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篇】.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词,由此引出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二、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布置问题: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我们对孔子
2、以及论语已经不再陌生了,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去领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三、学习新知 1、布置默读要求。 2、学生开始默读,师下课堂指导。 过渡:文中的着四个故事是可以独立开的,所以等会儿你对哪个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就谈哪个故事。 3、故事1:(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齐读这个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推己及人 故事2:(1)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盗泉”的水?描写孔子喝弟子们口渴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3)得出结论:严于律
3、己(板书) (4)读这个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2)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小人在穷困的时候。”的意思。 句子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呀!” 词语“假装”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敢于自省 (5)齐读这个故事。 故事4:(1)你特别欣赏哪个词或句?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学而不厌 四、:课文学习到这儿,我们对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做“仁”者,要爱别人,宽以待人。过去曾有“
4、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谈,现在则有“半部论语学做人”之说。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人生的启示,智慧的启迪! 五、齐读课文,再次领略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 六、课后作业: 默读提示: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主张,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之处可做简单批注。 (一)课后延伸: 1、温故而知新复习本课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找一论语中的故事来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二)读读阅读链接,试着背一背。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
5、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
6、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
7、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
8、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滴水穿石的奇观。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
9、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
10、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
11、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
12、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X|k |B| 1 。 c|O |m (6)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
13、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过对比阅读
14、,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 江雪题秋江独钓图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是唐朝的张志和。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味道,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美丽)指名读;(悠闲)指名读。齐读。 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
15、正地读出味道来了!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出示 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 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出示 4、交
16、流: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补充:春天的花有那么多,为什么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写过这样的诗:出示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师: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不是人间啊,那是?世外桃源。原来,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流水:春来江水绿如蓝。 斜风细雨: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在志南和尚的笔下,则成了杨柳风,杏花雨,多美妙啊! 5、西塞山前,白鹭翔飞,自由自在;桃花盛开,流水上涨
17、;鳜鱼肥美,或风和日丽,或斜风细雨,浓妆淡抹总相宜。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板书:春意盎然)女孩子们,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走进山水,贴近词人。 1、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里,有这样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渔翁,这渔翁就是张志和,就是号称烟波钓徒的诗人,他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可惜他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背影,此时,他的脸上又会有什么表情呢?男孩子们,让我们把这种悠闲读出来吧。 2、在这里,归是指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一边是世外桃源,悠闲自在,一边是忙忙碌碌,争名夺利的世俗,他选择的是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板书:悠闲自在,向
18、往自由) 五、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情感。 1、课前,我们背诵了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_泛舟江湖。 3、小结:同是渔父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也让我们在经典里感受、成长。 六、作业 1、习作:改写渔歌子。 2、“渔父”的形象早已在融化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已成为诗意化的形象;在外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渔父的形象,那这个形象又有何意义呢?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
19、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
20、现它丰富的感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
21、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
22、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
23、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2)对词语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驯良:和顺善良。 橡栗: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苔藓: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 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
24、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和松鼠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松鼠的影片,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
25、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对松树的喜爱之情。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辩中激活思维。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
26、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四、相关链接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后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
27、的影响而变异。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国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再现事物形象,把人物与事件刻画得具体生动,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而说明文运用描写,目的是为了进行生动说明,它只是在介绍说明
28、对象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象化描写手段,都要以准确性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范例。 松鼠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类,松鼠科。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2窝,每产46仔。经济价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笔。教案新人教五年
29、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5、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学难点: 1、真实性、鼓励性、礼仪性 2、陶行知为什么作这篇演讲,写读后感。 3、模仿合作写演讲稿,参加演讲赛。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
30、学生养成说真话,实事求是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录音带;配乐背景音乐钢琴曲 2、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3、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介绍生平,了解演讲常识,初读知大意。 教学难点:音:稳韧 形:堡垒陶炼彼 义:堡垒、源泉、造福、坚忍不拔、彼岸、鞭策、长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的生平。 4、初读课文,了解每天四问的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每天四问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31、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问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
32、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孩子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陶校长的演讲 介绍陶行知:我国近代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初
33、读课文 出示:这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演讲又有什么特点,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呢?(听录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回答问题。 2、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出示词语 健康本钱寻求崇高理想否则持久锻炼合理作息树立筑起坚固堡垒造福专心致志坚忍不拔意志力彼岸担任影
34、响承担值日值勤管理培养责任心基础稳定公德私德激励鞭策即使也既要也要 三、指名读课文 1、叫六位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并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检查初读理清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第一段(1)开门见山提出了() 第二段(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第三段(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3、按
35、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4、质疑留疑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2、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一、复习大意,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36、(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
37、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哪你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校长的演讲。 过渡:在陶校长的演讲中第一问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精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速读: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 2、指名回答
38、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复述,顺便归纳学法。 A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看清设问的
39、是什么。 读一读,找出解答。 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读读背背,复述。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 3、标出关联词: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三)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
40、、检查自学效果: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三、总结课文 1、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2、结合陶行知生平事迹,体会这篇演讲的感情。 四、复述训练: 1、略作准备,同桌试述。 2、指名复述。及时评议,强调要抓住要点,特别是每一问中“解释原因”的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六 设计理
41、念: 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并通过泛读和精读,抓住课文的重点,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揭读课题,质疑伟大 1、板书:友谊。 2、谁会读?个别读,读准“谊”,并理解友谊。 3、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友谊:你有没有好朋友?你觉得你们的友谊伟大吗? 4、补充板书,揭题:伟大的友谊 4、齐读课题。读着读着,心里有没有产生小问号啊? (直奔重点,读题质疑,使学生尽快产生和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初读文本,浅谈感受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如
42、果遇到难读的字、词、句,请用笔把它们标出来,去反复的多读几遍,好吗? 2、自由练读课文,师个别指导。 3、想读给别人听听吗?和身边的伙伴来一次合作学习,你读一段给我听,我读一段给你听。 4、课文读了好几遍,我想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谈谈吗? 三、速读课文,感知特色 1、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全文有3个自然段是总的概括介绍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去研读这3个概括介绍的段落,去感受他们之间那伟大的友谊。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认为是总的概括介绍伟大友谊的段落前面打上星号。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也可以和前后桌交流。当然,你也可以和我这个朋友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
43、受伟大 (一)读悟第1自然段 1、个别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一段话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你能通 过你的朗读把这个特点展示出来吗?(5个共同) 3、这个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结:这是一个朗读的技巧,如果你想突出重点,只要把关键词稍微读得重 一点点,别人一听,就能感觉到重点的所在了。 4、从这5个共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好朋友 5、引导: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你和你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相比,你觉得哪个更 伟大?为什么? 6、小结:是啊,他们这5个共同所做得可都是为国家,为人民的伟大的革 命工作啊!这伟大的革命事业你和你的好朋友有做过吗?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比起你和你好朋友的友谊怎么样?(更伟大)你觉得自己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话呢? 7、指导多元化地有感情朗读(高兴、敬佩) 7、小结学法,板书:抓特点 (二)读悟第4自然段 1、个别读,评议交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一段话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边读边划关键词 (师板书:生活事业) 3、在这两个方面中,你觉得哪个方面更加重要?为什么?(体会:更 重要的是) 4、引导理解过渡段的意义:你知道这段话在整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