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第四五章精.ppt
《中药学 第四五章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 第四五章精.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学中药学 第四五章第四五章第1页,本讲稿共16页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四气四气四气四气n n1 1、概念: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注:宋代时寇宗奭改为、概念: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注:宋代时寇宗奭改为“四性四性”本草衍义本草衍义:“今详之,凡称今详之,凡称 气气 者即香臭之者即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 性性 也。也。”n n2 2、来历:来自临床用药的疗效总结。、来历:来自临床用药的疗效总结。n n3 3、平性: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平性: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平平”。n n4 4、作用:、作用:温热:祛除寒凉之邪,补益阳性正气温热:祛除
2、寒凉之邪,补益阳性正气阳、阳、气。现代:兴奋中枢神经、交感气。现代:兴奋中枢神经、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兴奋呼肾上腺系统机能;兴奋呼吸、循环、代谢及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吸、循环、代谢及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n n 寒凉:祛除火热之邪,补益阴性正气寒凉:祛除火热之邪,补益阴性正气阴、津阴、津液。现代:抑制中枢神经、交感液。现代:抑制中枢神经、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呼吸、循环、代谢及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抗感染、呼吸、循环、代谢及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抗感染、抗癌。抗癌。第2页,本讲稿共16页n n5 5、应用:、应用: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素问素问 至真要
3、大论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n n 使用原则:使用原则: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疗热以寒药”。n n 第二节第二节 五味五味n n(一)有关概念:(一)有关概念:n n1 1、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按:实际还有淡、涩、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按:实际还有淡、涩两种。两种。n n2 2、由来:、由来:最初为口尝的真实味觉;最初为口尝的真实味觉;后来被当作是某后来被当作是某些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而用以标志这些作用。些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而用以标志这些作用。n n(二)五味的作用:(
4、二)五味的作用:1 1、辛:能行、能散。、辛:能行、能散。作用作用发散(含透疹等);发散(含透疹等);行气;行气;行血。行血。第3页,本讲稿共16页 适应证适应证表证(含麻疹、风疹等)、气滞、血瘀等。表证(含麻疹、风疹等)、气滞、血瘀等。按:多含挥发油,其次为甙类、生物碱等。按:多含挥发油,其次为甙类、生物碱等。2 2、甘:能补、能和、能缓。、甘:能补、能和、能缓。作用作用补益正气。补益正气。和:包括和:包括和中和中调和脾胃;调和脾胃;调调和药性。和药性。缓:包括缓:包括缓和药性;缓和药性;缓急止痛。缓急止痛。适应证适应证正气亏虚、脾胃不和、拘急挛缩疼痛、药性峻烈或正气亏虚、脾胃不和、拘急挛缩
5、疼痛、药性峻烈或方中药性不和。方中药性不和。按:多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按:多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3 3、酸:能涩、能收。、酸:能涩、能收。作用作用收敛固涩。亦即抑制正气耗散,阻止其脱失之势。收敛固涩。亦即抑制正气耗散,阻止其脱失之势。包括: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止血包括: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止血等。等。适应证适应证正气亏虚,精气滑脱之证。正气亏虚,精气滑脱之证。按:多含酸性物质、鞣质等。按:多含酸性物质、鞣质等。第4页,本讲稿共16页4 4、苦:能泻、能燥、能坚。苦:能泻、能燥、能坚。作用作用泻。分为泻。分为清泻清泻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6、通泻通泻通利通利大肠(大便);大肠(大便);降泻降泻降脏腑上逆之气机(肺、降脏腑上逆之气机(肺、胃为主)。另有破泻胃为主)。另有破泻破散气血凝结。破散气血凝结。燥湿。分为温化寒湿(苦、温)、清热燥湿燥湿。分为温化寒湿(苦、温)、清热燥湿(苦、寒)。(苦、寒)。坚阴。泻火存阴。坚阴。泻火存阴。适应证适应证火热上炎、肠胃积滞、肺胃气逆、气血淤滞火热上炎、肠胃积滞、肺胃气逆、气血淤滞重证;寒湿、湿热;阴虚火旺。重证;寒湿、湿热;阴虚火旺。按:多含生物碱和甙类,部分含挥发油按:多含生物碱和甙类,部分含挥发油苦温药。苦温药。5 5、咸:能软、能泻。、咸:能软、能泻。作用:作用: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泻下泻
7、下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肠。肠。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坚硬结块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坚硬结块者;燥结便秘。者;燥结便秘。第5页,本讲稿共16页n n按:多含无机盐(钾、钠、镁、碘)及其他活性成分。按:多含无机盐(钾、钠、镁、碘)及其他活性成分。n n6 6、淡:能渗、能利。、淡:能渗、能利。n n作用作用渗利水湿、利尿。渗利水湿、利尿。n n适应证适应证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黄疸、泄泻、痰饮、带下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黄疸、泄泻、痰饮、带下等。等。n n按:多含酸性物质、钾盐、利胆成分等。按:多含酸性物质、钾盐、利胆成分等。n n、涩:作用及适
8、应证同酸,以收敛固涩为功效。、涩:作用及适应证同酸,以收敛固涩为功效。n n按:另有按:另有“香香”气,往往有行气、化湿、辟秽化浊、发散、开气,往往有行气、化湿、辟秽化浊、发散、开窍等作用。窍等作用。n n“性性”与与“味味”形成形成药物作用的基础药物作用的基础,因而是中,因而是中药性能中药性能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最重要的两个成员。要准确、全面地认识某一。要准确、全面地认识某一药物的功效,必须药物的功效,必须性味合参性味合参。第6页,本讲稿共16页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升降浮沉n n1 1、概念: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具体是:、概念: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具体是:
9、n n升升向上;降向上;降向下;浮向下;浮向外;沉向外;沉向内。向内。n n按:升与浮属阳;沉与降属阴。按:升与浮属阳;沉与降属阴。n n2 2、作用:升浮、作用:升浮升阳、升阳、n n发表、透疹、开窍、涌吐、发表、透疹、开窍、涌吐、n n散寒、行气、活血等。散寒、行气、活血等。n n沉降沉降降逆、泻下、清热、降逆、泻下、清热、n n潜阳、收敛、利水等。潜阳、收敛、利水等。n n3 3、决定或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决定或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n n 性味:性味:性性温热升浮,寒凉沉降;温热升浮,寒凉沉降;味味辛甘升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浮,酸苦咸沉降。升沉浮降第7页,本讲稿共16页n n药材质地
10、及入药部分:药材质地及入药部分:质地质地轻虚升浮,重实轻虚升浮,重实沉降;沉降;入药部位入药部位头、梢、皮升浮,根、果实、头、梢、皮升浮,根、果实、种子沉降。种子沉降。n n炮制:酒炮制:酒升;姜升;姜散;醋散;醋收;盐收;盐沉。沉。n n配伍:配伍:从众效应;从众效应;引经药的作用。引经药的作用。n n4 4、临床意义:、临床意义:n n药势与病势相对;药势与病势相对;n n药势趋向于病位;药势趋向于病位;n n药势与所治脏腑气机运行的正常趋势相应。药势与所治脏腑气机运行的正常趋势相应。n n文献摘要:文献摘要:纲目纲目:“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热无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第四五章精 第四 五章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