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5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5篇】 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最新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有的人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领会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
2、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1、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n
3、g)摔(shu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1)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一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
4、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从鲁迅生前_,故后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问: 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
5、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问; 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场如何?再举一
6、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1)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有的人教案 篇二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的爱憎感情。学习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进行创作写自己的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学生了解本文运
7、用的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味出诗味。 【教学难点】: 深入文本,从细微处体会。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歌 1、谈话导入 “再会”鲁迅:同学们,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曾被堪称为民族“英雄”。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这就是鲁迅,对于鲁迅你还有什么了解的?(生畅谈) 3、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激情的导入,直奔“主题
8、”。) 二、品读诗歌 1、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短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2、正音。 课件出示诗歌第二节,这里有一个字特别容易读错,瞧!它就在这一小节当中,猜猜是哪个字?(呵)告诉大家这个字同“啊”字是一样的读音,那么,它应该读第几声呢? 自由读指名读,并追问理由齐读 3、齐读这首短诗 (设计理念:诗的语言是凝练、含蓄而又饱含感情的,以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尝试将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感悟诗歌 1、研读品悟:诗中写了几类人?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真不错,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们的诗人臧克家把这些归纳为两类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归纳两类人:(1)虽生犹死,(2)虽死犹生 3、师
9、质疑: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为什么还有“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呢?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学生交流、并学会倾听,适时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等。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诗歌 1、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全诗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先生外,还歌颂了哪些人呢?请举例说明。 2、寻找鲁迅的影子。 虽然诗中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诗人肯定不是忘记了,诗中肯定有鲁迅的影子,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适时联系前面课文、课外资料,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设计理
10、念: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在寻找鲁迅影子中,进一步探究人生的价值,学生体会到对鲁迅的热爱、敬佩之情,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都写文章来追悼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样评价(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是中
11、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4、配乐读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地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敬佩的人。 (设计理念: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对鲁迅的热爱与颂扬之情,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的魅力。) 五、学写诗歌 1、读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诗歌的魅力,但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节奏、情感,还表现在它的写作特点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 (1)导语激情,仿写诗歌。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的心底开花。这首诗已经扎根在同学们的心底,那
12、么,我们让它慢慢开出美丽的花吧,这朵花就是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 b、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c、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开始写。 (2)学生练写 (3)指名展示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写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3、激情总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
13、让我感到震撼!这节课我们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下一单元,我们班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会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希望大家会爱上诗歌!老师更期望在我们同学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衔接下一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继续完成个人诗稿。 有的人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
14、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
15、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
16、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
17、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
18、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
19、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有的人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反复抒发感受的写法。 品味诗歌形象、意味深远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强烈的爱憎感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对
20、比的手法。 形象的语言,深刻的哲理。 2、难点 对两种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链接生活,入其境。 1、播放视频。 2、教师导语。 诵读揣摩,感其情。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把握节奏、重音等,读出抑扬顿挫)。指名朗读。 3、感受诗中激情。 你刚才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的? 捕捉品味,明其意。 1、诗歌副题为“纪念鲁迅有感”,请在诗中找出暗指鲁迅先生的诗句。 2、进而回忆鲁迅先生一生中重大的转折事件,感悟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 3、捕捉诗中的意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诗歌是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读诗要抓住意象,闭上眼
21、睛,有哪些感受最深的形象浮现在你的眼前? 联想延伸,悟其理。 1、诗的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为什么以“有的人”为主题? 2、在历史或现实中,有许多流芳百世、永垂千史的人物,这首诗唤起了你的哪些联想? 激情诵读,抒其志。 学生设计中选方案: 方案1女生齐读每节诗的前两句,男生齐读每节诗的后两句。领会诗中的对比、反复手法。 方案2领读第一节,女生齐读后六节的前两句,男生齐读后六节的后两句。领会诗的总分结构。 方案3领读第一节,女生齐读二、三、四节,男生齐读五、六、七节,对应朗读,明确诗中的对应。 老师设计 方案4教师诵读题目、,一女生领读第一、二、三、四节的前两句,一男生领读第一、二、三、四节
22、的后两句,然后女生齐读五、六、七节的前两句,男生齐读五、六、七节的后两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一节。 有的人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计划学习两课时 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
23、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解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
24、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
25、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表现 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 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 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 为革命 愿献身 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 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 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 为自己 想不朽 烂得更早 对社会 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
26、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后面所剩内容。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
27、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第 34 页 共 3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