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强化练.doc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强化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强化练.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六专题六 变异、育种和进化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强化练专题强化练1豌豆种子的圆粒基因 R1插入一段 DNA 序列形成基因 R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R2的长度较 R1长B这种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一定会导致豌豆的种子形状发生改变D正常情况下配子中同时含有 R1和 R2基因答案 ACD解析 基因 R1插入一段 DNA 序列形成基因 R2,属于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 错误;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转录形成的 mRNA 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B 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则豌豆种子的形状不一
2、定发生改变,C 错误;R1和 R2基因为等位基因,而配子中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等位基因,D 错误。2下面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的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 a、图 b 所示的变异(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 D解析 由图可知,图 a 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性状可能没有变化;图 b 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性状也随之改变;二者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2018句容调研)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
3、状。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 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 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M 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 H、h 的分离2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 9 个四分体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与绿株杂交的紫株(M)应为杂合子(Hh)或者为 HO(O 代表原来含 H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者 H 基因所在染色体丢失)。由此分析可知,M 紫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 正确;若 M 紫株为杂合子(Hh),
4、则其减数分裂时会发生 H、h 的分离,B 正确;若 M 紫株为染色体丢失,则其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 9个四分体,C 正确;后代紫株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都是正常的,所以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D 错误。4(2018张家港质检)如图所示为基因型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C两个细胞中 A、a 基因的位置异常,其原因相同D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答案 D解析 图示为基因型 AaBb 的某种二倍体
5、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图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见,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A 错误;两个细胞中都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图甲细胞有 2 对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图甲细胞中 A、a 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细胞中 A、a 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 错误;已知 A 和 a、B 和 b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图示的两个细胞中却有 1 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
6、 a、b 基因,说明这两个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 正确。5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简图(图中只表示某一对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图甲中配子的产生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B图甲中配子与一个正常配子结合可能产生猫叫综合征患者C图乙中 A 与 a、B 与 b 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图乙如表示一个卵原细胞,则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 AB答案 D解析 图甲中配子内的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由此可推知配子的产生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 项错误;猫叫综合征患者是由于第 5 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引起的染色
7、体缺失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图甲中配子内将缺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 B 项错误;图乙中 A 与 a、B 与 b 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不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 项错误;图乙如表示一个卵原细胞,且可在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 AB,D 项正确。6(2018连云港一模)如图为四个精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配子出现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所致BA、a 与 B、b 两对非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配子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易位所致D四个精细胞可能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
8、答案 D解析 据图分析,配子中右侧的染色体来自于非同源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错误;图中 A、a 与 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错误;配子出现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C 错误;四个精细胞可能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D 正确。7育种专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AABBDD)与其近缘属簇毛麦(2n24,VV)进行相关的育种实验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普通小麦属于多倍体,品系 1 和品系 3 属于单倍体4B品系 1、2 和 3 在培育过程中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技术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系 2 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D技术
9、表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 A解析 普通小麦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属于六倍体,品系 3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属于单倍体,品系 1 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属于异源四倍体,A 错误;品系 3 中染色数目为 21条,品系 1 中染色体数目为 33 条,品系 2 中染色体数目为 49 或 55 条等,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改变,B 正确;品系 1 形成品系 2,用了秋水仙素处理,但染色体数目少于 66 条,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C 正确;品系 3 属于单倍体,技术表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正确。8(2018淮安调研)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 C 的二倍体小野
10、果。下图为某科研小组以基因型为 aa 的野生猕猴桃种子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无子猕猴桃新品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过程、可能都用到秋水仙素C过程的两个亲本不存在生殖隔离D过程得到的个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 B解析 据图可知,过程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而过程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 项错误;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B 项正确;过程表示 AA 植株和 AAAA 植株杂交,其后代为三倍体 AAA,高度不育,所以 AA植株和 AAAA 植株这两个亲本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C 错误;为基因工程育种,将目的基因
11、B 导入三倍体 AAA 细胞中,并培育成转基因植株 AAAB,该个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 项错误。9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 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Aa 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 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 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渐变式和爆发式形成新物种,都需要 d 环节答案 B解析 由题意 “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并分析图示可知,a 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
12、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 正确;b 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错误;c 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 正确;d 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形成新物种,都需要 d 环节,D 正确。10(2018无锡质检)人们在 1.5 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的值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的值用 S 表示。在图中,p 曲线表示 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变异 育种 进化 强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