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
2、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
3、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i) 油光可鉴(ji
4、n) 标致 不逊(xn) 匿(n)名 诘(ji)责 托辞 喝(h)采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w)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
5、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比较、体会: 老师觉得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B
6、、为“我”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1)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 (2)写了藤野
7、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
8、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
9、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 第三课时
10、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
11、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2、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
13、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_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以“研讨与练习”一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语文同步训练 3、阅读参考资料: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
14、教案教学设计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
15、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 二、资料助读(投影) 1.作家作品(显示鲁迅青年和中年时的照片)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
16、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显示绍兴河埠及学过的五篇课文的图片。)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
17、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
18、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
19、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
20、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叙事应该有详略 上下文注意过渡 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
21、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播放电影资料)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
22、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3.领会的爱国主义思想 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诗)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 仙 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 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国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藤野先生 年级 上册 先生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