。课程反映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肯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20.( )认为课程评价是将课程安排和预定课程目标相比照的过程。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效果取向的课程评价 解析:“教化评价之父”泰勒及其学生布卢姆等人提出
13、了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他们认为课程评价是将课程安排和预定课程目标相比照的过程。在这里,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它追求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因而,这种取向的评价的基本方法论就是量化探讨方法,并经常将预定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编写教材应当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B.编排学问要留意学问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的统一 C.编排形式要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D.教材内容要强调基础性 解析: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
14、;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呈现实水平和教化现状,必需留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学问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材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连接。 22.( )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爱好和须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详细状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A.国家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地方课程 解析: 2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
15、实践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要敬重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A. B. C. D.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 (1)课程要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2)教学活动必需敬重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5)正确处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4.世界闻名高校校内内的人工标记,往往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优良的学术风气。这体现了哪种课程的作用?(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其次,学校
16、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校内内的人工标记明显是学校的物质环境,故本题选D。 25.下列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论的特点的是( )。 A.留意将学习与生活环境亲密联系 B.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阅历为中心组织课程 C.不利于学生驾驭系统的科学学问 D.学习时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 解析:A、B、C三项均是儿童中心课程论的特点,D项是学科中心课程论的特点。 26.探讨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 )的优势,对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创建性思维大有裨益。 A.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7、 C.接受学习和协作学习 D.驾驭学习和接受学习 解析:探讨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讨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干脆阅历,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看法,驾驭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由此可知,它综合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优势。 27.第三次全国教化工作会议对基础教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解析:第三次全国教化工作会议通过的 28.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这是( )划分的。 A.依据课程的组织方式不同 B
18、.依据课程安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 C.依据课程性质不同 D.依据课程内容属性不同 解析: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依据课程安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依据课程性质,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故本题选B。 29.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是( )阶段。 A.小学1一3年级 B.小学4一6年级 C.初中阶段 D.中学阶段 解析: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采纳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中学阶段采纳分科课,程。故本题选D。 30.( )认为,课程不应当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
19、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儿童中心课程论 解析: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化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见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不应当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 3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阅历课程,具有好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阅历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阅历为基础,
20、用儿童(学习者)的爱好、须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 解析: 32.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 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学问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有: 首先,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育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相识实力; 其次,削减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再次,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动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动手实力。) 解析: 33.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 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变更过于重视学问
21、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主动的学习看法,使其获得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变更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变更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意书本学问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阅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4)变更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中学 试卷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