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
2、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所进行的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
3、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的信心。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 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入手,出示卡片让学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借此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的知识基础,进而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接着出示例4 挂图,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的空间中,引导学生自觉的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猜测到验证,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设疑提问 师:请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说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跟比
5、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一样的。 验证猜想 老师从例4图中取出两个数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并请来数位顺序表帮忙验证。 (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下这两个数,可能发现:果然是位数多的数就大。) 再取出两个数:黑龙江454800 四川:485000 将这两个数对照数位顺序表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这两个数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左起第二位上的8比5大,485000454800) 尝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再从例4六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比较亿以内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
6、怎么比较?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针对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中的每两个省份的面积进行了比较,现在你能将这六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先将这六个数分分类,位数相同的放在一起,位数多的肯定大。再将位数相同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比较) 通过学生自己猜测并验证的观点,进一步去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对书中的练习进行了补充,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延伸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基础练习 我会比 、同桌两人各写一个大数
7、。 、比较两人写的数。 、说出属于哪种情况,比较方法是什么 基础练习巩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便于学生熟练的掌握方法。 (二)拓展练习 排队游戏 请六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对又快。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学生可以说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可以说情感、态度方面的,最后我画龙点睛的一句数学好玩结束全课,让每一位学生在亲身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
8、程的设计,总之我希望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水到渠成的、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掌握了此方法和规律,不仅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也会举一反三的比较更大的整数,乃至将来为学习小数的比较大小奠定基础。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2 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8页例2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
9、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1/5、3/4、7/16、9/9 2、口算下面各题。 1/63、4/52、3/86、6/72 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28页的准备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指定一名学生列式解答。 二、新课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题。 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
10、多少千米? 提问:这道题要求哪一个数量?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8。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提问:在图上怎样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画出。)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小时行的;在这样的两份下面注明“小时行驶18千米”。 提问:“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画。)因为1小时是5个小时,在这条线段的5份上面注明“1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根据线段图该怎样推想呢?可以先求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求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1、 提问:图上哪一段表示小时行驶的路程?(教师在图上左边的一份上面注明“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怎样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小时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驶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提问: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18”。)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怎样求出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启发学生说出,1小时里有5个小时,要用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乘上5。)然后教师在“18”后面再写“5”。 提问:想一想,根据乘法结合律,185还可以怎样写?(启发学生说出,先把和5相乘。)教师板书:18(5)18518。 提问:“由上面的推
12、想过程,18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了?”学生回答后,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写出下面的计算过程: 1845(千米) 写出答案“答: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3、引导学生小结。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上除数的倒数。” 三、看教科书中新课内容后试算 全体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12 24 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及结果,并提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四、课堂练习 在练习本上计算练习八第1、2题,然后订正计算结果。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2、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八第3、4题。
13、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3 复习激趣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目标导学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自主合作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汇报交流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变式训练创境激疑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是()数,它表示()。10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49=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合作探究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练习
14、,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素材、展示、反思、训练、点拨。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习要求: 1、平均分怎样列式?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拓展应用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总结 通过
15、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8=1217=()()=mn(n0)=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ab=ba(b0)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整数除以分数和平共处分数除以分数.教科书第30页例3第31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4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式,说说数量关系。 小
