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最新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试卷语文考试试卷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基础知识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313 分)分)1.下列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 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3 分)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翻译下列句子。(4 分)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_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2121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5-75-7 题。题。日前,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科普日活动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 ,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科普活动变得
3、五彩斑斓、趣味十足。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鱼” ,那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就是科普的“渔”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来的科普活动“鱼”多“渔”少,缺了些“精气神”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这些宝贵的科学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也在约束科技团体的自身行为。而对普通人来讲,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安身立命,这些精神都永不会过时。因为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 2 -同时,也赋予人崇高的理想,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科学思维在今天的科普内容中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普及科学前沿知识还要重要。现在,科学知
4、识已经汗牛充栋,一般在网络上一搜就能找到,对普通民众来讲,除非个人极为感兴趣,否则并没有熟练掌握的必要。对大部分人来说,形成科学理性的反思能力,比掌握某种或某几种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比如,要让大众明白,科学是有局限性、阶段性的,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都不是万能的。这样大众在面对一些诸如“量子矿泉水能治疗各种癌症”等骗局时,才能多一分清醒。科学的人文精神,和现在网上流行的“心灵鸡汤”大不一样,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方向和目的,强调科学与人文相互协调和补充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人文观。在做科普时,也要让人们明白,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控制好这把利剑,有
5、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总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本身就是科学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精气神” 。在科普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对此的传播和普及,否则就会局限了科普的广度和深度。今天,我国大众科学素养依然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科学思维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有关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依旧缺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十多年,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科学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期待,随着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化,科学的“精气神”能越来越足。(节选自 2016 年 10 月光明日报 ,有删改)5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及科学
6、的人文精神,本身虽然不是科普中的科学知识,但也是科学的一部分。 B求实是科学研究的目标,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都是宝贵的科学精神。C科学思维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反思能力,如果人们具备了科学思维,那么就比掌握某几种科学知识重要得多。D科学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基础、手段以及方向和目的的唯物主义的人文观。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都是有局限性的和阶段性的,也都不是万能的,对这点大众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B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二者应该相互协调和补充,人文精神指导得好,就能控制好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C宝贵的科学精神能为科技创
7、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对普通人做学问、生活有帮助。D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有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科学思维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有关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依旧缺乏。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3 -A科学知识就像是科普中的“鱼” ,已经很丰富了,一般在网上是能够搜到的。B科普活动不能忽视对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的传播和普及,重视了就会促使科普向广度和深度前进。C由于近来开展的科普活动缺少“精气神” ,所以我国大众科学素养依然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科学领域的一种遗憾。D科普活动中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确让活动变得极具吸引
8、力,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 大餐” ,但这些科普中的“鱼”多“渔”少现象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8-10 题。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 “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 “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
9、,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10、 ,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
11、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 4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 “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
12、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 “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
13、诉记者, “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 ,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
14、“百家讲坛” 、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
15、晚报 ,记者张楠)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 5 -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9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两项是(4 分)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
16、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虽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0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5分)三、古代诗
17、文阅读(三、古代诗文阅读(3737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11-14 小题。小题。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
18、,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 ,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6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
19、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 ,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 ,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 ,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