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docx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1 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了解贝多芬思想感情所发生的变化,感悟音乐的魅力。 2、懂得穷兄妹俩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月光曲的,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有绳子组成的新词,只以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610节,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激动,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1、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一曲的? 2、一曲弹完了,出现了让贝多芬终生难忘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610节 1、自读610节,思考: 贝多芬为什么决定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2、指导读盲姑娘的话,通过理解“纯熟”、“感情多深哪!”感受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她高深的艺术感受力。特别是她通过琴声就能判断出
3、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以后的激动心情。指导学生读“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一句体会盲姑娘前前后后的感情变化。 3、讲述“知音”的故事,体会贝多芬意外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心情。想象贝多芬当时的心理活动。 4、梳理当天晚上贝多芬的经历及其思想感情的变化。 5、读第七节。 6、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课文是怎样表现其内容的? 7、自学第89节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大致内容,明白:课文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来表现的。 8、课文中讲的月亮从大海上升起的景象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9、深入阅读第9节,想想每个场景的音乐应该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的节奏、强弱的变化。) 10、你愿意像大师那样弹奏一下这首
4、曲子吗?听音乐月光曲模仿弹奏。 11、你认为课文内容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不同阶段音乐的节奏,轻重的变化。 12、你觉得这首曲子和那天晚上贝多芬的经历和思想感情变化有什么联系? 13、这首曲子为什么取名为月光曲?学习课文第8小节,读课文,看插图,想象并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14、读最后一节,体会“陶醉”“苏醒”“飞奔”所蕴含的感情。 三、师总结,拓展练习 1、理课文条理,结合板书,理解“月光曲的感情,皮鞋匠的联想,贝多芬的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三者的统一,借助板书,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欣赏苗岭的早晨,把自
5、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作业 1、写苗岭的早晨。 2、背诵课文810自然段。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2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3、品读体会: 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
6、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指名读。 接读: 女男全班。 齐读: 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说话: 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
7、么呢? 2、情感升华: 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3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电脑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
8、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字、词的掌握情况: 认读生字、生词。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交流初读感受: 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9、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课文 1、自渎,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谈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 贝多分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
10、人民,心地善良。) 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谈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你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 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的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练习朗读,把握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 A、贝多芬心情激动。 B、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
11、景色很美,这美盖过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借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引导: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因为贝多芬弹得非常好,加上皮鞋匠懂音乐,他听到贝多芬弹奏的美妙的钢琴声就联想到了这些景物。) 引导: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
12、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贝多芬的这首曲子弹得非常好,能让人产生共鸣,引起人无限的联想;也说明了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 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8、9两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扩展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
13、计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情感美、意境美以及文字美。体会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中由皮鞋匠兄妹情深以及贝多芬与皮鞋匠兄妹间的情感美,体会课文第九自然段所表现出的意境美、文字美。 2、学习文章中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现音乐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第一部分,发现情感美。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 2、学生交流。 a、交流原因。 b、抓
14、住重点词句来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 c、交流贝多芬又弹一曲的原因? 三、感受音乐的魅力 默读第九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1、读出画面美和音乐美。 2、读出文字所描绘的旋律变化。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5、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学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 二、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
16、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
17、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
18、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9、(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 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
20、,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光曲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