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第9单元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第9单元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第9单元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2828 讲讲 “自由放任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考点 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措施|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2)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
2、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5胡佛反危机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轻巧识记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6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指导思想: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措施:1930 年,大幅度提高关税。1932 年,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3)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崩溃的边缘。7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业: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大批银行破产。(2)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失业工人大量增加,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概
3、念阐释 “自由放任”政策指导思想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2主要表现(1)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2)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3)乐观地估计危机只是暂时的, “繁荣就在眼前”理解史料研习归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 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
4、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史料从不同
5、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史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史料运用(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提示 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提示 直接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史论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
6、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3(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 17.5%。在个人收入方面,19201929 年,占美国人口总数 1%的
7、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 7492 美元提高到 13114 美元。上述现象( )【导学号:61600129】A有利于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B是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D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D D 材料反映了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但不一定会导致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故 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中“19201929 年”不符,故 B 项错误;“19201929 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虚假的、暂时的,故 C 项错误;“19201929 年”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故 D项正确。2胡佛政府在 192
8、91933 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这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B B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可以看出,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干预经济,故 B 项正确。3胡佛大坝于 1931 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 5000 人兴建,1935 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胜地。这反映出( )
9、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4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D D A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与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 5000 人兴建”不符,故 B 项错误;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新政,故 C 项错误;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 5000 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故 D 项正确。41932 年,一位纽约市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表明( )A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B
10、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C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C C 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32 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项符合题意。考点 2 罗斯福新政|一、实干家罗斯福1当选和就任1932 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1933 年,宣誓就职。2新政的准备(1)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自我调节的信念已被彻底击碎的现实,果断地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2)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 ,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到政府各个部门。(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4)罗斯
11、福还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3新政的演变开始是通过国家干预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二、施行新政与渡过难关1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1933 年 3 月到 1935 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2)第二阶段:1935 年到 1939 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5(2)恢复工农业生产:国会相继通过农业调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等。(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成立联邦紧急救
12、济署;政府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等。(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 ,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3主要特点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实行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2)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形象记忆 罗斯福新政理解史料研习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
13、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画线部分反映了其根本目的。(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其实质的误解。表面上
14、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6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提示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史论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
15、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对经济
16、进行控制调节D权力的制衡原则C C 企业应该公平经营体现了材料“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但它只是其中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不能整体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故 A 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针对的主要是美国社会下层民众,而“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主要是针对资本家而言的,故 B 项错误;强调纪律就意味着要对“自由”的经济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故 C 项正确;权力的制衡原则强调的是制衡,故 D 项错误。21933 年 7 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
17、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7C C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故 A 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外贸,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 C 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 D 项错误。31933 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 1935 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
18、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B B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 A 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 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政府进行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 C 项错误;没有体现出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故 D 项错误。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分 单元 28 自由放任 美国 罗斯福 新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