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课程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学课程精.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生物学课程第1页,本讲稿共28页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三.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第2页,本讲稿共28页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课程性质:学科课程初中生物学课程: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主要宗旨的必修课程。高中生物学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划人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吸收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科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内容。生物学是科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第3页,本讲稿共28页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地位生物学科的地位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因素有关发展迅猛的生物科学发展经济的生物科学创造世纪的生物科学人人需
2、要的生物科学第4页,本讲稿共28页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是中学教育阶段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第5页,本讲稿共28页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教育目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日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语气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第6页,本讲稿共28页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
3、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7页,本讲稿共28页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智能、体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智能、体能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生理和心理的基础活动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是人的实际能力道德品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社会关系方面的品质调节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情感、意志、性格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
4、能量基础控制着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及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四个要素有机结合相四个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依存互依存第8页,本讲稿共28页德智体美劳的关系德育:关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即怎样做人处世的问题智育:关注的是提升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知识与能力水平,即提升人的内在能力体育:改善身体素质美育:努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即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劳动技术教育:指向职业生活,为受教育者走向职业世界进行精神和技术准备。第9页,本讲稿共28页生物教育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课程的设置来达成的,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三个方面的研究 学生: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和提 供的可能 科
5、学:科学发展的成果和体系第10页,本讲稿共28页三.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第11页,本讲稿共28页生物教育课程目标总目标: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第1
6、2页,本讲稿共28页课程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第13页,本讲稿共28页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第14页,本讲稿共28页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可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形势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
7、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第15页,本讲稿共28页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第16页,本讲稿共28页课程目标的说明科学知识是生物学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知识教育是
8、培养能力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本课程标准删除了部分过于繁琐的形态和生理方面的知识,增加了生物技术方面的内容。因此,更加关注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17页,本讲稿共28页课程目标的说明初中教材加强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形成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第18页,本讲稿共28页课程目标的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人文社会科学观。生物学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部分。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比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态学的观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19页,本讲稿共28页初中生物学内容标准由十个一级主题构成,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第20页,本讲稿共28页一级主题的构建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第21页,本讲稿共28
10、页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的方式有三种实验式的探究:通过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推理式的探究:通过观察现象、查阅资料、收集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发现式的探究:教师提供一些事实和证据,帮助学生发现隐含的科学道理。第22页,本讲稿共28页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具有严谨的结构,结构决定其功能。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多细胞生物依靠器官和组织的协调活动完成生命过程和生理功能。生物体的复杂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策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学习环境,营造学习的氛围,培育学生的学
11、习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补救教学。小班教学+个别辅导第23页,本讲稿共28页人与生物圈相关主题有: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意义: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任何环境都有多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与改变环境);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存在的根本保证(绿色植物为生物圈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水循环和碳氧循环);关注人本身,关注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物圈构成的威胁和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第24页,本讲稿共28页生物类群、遗传、进化相关主题:动物
12、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生物的多样性主题的意义:动物行为的研究和我们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个体发展、种族延续的基础。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生活和理解优生优育。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事物进化的结果,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第25页,本讲稿共28页生物技术主题意义:技术是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生产之间的桥梁。目前,生物技术开辟了很多新的领域,对经济的发展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些科学家预言: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21世纪,生命科
13、学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革。生物学的新观念系、新技术和新产品将涌入没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所以生物学的教育要加强生物技术教育体现STS思想。第26页,本讲稿共28页健康生活主题意义:健康是一个人拥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压力和教育的片面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这部分内容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卫生习惯,对学生步入社会有重要意义。第27页,本讲稿共28页内容标准的特点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内容标准涉及的环境教育、科学价值观教育、关注社会教育、关注人的健康教育体现了教材的中心从学科向人的转移)知识体系更科学(系统性实用性,经典性现代性,难、繁、偏、旧适度、宽泛,间接性接受探究性获得)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体现了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第28页,本讲稿共28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