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篇1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教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小记者活动和小交警活动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直观图(即
2、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叠问题,在学生经历体验重叠问题的建模过程中,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展板、课件、微视频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小记者 小交警 李明 王强李明 王强 赵刚 张小帅 赵刚 张小帅 方伟 王东方 于平丽 丁帅 周晓丽 赵云 徐大文 刘乐乐 孙亮 陈红 毛小宁 合计:10人合计:9人 谈话: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追问:怎样计算? 出现两种算式:10+9=19(人)10+9-4=15(人) 谈话: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呢?让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
4、出问题,借助两种不同算式的知识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体验策略 1.明确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请设计一张图,把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出示要求: (1)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再圈一圈、画一画,让人一眼看出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图最清楚、最简洁。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评价。 启发:怎样让人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 ?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提问: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 ?哪些人是参加小交
5、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学生指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小结:介绍韦恩图。 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分类、集合的思想。 三、深入探究、建立模型 提问:根据韦恩图,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有5人呢?6人呢?7人呢?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 全班交流。 提问:重叠部分最多可以是几人?两个圈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是3人,怎样列式?2人呢?1人呢? 谈话:观察集合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要求参加实践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方法
6、:用和减重叠部分。(板书) 揭示课题。 追问:算式是10+9=19(人),两个圈应该在什么位置? 小结: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没有重叠部分的加法,只把两部分合起来。 通过重叠部分数量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集合图,并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同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重叠问题的一般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四、拓展应用,形成技能 1.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历史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索历史的有27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分析并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跳舞的有
7、14人,合唱的有30人,参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机动) 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力求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又培养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1.谈话: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总结。 2.微课回顾学习过程 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8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
8、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带有学生姓名的小贴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下面统计表 师:朝阳小学三(1)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语文活动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8+9=17人, 师:同意吗?一定吗? 生:齐说同意、一定。 师:出示图1集合圈, 语文组 数学
9、组 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图片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 师:相机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问题的引出 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 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 生:遇到过,比如我既参加了象棋小组又参加了绘画小组。 生:我参加了三个兴趣组。 师:如果还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 生:图2。因
10、为图2有重复的部分。 师:只能用图2来表示来表示重复的关系吗? 生:两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交叉在一起也行。 师:谁来说说重复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部分就是两项活动都参加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参加语文组的有几个人?参加数学组的呢? 生: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 师: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觉得用哪副图来表示参加两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合适?请同学们贴一贴。 2、交流汇报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不管圆圈中学生姓名怎么放,但这三个重复的同学都放在重叠的部分上。 师:怎样计算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生:一共是14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8+9=17 17-3=
11、14 师:第一个表格为什么直接用8+9=17就算出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而这一次8+9后还要再减去3呢? 生:因为如果还是17的话就把杨明、李芳、刘云多算了一次,因此要减去3。 生:第一个表格没有重复参加的,第二个表格有重复参加的。 师:不管用数的方法还是用算式计算都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把重复的三个人多算了一次。 3、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感受其的价值。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现在谁来说说这个集合图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三部分,左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语文组的人数,中间一部分表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右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数