16、明2小时走了6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2.填空。 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3.口算,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6)3(4/5)2(3/8)6(6/7)2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用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或者除以几等于乘几分之一)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学习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谁最先学会。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解决问题,发现算法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3。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列出算式,说出列式根据什
17、么数量关系。 板书:2(2/3)(5/6)(5/1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2/3)如何计算呢?让我们画出线段图看看。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边说边板书),怎样表示2/3小时走了2km这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2/3小时走的路程。) (3)指着图启发:已知2/3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一下。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1/2,算式:21/2 再求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3
18、(5)找出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结合律) 现在会算了吗?说说21/2是图上的哪一段,表示什么?(1/3小时走了1km)再乘3,得到的结果是图上的哪一段,表示什么?(1小时走了3km) 启发:刚才我们用22/3求1小时走的路程,现在我们又发现,23/2也可以求1小时走的路程,所以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6)小结: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板书,学生齐读。 3.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尝试计算5/65/12。
19、我们已经通过22/3找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请你们自己试试看。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为什么写成(12/5)? (4)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回答: 先求1/12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5/6的1/5,算式是5/61/5 再求12个1/12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5/61/512 用乘法验算。 (5)回答“谁走得快些”。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是转化为什么运算,怎样用一句话来叙述这个计算方法? 让同桌学生相互议一议,再指名回答。 (7)看书质疑:看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和你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 强调
2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 齐读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口算。(采用口算对折卡片) (1)不能约分的23/5=1/32/5= (2)能约分的33/4=2/76/7= 2.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题,填在书上。 第2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3.直接写出得数。 1/31/3=11/3=5/63=3/76/7=3/77/9= 四、师生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略)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5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并且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
21、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分数除法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就学习分数除法而言,首先要明确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它的计算方法,然后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关于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与整数
22、除法的实际问题相同,区别只是数据由整数变成了分数。另一种是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实际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
23、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乘法应用题,妈妈在超市买了3盒糖果,每盒 是100克,3盒糖果共重多少克?我们可以列式:1003300(克) 如果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一起来看一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
24、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1/103(盒) 通过与前三道题我们可以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介绍几种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 一、对应法 通过审题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后,把具体数量与分率对应起来,这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如“某筑路队筑一段路,第一天筑了全长的1/5多10米,第二天筑了全长的2/7,还剩6
25、2米未筑,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题目中总长度是单位“1”的量,(62+10)米与(11/52/7)相对应,因此,总长度为:(62+10)(11/5 2/7)=140(米)。 二、变率法 题目中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可先统一单位“1”的量,然后变换分率,寻找已知数量的对应分率,最终解决问题。 如“学校买了一批图书,高年级分得这些书的2/5,中年级分得余下的1/4,低年级分得180本,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该题中的“1/4”是把余下的本数看作单位“1”,而余下本数又是总本数的(12/5),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年级分得的本数理解为总本数的(1 2/5)1/4,这样可求出总本数: 18012/5(
26、12/5)1/4 =400(本)。 三、常量法 题目中几个数量前后都发生了变化,而有的数量不变,这就是常量,解题时可把常量看作单位“1”。 如“小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占未读页数的1/5,如果再读30页,已读页数就占未读页数的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该题中再读 30页后,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都在变化,唯独总页数没有变,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则总页数为:30(3/3+5-1/1+5)=144(页)。 四、联系法 某些题目中几个数量都与一个数量有联系,把这个数量作为桥梁,解题思路就顺畅了。 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种树576棵,五年级种树棵数是六年级种树棵数的 4/5,四年级种树棵数是五
27、年级种树棵数的3/4,五年级种数多少棵?” 题目中五年级种树棵数与六年级种树棵数有关,又与四年级种树棵数有关,所以,五年级种树棵数是个桥梁,把它看作单位“1”,把“五年级种树棵数是六年级种树棵数的4/5”改变为“六年级种树棵数是五年级种树棵数的5/4倍”,所以,五年级种树棵数为:576(1+3/4+5/4)=192 (棵)。 五、转化法 将复杂问题中的某些条件进行转化,结合改变成简单的问题,从而化繁为简。 如“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人数是其余两个车间人数的1/2,第二车间人数占其余两个车间人数的1/3,第三车间500人,三个车间共有多少人? 把“第一车间人数是其余两个车间人数的1/2”转化
28、为“第一车间人数占三个车间总人数的1/1+2”,“第二车间人数占其余两个车间人数的1/3”转化为“第二车间人数占三个车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间总人数的1/1+3”,这样,就能求出三个车间的总人数:500(1-1/1+2-1/1+3) =1200(人)。 六、假设法 对题目的某些数量作出假设,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导致运算结果与题目不相符合,然后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最终解决所求问题。 如“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天完成,现在先由甲队独做18天,余下的再由乙队接着做了8天正好完成,如果全工程由甲队独做,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假设甲、乙两队都做 8天,则共做1/128=2/3,比工作
29、总量“1”少1/3,这1/3就是甲队(18-8)天所做的工作量,所以甲队独做的时间为:1 1/3(18-8)=30(天)。 七、倒推法 题目中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而且单位“1”难以统一,可以先求部分量,再一步一步地逆推出总数。 如“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6多2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3/4少4米,还剩 16米,这捆电线有多少米?” 这题中两个分率的单位“1”均为未知量,我们可以从较小的单位“1”求起:(16-4) (1-3/4)=48(米), (48+2)(1-1/6)=60(米)。 八、方程法 一些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用算术方法难以解答,不便于理解,如用方程可顺向求解,容易掌握。 如
