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患者心理课件.ppt
《第九章患者心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患者心理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第九章 患者心理 以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去综合认识医学临床中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取得最佳的临床工作效能,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节 患者及患者心理概述 患者心理(mind of patient)指患者在患病或发生主观不适后伴随着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所发生一系列心理反应的一般规律。人的心理与躯体活动是一个统一体,准确把握病人的心理,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诊疗效益,全面地帮助患病的个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患者的概念(一)患者“患者”(patient)一词,词源和语义来自“忍耐”(patience),是指一个患有病痛的人。广义的患者是指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各种心理障碍,神经
2、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可以统称病人。狭义的概念则是包括有求医行为、被社会认可和有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认同这三个基本条件时,才称之为患者。(二)与患者有关的概念 1.疾病(disease)是指一种影响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生物学过程,它以结构、机制和理化的病理改变为特征,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属于生物学范畴的概念。2.病感(illness)又可译为“疾患”、“不适”。这是一种无法客观验证的、以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它通常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乃至心身状态,使人感觉不舒服或某种痛苦,自认为得了某种疾病,从而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成为人们求医的主要原因。是属
3、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3.患病(falling illness)往往代表着一种社会状态,即一个被社会认可的处于非健康状态中的人。是属于社会学范畴的概念。二、患者角色二、患者角色(一)患者角色的概念患者角色(patient role)又称患者身份,指被医生和社会确认的患病者应具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后,其社会状态和行为也发生了改变,从而进入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替代。(二)患者的角色特征 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提出了患者的四种角色特征(four traits of patient role),概括了这一角色特定的社会规
4、范。1.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 免除职责的程度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2.不必对疾病负责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不是患者所愿意的,同时患病后患者不能靠主观意愿治愈,而只能处于一种需要得到帮助的状态。3.寻求帮助 寻求医疗、护理帮助和情感支持。4.恢复健康的义务 患者自身也需要为健康而努力。(三)患者角色的适应与类型 角色适应是指个体承担并发展一个新角色的过程。对患者来说,适应这个角色转变可能是不容易的,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患者角色也会产生各种变化。通常患者角色转变有以下几种类型:1.角色适应(role adaptation)指患者基本上已与患者角色规范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相符合。
5、表现为比较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关注自身的疾病,遵行医嘱,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病痛,中止某些不利于疾病的习惯如饮酒、吸烟等。患者角色适应的结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2.角色缺如(role absence)指未能正常进入患者角色。表现为意识不到有病,或否认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原因是患者不能接受现实而采用否认心理。所以医务人员对这类患者要多介绍一些有关的医学知识,使其正视自身疾病及其后果,尽快进入角色以获取及时的治疗。3.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是指个体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使患者焦虑不安、烦恼,甚至痛苦。社会角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心理
6、冲突的激烈程度,使患者进入患者角色时发生困难或反复。4.角色强化(role enhance)发生在由患者角色向正常社会角色转化时。由于适应了患者的角色,形成了生活有人照料,按医嘱办事等行为模式,虽然躯体疾病已渐康复,但患者的依赖性增强,对恢复承担正常的社会角色自信不足,从而安心于已适应的患者生活模式,不愿重返病前的生活环境。5.角色减退(role weaken)是指已进入患者的行为角色,因种种原因可发生角色减退。患者不可能完全摆脱诸多正常社会角色的干扰,由于家庭、工作等因素或由于正常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的吸引,可使患者力图重返某些社会角色从而导致患者角色行为减退。6.角色异常(role abn
7、ormal)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类型。患者无法承受患病或患不治之症的挫折与压力,表现出悲观、绝望、冷漠,对周围环境无动于衷,这种异常行为如不能有效的疏导,不仅对病情十分不利,而且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三、患者的求医行为求医行为(medical help jerking behavior)是指人们在出现不适或心身痛苦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一个人患病后,正常情况下应有寻求医疗救助的行为,但诸多因素影响这一行为的产生。1.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 个体产生求医动机的最初原因是对自身变化或痛苦的体验和感受,是影响患者求医行为的最主要因素。2.症状质和量的影响 3.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个性倾
8、向、疾病体验及生存动机等。四、患者的心理需要患者有物质与医疗服务的需要,但相对更重要的是满足心理需要(mental need)。虽然患者的心理需要具有因人而异的特性,但也有共性规律可循。(一)安全感和康复的需要 为了早日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每一个患者都把安全感视为主要需要,这也是患者求医的最终目的。当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在用最好的、最正确的方法全力的救治他时,便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信心。从而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使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二)适当的活动和刺激的需要对于住院的患者来说,生活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会感到孤寂、度日如年,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及患者的主客观条件,安排适当的活动
9、和有一定新鲜感的刺激,是非常必要的。(三)被尊重与被接纳的需要 一般来说,每个患者都希望自己被认识和得到应有的尊重。从患者心理上考虑,有些患者认为赢得更多尊重,可获取医务人员更多的重视,从而可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更好的治疗。在医院这个流动性很大的特殊环境中,患者需要主动地适应这个环境,希望被医生和病友接纳,所以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多接触患者,主动交谈、互相结识,这样既便于医疗工作,又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四)获取信息的需要 患者对信息的需要,更集中地反映在他们对有关自身疾病信息的关注。提供适当的信息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疑虑,还可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反应。五、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与调适 (一)门诊患者1.急症
10、患者 这类患者起病急,需要紧急处理;病情严重者,稍有不慎会有生命危险。这类患者常有下面心理特点:焦急心理:患者心情十分焦急,希望立即得到良好的救治。惧怕心理:患者常常因为害怕误诊或处理不当而导致严重后果所产生“提心吊胆”的惧怕心理。严重者可发展为“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怕心理。依赖心理:由于突然而来的伤病造成的行为退化,情感幼稚,事事依赖他人,显现儿童的幼稚行为。急症患者的心理调适方法可采用:医护人员对危重的急诊患者,应迅速接纳和迅速处理患者,听得急诊讯号后,立即出来迎接患者,对危重患者应该采取一方面询问病史,一方面果断采取治疗措施,如给氧、输液等等。对伴有焦虑、惧怕心理的患者,要冷静、耐心,用轻
11、声细语安抚患者。做各种急救措施应该充满自信、规范准确,使患者放心。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更要热情、耐心地安抚和帮助。2.慢性患者 慢性病指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所患疾病无特效疗法需长期维持治疗者,其中大部分患者社会功能尚好,处于带病延年的状态;也有由急危重症患者经抢救成功而转为慢性状态者。慢性病患者心理变化较为复杂,其主要表现有:抑郁心境(depressed mood)归因转移(attribution alternating):这是一种防御机制,指当自己不能达到欲望或受挫时,将原因归于他人,怨天尤人。怀疑(doubt):慢性病的病因多较复杂,疗效不理想。因此会怀疑治疗方案或医生水平,甚至不遵医嘱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患者 心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