12、学组的人数。 师:相机在集合图上标示出“只参加语文组”、“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只参加数学组”的字样。 师:简单介绍“韦恩图”来历。 师: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提供的信息不会像表格中那样的。 师:相机把例题呈现在统计表中的学生姓名打乱。 师:如果给的是现在这样的信息,你觉得“韦恩图”和文字所提供给的信息,哪一个更能清晰地表示出只参加“语文人的”、“只参加数学的”、“两项都参加的”这三者中间的关系呢? 生:用“韦恩图”来表示。 师:用“韦恩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示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便于我们计算。 师:你认为在什么样情况下使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呢? 生:有重复关系的, 师:相机板示课题:数学
13、广角重叠问题。 三、巩固应用,落实“双基” 1、教材p110练习二十四第1题 2、教材P110练习二十四第2题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师:改动教材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方式为:三(1)班由8人参加语文活动小组,有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读题,并与原例题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拿出第二组供贴图用的学具片 师: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在教师提供的集合圈中摆一摆,之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算出每一种情况下,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共多少人? 交流回报: 生:8+9=17人,我是把两个圆圈分开摆的 生:8+9=17人 17-2=15,我是把两个圆圈交叉在一起的,并且交叉的部分是
14、2人。 生: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只有9人,我是把参加语文组的人数全部圈在数学组里面的。 师:结合学生的口述,相机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结果是9人的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为什么同样是8人参加语文组、9人参加数学组结果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呢? 生:因为上一道题告诉我们有几人重复的,而这道题没有告诉有几人重复的,结果就有几种可能性。 生:这个题目没有前面两个题目讲的清楚,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 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没有确定语文组和数学组之间的具体关系。 师:那你认为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注意什么? 生:搞清重复的人数。 生:在画图时要确定相交的部分应该是几人。 生:考虑问题要全面些。 师:通
15、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题目,比较一下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重复的部分越多,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就越少。 生:要想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多最好互不交叉。 生:当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最少时,这个数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数。 师:配合学生的讲解,相机用课件动态演示两个集合图变化的过程。 五、全课总结 师生交流: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 略?这一策略以前你用过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课型为探究课,引导学生运用旧知探究新知,通过解决比较容易的追及问题,启发学生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方法,分别探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叠的时刻,发现其解题规律,从而培
16、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探求目标: 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叠的公式及方程模式。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 小明每分钟走50米,爸爸每分钟走70米,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先走了两分钟,爸爸再出发,问爸爸几分钟可追上小明? 列算式:502(70-50)=5(分)。 列方程:设爸爸x分钟追上小明。70x-50x=502或50x+502=70x。 分析解题关键:列算式运用“相差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的关系求出答案;列方程则是找出等量关系,可以是“爸爸的路程-小明的路程=相差路程”,也可以是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相等。 二、出示问题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从2时开始,在什么时刻两针第一次重叠?
17、1.探究算术方法公式。 (1)探究基础: a.本题与例题有什么类似之处?(追及问题) b.每小时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差是多少格?(60-5=55) c.1时分针和时针相差几格?(5)2时呢?(52=10)11时呢?(511=55) (2)尝试解答:用刚才求“追及时间”的方法想想看。 2.探究列方程模式。 (1)探究基础: a.一个周角是多少度?(360)分针、时针各用多少分钟走完一个周角?(60分、720分) b.钟面上每个大格是多少度?(36012=30) c.分针每分钟走过的角度是几度?(36060=6) d.时针每分钟走过的角度是几度?360(6012)=05 e.两针重叠时,两针的角度相等
18、,由此可找出等量关系。 (2)尝试解答:设经过x分钟两针第一次重叠。 分析:分针走过的角度为6x,时针则为05x。 试画出钟面的草图(如图),观察角度,找出等量关系。 假设图中OC为重叠处, 则AOC为6x,BOC为0.省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9、一、情景导入 1、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重叠问题。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有重叠现象了? 2、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重叠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的.复习) 二、复习巩固 1、复习旧知识: 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动物,它们那些是会游泳的,那些是会飞的? (四人小组讨论,组长总结并填好图) 提问:请你来说说会游泳的是那些?并展示给大家 请你来说说会飞的是那些?并展示给大家 2、小结:是的,3是重叠部分,3写在中间既表示会飞的又表示会游泳的。 3、精选复习题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香蕉和苹果的人数情况,一共有多少人? 四人小组讨论,并
20、列式计算 为什么要减8,因为8是重叠部分 你们同意它们组的看法吗? 三、应用几何图的练习 1、练习第一关 第一关请认真默读题并列式计算。 拿红花的有6人,拿绿花的有7人,既拿红花又拿绿花的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是怎么列式的呢?6+7表示什么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2、练习第二关 拿红花的有6人,拿绿花的有7人,既拿红花又拿绿花的有3人,只拿红花的有几人? 提问:请四人小组讨论,并列式计算,请问你们小组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了? 3、练习第三关 拿红花的有6人,拿绿花的有7人,既拿红花又拿绿花的有3人,只拿绿花的有几人? 提问:请你来说怎样列式的并说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叠问题 小学 四年级 数学 重叠 问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