30、“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做8小时完成,甲独做14小时完成。现在甲做若干小时后,剩下的由乙接着做,前后共用18小时完成。求甲、乙各做多少小时? 设甲x小时,则乙做(18-x)小时,根据两个人的工作量之和为1,可列方程:1/14x+(1/81/14)(18-x) =1,解得=2,18-2=16(小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5-66例1、例2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4张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 分蛋糕老师口述题学生拍手回答。 1)8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4个蛋糕平
31、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2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4)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在老师口述第4)题后学生无法拍手回答,则抢答半个或个,师板书:个。老师问:怎样列式?学生答后老师板书:12,此时老师指着板书12=个。由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1)学生口答老师板书个。 2)怎样列式?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3=(个) 3)等号左右两边为什么相等呢?(老师引导分别说出13和个表示的意义,并根据图示使学生明白: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涂色部分,所以相等) 4)练习: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5人,每人得几个?老师逐次口述
32、,将划线部分变为平均分给10人、15人全班同学呢? 2、学习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1)列式:生答师书:34 (2)动手分一分: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3张相同的圆形纸片,小组合作分一分,每人分得3块蛋糕的,就是1块蛋糕的,就是块。 (3)汇报:怎么分?每人分得多少块? (4)同桌互说分法,重点理解:3块的=1块的 (5)练习: 把2块大蛋糕平均分给现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几块? 把3块大蛋糕平均分给现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几块? 把5块大蛋糕平均分给现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几块? 把10块大蛋糕平均分给现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几块? 3、归纳分数
33、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板书;13=(块)34=(块)我们发现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讨论: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生答师强调用“相当于”描述,并板书) (2)练习: 58=()() 11=()() ()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 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 ()用字母表示关系。(学生试写并板演) ab=(b0) 三、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 P67(1-3) 五、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_(除数不为0) 除数 ab=(b0)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
34、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分析的出结论。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有一天,孙悟空化了4张饼回来八戒急着要吃,孙悟空为难八戒说:“想吃饼也容易,先回答几个问题,答上来就吃!”这下可馋坏了八戒,聪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八戒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1)出示教材27页“分一分”的第(1)、(2)题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代
35、表饼,动手分一分。 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2=2(份) 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1=4(份) 师: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把每个圆都平均分成2份,一共可以分成8份。41/2=8(份) 师: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对那个手操作,把每个圆片都平均分成4份,一共可以分成16份。 41/4=16(份) (1)出示教材27页“画一画”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8页“填一填”“想一想”师:通过刚才的“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6、 1、学生独立完成28页的“试一试”。 集体反馈,同桌之间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书本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聪明的小朋友们,八戒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饼,也有了新的收获,你们知道它的收获是什么吗?(学生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真分数商大于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整数 除以1商等于整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参赛者信息:姓名:杨毛毛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
37、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8 一、说教材: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三、教、学具准备。 老师准备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练习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平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
38、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习题1:“把1/2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
39、/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题意,我把书中情境图改成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个小朋友吃1/2张,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平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计算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1张饼里有2个1/2,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吃,4张饼就能分别8个小朋友吃,列式为:41/2=42=8(个)。但这个过程并不能使学生自然过渡
40、到对倒数法解题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41/2=42=8(个)并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数来计算。这时我引进了通分法来计算: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几个1/2。而4就是8/2,根据学生以前知识结构,学生易于知道里有8个,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方法,41/2=81/2=8;追问:8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再次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要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计算遵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而倒数法的意义很难被学生理解,但它简洁的计算过程又是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两种计算方法同
41、时渗透,力求使让通分法成为理解倒数法的基石。 这个教学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大量练习,使用计算方法。 数学的归纳过程不是把一个单一的数学现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现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特征,这就是建模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我先出示了两道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1/3张、1/4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让学生模仿前面的例题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由于前面几个除数的分子都是1,学生还不会去有意识地总结计算方法,仍会去想:只要看看一张饼里有几个这个分数,然后再用4去乘个数就行了。所以此时让学生归纳倒数法计算的方法还为时过早,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思维的束缚,真正从倒数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除数的变化,我又引进了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2/3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这时学生通过画图不再能看出一张饼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了,引起学生认知经验的冲突。教师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去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由于倒数法计算很难说清算理,反馈时学生大多会借用通分法来说明:42/3=12/32/3=6。根据教学目标对通分法运用的定位(是为了使学生相信倒数法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此时一定要让学生再次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