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和和差化积精.ppt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和和差化积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和和差化积精.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和和差化积第1页,本讲稿共40页(二)能力训练点1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这两种互化,对于求三角函数的值、化商三角函数式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作用和地位在三角函数值的变形中是十分重要的2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也运用了许多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作为重要一环给予足够的重视(三三)德育渗透点德育渗透点数学学习中,处处充满辩证法,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看似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又处在对立统一体中,这些公式中,从左到右为积化和差,而从右到左则成为和差化积在实际应用,他们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一次辩证法实例的教育,不
2、失为一个好时机第2页,本讲稿共40页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顺三角公式变换的相互关系,掌握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用好用活2教学难点:(1)公式的推导(2)公式的应用(3)三角式的恒等变换的一般规律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与学过程的设计四、教与学过程的设计第3页,本讲稿共40页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一)复习和、差角的正弦与余弦公式师:前阶段我们已学习了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请问学生回忆一下这些三角公式的推导,变换过程生:所有这些三角公式都是从一个公式演化而来的,主要是证明
3、了两角和的余弦函数公式之后,利用换元法以及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而导出一系列公式来,他们相互之间是有紧密关系的师: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是一组十分重要的公式,它们在解决三角恒等变换等方面有许多重要应用但是,光是这些关系还不足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寻求新的关系式(二)引入新课请学生说出正、余弦的和差角公式(板书)第4页,本讲稿共40页sin(+)=sincos+cossin(1)sin(-)=sincos-cossing(2)cos(+)=coscos-sinsin(3)cos(-)=coscos+sinsin(4)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四个公式,考虑
4、一下能否利用这些公式得出一些新关系来生1:把(1)式与(2)式相加可得sin(+)+sin(-)=sincos生2:把(1)式与(2)式相减可得sin(+)-sin(-)=cossin师:(3)、(4)两式作类似的加、减还可以得到:cos(+)+cos(-)=2coscos,cos(+)-cos(-)=-2sinsin师:若把这四个关系式整理一下,即可得到第5页,本讲稿共40页以上这四个公式的特征是把三角函数的积的形式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和、差的形式,我们把上述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积化和差公式的功能可以把三角函数的一种形式(积的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和差的形式),这种转化可以使得一些我
5、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变成可能解决的问题,它们在三角式的变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先翻开课本P227,先看看这段课文,特别是注意公式的函数,函数名、角的形式等特征,记好这四个公式(五分钟阅读,让学生记忆)第6页,本讲稿共40页师:现在暂停读书,这几个公式形式比我们过去学过的其他三角公式要复杂一些,记好用好这些公式得有一段过程,当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适当做一些练习,掌握这些公式的实际应用,是可以逐步掌握它们的让我们看看以下的例题例题 求sin75cos15的值请同学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生1:考虑到7515都是特殊角,所以想到使用积化和差公式解决之 师:很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积化和
6、差公式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生2:由于75与15互为余角,所以可以采用以下的解法第7页,本讲稿共40页生3:由于75与15可以由45与30组合而成,所以只要用到和差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就可以解决了师:从这个例题的几种解法,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函数求值或恒等变换,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进而使用不同的三角公式,获得问题的解决,可谓殊途同归,但是我们考虑问题时,一定要根据条件及结论、选择适当的方法,以求问题的解决现在,请同学们取出课堂练习本,完成以下的几个练习(三)课堂练习1求sin20cos70+sin10sin50的值,2求cos37.5cos22.5的值,第8页,本
7、讲稿共40页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答疑,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作些提示,适当时候,安排几个学生作板演练习题解法:1sin20cos70+sin10sin502 cos37.5cos22.5第9页,本讲稿共40页而sin20sin40sin80第10页,本讲稿共40页(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虽然这些公式是新出现的,但它和过去学习的一些三角公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首先应理清他们的内在联系,这组公式的功能可以把三角函数的积的形式转化为和差的形式,通过例解及课堂练习,同学们也开始发现这组公式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记好、用好这一组公式五、作业五、作业P231中3;P23
8、6中1、2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第11页,本讲稿共40页第12页,本讲稿共40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 一、教与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积化和差公式1请学生复述积化和差公式,教师板书2部分作业选讲 证明 cos2cossin5sin2=cos4cos3利用积化和差公式,可得第13页,本讲稿共40页 求cos20、cos40、cos80的值解法一第14页,本讲稿共40页师:我们知道,每个数学公式都有两方面的应用,即正用与逆用积化和差公式也不例外,那么,积化和差公式的逆用应怎么称呼呢?生:应称为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师:确实如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
9、公式(二)引入新课由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的逆用,我们可得以下几个公式:sin(+)+sin(-)=2sincos;sin(+)-sin(-)=2cossin;cos(+)+cos(-)=2coscos;cos(+)-cos(-)=-2sinsin为了突出这组公式是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并能方便地记忆,可作如下的换元:第15页,本讲稿共40页这样我们就得到如下的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与积化和差公式相反,它可以把三角函数的和差的形式转化为积的形式,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如前面评讲的作业,也可以一直由等式的左边一直推到等式的右边第16页,本讲稿共40页例1 求sin42-cos12+sin
10、54的值分析:这是三角中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原题是三个三角函数的和差形式,自然想到要使用和差化积公式,由于上述问题中现成的同名角函数为sin42、sin54,因而一般做法是将这二个函数做和差化积(稍停顿)但本题若采用此法则无后续手段,问题的解决将十分困难应该说这种思考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我们不是为和差化积而和差化积,而是为问题的解决而和差化积的,一般地说出现多个三角函数的和差时,应选择能出现特殊角的一组进行鉴于此,本题应采取下面的解法解:原式=sin42-sin78+sin54=-2cos60sin18+sin54=cos54-sin18=2sin36sin18第17页,本讲稿共40页师:进行到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角函数 差化积精

限制150内