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
2、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领学生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反复的文本诵读中,探究、感悟、交流、积累、体验,从而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设计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学,用反复的、逐层深入的读的指导和训练中,串联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2、创设情景,采用多
3、种方式和手段,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努力建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背景 师:公元前475年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距今天很久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却可以常常接触到表现战国时期内容的故事或成语。 1、请学生交流自己自己搜集的战国时期故事、名人、成语。 2、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部分成语。(秦晋之好,围魏救赵,窃符救赵,纸上谈兵,退避三舍,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卧薪尝胆,三令五申) 3、比一比,在最短的时间内,谁记得多,记得牢。 4、从这些成语中,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 谈话:战国时
4、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有许多诸侯王志在天下,他们把能通过战争,打败周围诸侯国,掠夺财富,侵吞土地,从而壮大自己,作为一生的目标(课件出示:战国群雄地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下大势)。 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过渡:吴王就是其中一位,这次吴王决定(出示文中句子,教师引读)出兵攻打楚国,可吴国大臣却纷纷表示反对。 1、请学生猜大臣反对的原因。(教师简评) 2、出示补充材料: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多达上百个。有许多诸侯王志在天下,他们一心想着发动战争,打败周围诸侯国,掠夺财富,侵吞土地,从而壮大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诸侯国之间相互防范又相互拉拢,结交盟友,组成盟国。如此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螳螂捕蝉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